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导丝定位法和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从而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做出评估。方法:将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XX医院并需实施PICC的15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本组使用盐水柱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对照组:本组使用导丝定位法实施新生儿PICC。观察两组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为8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75例患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12.0%,P<0.05。结论:盐水柱定位法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更高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导丝定位法 盐水柱定位法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总结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病人的急救及护理经验,以期为灾难后救治提供参考,减低灾难后远期病死率。[方法]选择22例入住ICU时间大于8h的挤压综合征病人。[结果]死亡4例,病情稳定转出ICU5例,其中死亡1例,转外院继续治疗13例,其中死亡1例,病死率为27.3%。[结论]地震后挤压综合征病人应做好急性肾衰竭的护理、伤肢护理、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护理,治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护记录。

  • 标签: 地震 挤压综合征 急救护理
  • 简介:报告四川地震后来深圳165例伤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及体会。对165例伤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建立关系,根据应激后心理反应过程给予心理干预,进行居丧干预,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协助建立伤员的支持系统,结果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四川 汶川 地震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结合野战条件下地震伤救护的特点,从筹备阶段、人员调配到现场救治等方面探讨地震伤救护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为提高救治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示加强救护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配合、强化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培训是提高团队综合救治能力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野战条件 地震伤 救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汶川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对46名汶川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其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46例地震伤员干预前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9.1%、32.6%,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4.8%、30.4%。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因素为:个性特点、地震前家庭经济状况、病后家庭成员的关心程度、治疗期望值、担心出院存在残疾。结论制定针对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地震伤员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 标签: 地震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通过系统评价,整合各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使用3CG定位法的临床效果,为3CG定位法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以前相关学者使用3CG定位法的PICC置管的相关纳入本研究,通过检索词检索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指标:置管成功率。统计学方法:stata 15.1软件进行分析,包绘制森林图、漏斗图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 标签: 3CG PICC 尖端定位
  • 简介:挤压综合征是获救的地震伤员除创伤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死亡率高达50%。多因地震、矿井塌陷、车祸等外界物体压迫肢体、躯干引起。而挤压综合征通常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far),我院本次所收治的地震伤员中,挤压综合征的发生率达5.43%,急性肾损伤达3.81%。对这些伤员,血液净化治疗是挽救其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挤压综合征 血液净化治疗 地震 资源管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 群发
  • 简介:汶川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地震灾民的心身健康、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损害。与其他地震灾民相比,板房灾民是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所谓板房灾民是指汶川地震后,因房屋受损或倒塌居住在临时安置房(即板房)的灾民。

  • 标签: 地震 板房灾民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在医疗成本逐年上升、卫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1],我院积极改扩建供应室,率先尝试了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我们对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定位进行了分析和思索。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区域化 医疗成本 卫生资源 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定位技术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对照组14例患者置管中采用常规X线定位,在实验组12例患者置管时采用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对两组患者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情况、置管成功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78.57%,实验组则为91.67%,两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14.29%,实验组则为8.33%,两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36.4±10.8)分钟及(28.5±10.3)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置管 PICC尖端心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目的调查地震灾害后护生的专业态度和情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9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地震灾害后,75.00%的护生为选择护理专业而自豪,94.79%的护生认为护理工怍是神圣的,87.37%的护生喜欢护理工作;73.96%的护生情商较高。结论地震灾害对护生专业态度、情商方面的主要影响是积极向上的。

  • 标签: 自然灾害 学生 护理 职业选择
  • 简介:目的对参与四川地震救援后的飞行员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以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国家卫生部使用的调查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分别对飞行员和同期参与地面救援任务的武警等其他人员进行分组调查。结果两组的躯体症状和情感变化均较明显;虽然飞行员心理素质较高,但仍有过半的题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突发地震灾难中飞行救援造成的飞行员生理、心理负性反应不可忽视,心理干预可有效应对并缓解心理危机的出现。建议制定心理干预预案,以对不同紧急事件后的心理支持提供借鉴。

  • 标签: 地震 心理健康评价 飞行员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医养结合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和行业应用需求。中医护理在中医医学学科理论的基础指导下,在众多中老年疾病、慢性病及医养结合的养老领域,养生及系列的治疗调理过程中,中医护理有着明显的简单、高效的应用场景。在医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众多的中医护理人员应以此为契机,主动寻求及推广中医护理在医养结合领域的推广及应用,以政策导向为指引、以科学护理为标准,发挥中医护理在医养结合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满足中医护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应用需求,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和健康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医养结合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政策和行业应用需求。中医护理在中医医学学科理论的基础指导下,在众多中老年疾病、慢性病及医养结合的养老领域,养生及系列的治疗调理过程中,中医护理有着明显的简单、高效的应用场景。在医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众多的中医护理人员应以此为契机,主动寻求及推广中医护理在医养结合领域的推广及应用,以政策导向为指引、以科学护理为标准,发挥中医护理在医养结合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满足中医护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应用需求,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和健康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进行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对急救护理团队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6月本科依据4人、3人、2人定位抢救方法对通过护理考核的26名护理人员进行演练与培训。对比急救护理团队培训前、后的考核评分与抢救措施落实时间。结果:培训后急救护理团队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高且各项目抢救落实时间均较培训前短(P<0.05)。结论: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培训可提高急救护理团队的抢救能力,有助于临床急救的迅速展开。

  • 标签: 急救护理团队定位抢救培训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正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进行慢病管理既可以改善危险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又可以大大降低医疗卫生费用。本文以康复疗养中心慢病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在慢病管理中的优势进行阐述,认为康复疗养中心是疾病前预防保健、疾病后疗养康复的专业机构,也是最适合进行慢病管理的专业机构。

  • 标签: 康复疗养中心 慢病护理 护理优势
  •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筛检试验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在健康管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负责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为个体和社区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护理人员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健康管理角色,护理人员健康管理中的职责来介绍,护理人员作为健康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通过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在必要时提供及时的护理干预。他们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以降低患病风险并改善生活方式。

  • 标签: 护理人员 健康管理 职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腔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超声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