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增强造影剂的过敏性预防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接诊的 120例 MR增强造影剂检查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60例)、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 60例),比较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3.33%)、过敏反应发生率( 3.33%)显著比对照组( 16.67%、 18.33%)低,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 MR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MR增强扫描 造影剂 造影剂外渗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幼儿CT增强扫描中使用增强对比剂的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结合患儿病情及不良反应程度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筛查出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更好地保障幼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用药。方法:在此次的研究过程中提取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幼儿患者2086例,通过对这些幼儿患者进行C 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对比剂所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中产生不良反应的32例幼儿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结果:通过此次CT增强扫描的观察中,能够发现幼儿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以及在扫描过程中对对比剂使用的量和流率都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幼儿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应密切观察增强对比剂的使用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结合患儿病情及不良反应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更好地控制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CT增强扫描 幼儿儿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确诊并治疗的86例接受增强CT扫描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差错及投诉事件发生比率水平及差异;两组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差错及投诉事件发生比率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率比对照组显著性的更高(P<0.05)。结论:在增强CT扫描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在增强CT扫描过程中发生相关风险事件的风险及比率,提高满意率。

  • 标签: 增强CT扫描 护理风险管理 满意率 风险事件
  • 简介:CT增强扫描是肝脏检查的常规技术,但对婴儿实施该项操作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由于婴儿无认知能力,血管细脆,在进行静脉穿刺时,不但不会主动配合,甚至还会哭闹不停、反抗等,给操作带来极大不便。我院于2005年1—12月成功地为3例婴儿进行了CT增强扫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CT增强 静脉注射法 婴儿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经验,以提高小儿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对460例患儿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409例增强效果佳,46例效果一般,5例效果差,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小儿CT增强检查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检查成功的关键,也是小儿安全的就医保证.

  • 标签: CT 增强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患者临床资料,来源是神经内科,均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探究中,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7.50%(39/40)。结论: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将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静脉注射 护理
  • 简介:CT增强扫描在CT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碘造影剂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碘变态反应。另外,由于在CT检查时无论是否做碘过敏试验均要求病人及家属“在CT增强扫描自愿书”上签字,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这种增强CT扫描前的手续也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增强CT扫描 碘变态反应 碘过敏试验 CT诊断
  • 简介:多层螺旋CT(MSCT)高压增强检查是将造影剂通过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液循环大量进入靶器官时开始扫描。这种方法可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别,更好的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此项检查是否成功,除CT扫描技术因素外,护理因素极为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5月~2006年8月239例行MSCT高压增强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增强检查的相关护理因素,并改进护理措施,提高了增强检查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增强检查 护理因素 螺旋CT CT扫描 多层螺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放射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放射增强CT检查的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6例)和观察组(n=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优质护理模式,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21%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69.64%(P

  • 标签: 优质护理 放射增强 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剂外渗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剂外渗的情况。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后,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后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干预措施。

  • 标签: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外渗 原因 护理对策
  • 作者: 张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7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401420
  • 简介: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是以CT检查为基础的,而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在对比剂中最高的,而不良反应的种类则取决于碘对比剂所致的各种病理机理,并且与对比剂浓度、温度、注射速率等因素有关。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性护理于放射护理更为重要。

  • 标签: 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与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340例增强扫描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和对照组(头皮针组), 对比两组CT增强检查成功率及造影剂外渗率。 结果  两组CT增强检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造影剂外渗率比对照组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患者进行 CT 增强检查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造影剂渗漏,大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本院接收的60例行CT增强扫描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号形式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全程心理护理,以负性心理情绪,体征情况,护理满意度为判定指标,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比较负性心理、体征情况,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数据评分结果更低;比较护理满意度,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是73.33%、93.33%,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予以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护理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心态,保证生命体征稳定,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心理护理 CT 增强扫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提前干预,有效减少了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方法 对 2520 例患者全部采用 CT 专用留置针穿刺,并在留置针型号、留置时间、血管选择、穿刺技巧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干预,来观察 CT 增强检查的顺利完成情况。结果 在造影剂增强的患者中, 3 例外渗均为Ⅰ期外渗,经处理后 1-3 天肿胀消失,皮肤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专用留置针穿刺,配以良好的护理,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提高了 CT 增强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专用留置针 CT 增强检查 造影剂外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双规道互动干预对增强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将112例新增产妇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院内均实施常规的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接受传统家庭照顾,不施加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双轨道互动模式干预。调查其入组时、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6个月及产后1年母乳喂养的执行情况,并应用自设问卷调查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优于对照组,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双轨道互动干预对加强母乳喂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对母乳喂养工作的普及和推广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双轨道 互动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