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高举平台固定尿管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 2019年 1-12月间,选取留置尿管患者 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例,对照组仍选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高举平台,对比两组管道脱出率、管道牢固性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对尿道损伤率、管道脱出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低( P< 0.05),而患者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 P< 0.05)。结论 针对留置尿管患者,通过采用高举平台进行固定,不易出现脱落情况,且便于日常打理,另外还能增加患者舒适度,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尿管 高举平台法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共63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31例患者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32例患者入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以及导管使用情况(患者自述皮肤无瘙痒不适、患者不担心胶布松动)。结果: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管腔变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改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改良法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一种正畸患者新式刷牙“3 秒组牙刷牙” 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 12-16 岁均佩戴金属自锁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 60 例,实验组 30 例,为 3 秒组牙刷牙宣教方式,对照组 30 例,为改良式 Bass 刷牙宣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P>0.05),排除牙周病、对菌斑染色剂过敏。经过两种刷牙的宣教后分别记录受试者刷牙后菌斑指数结果,通过 AutoCAD2010 对 2 组患者牙菌斑附着百分率进行计算。结果: 使用改良式 Bass 刷牙后牙菌斑附着降低率为 28.46±2.65%,使用 3 秒组牙刷牙后牙菌斑附着降低率为 35.99±1.43%,3 秒组牙刷牙法相对改良式 Bass 刷牙牙菌斑降低率更高,P

  • 标签: 自锁固定矫治器 菌斑指数 改良式 Bass 刷牙法 3 秒组牙刷牙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8字法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13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成两组,8例实验组,5例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改良8字固定气管插管,给予对照组传统扁带环绕固定法。比较两组气管插管10天内的固定效果和扁带受压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固定情况和扁带受压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采用改良8字固定,可以更好的固定气管插管,还能避免扁带受压,取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位固定改良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过的体位固定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以及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更理想,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预后总发生率(12.50%),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固定改良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颈椎功能,降低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体位固定改良法 颈椎后路手术 疼痛度 颈椎功能 不良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蝶翼固定器结合"S"形固定固定腹腔穿刺引流管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穿刺术病人60例,按病人入院日期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方法置入腹腔穿刺引流管(即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选用胶布、纱布常规粘贴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蝶翼固定器采用"S"形固定固定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管路滑脱情况、病人舒适度、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引流管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舒适度、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翼固定器的使用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有效防止管路滑脱;"S"形固定法可减少过长的引流管的重力拖垂,进一步防止管路滑脱;蝶翼固定器的使用可提高病人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蝶翼固定器 “S”形固定法 腹腔穿刺 引流管 管路滑脱
  • 简介:以往沙袋的制作方法是直接使用单层棉布针线缝制,虽然可压迫伤口达到止血效果,可细沙很容易从针眼和棉布的缝隙漏出来,而且不防水也不易固定。沙袋在肝病中心主要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和人工肝术后的患者,压迫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点止血。

  • 标签: 新型固定沙袋 术肢制动 一次性引流袋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案。方法:于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7月我院部分胫腓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回顾对比研究。采用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总共选取 60例患者。常规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方案,实验组采取骨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常规组与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数据不适用统计学标准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数据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数据优势显著,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P< 0.05) 。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具备较高实践性价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康复效益,值得普及。

  • 标签: 骨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治疗 胫腓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固定期间应用双环固定贴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选取80例留置多功能腹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研究组采用双环固定固定,对比患者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固定贴剪裁用时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固定贴使用数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管道牵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功能腹腔引流管 双环固定贴 固定贴剪裁用时 疼痛评分
  • 简介:大型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有时难以行同侧肢体皮瓣修复术,用健侧带血管蒂的交腿皮瓣修复患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克服了传统的石膏/克氏针贯穿固定交腿皮瓣术的弊端。两者联合应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得到不断提高。笔者收集整理我院2003年1月以来22例应用“AO”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交腿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病例的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资料 外固定支架固定 小腿 软组织缺损
  • 简介:交腿皮瓣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皮瓣和游离皮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固定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皮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外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固定及交腿皮瓣修复术。11月9日皮瓣存活,行断蒂术。

  • 标签: 交腿皮瓣移植术 外固定架固定 移植术后 术后护理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与常规的固定方法细菌培养结果,为改良式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 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穿刺成功后,留置针导管送入血管 17mm,对照组( n=100)采用医用透明敷料按常规固定方法,实验组( n=100)采用先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医用透明敷料进行固定,两组患者留置针时间≥ 72小时 ,拔针时用无菌拭子采集留置针针眼周围皮肤标本及导管前段,进行细菌培养,比较其皮肤采样与导管前段采样细菌滋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细菌滋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并经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良,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避免细菌滋生。

  • 标签: 留置针 改良式 固定方法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固定矫治器是治疗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要人群。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矫治结束及矫治满一年的12-18岁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实验组)及20-30岁成年固定矫治患者(对照组)各50名,统计分析其正畸治疗前牙石指数、软垢指数、龋均、治疗意愿;治疗第一年内的托槽脱落率、矫治12个月时牙龈出血指数、釉质脱矿指数等发现:实验组的托槽脱落率及牙龈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用健侧带血管的交腿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骨外固定支架广泛应用于临床,克服了传统的应用石膏、克氏针固定交腿皮瓣的弊端。我院从2004年12月—2007年7月应用外固定支架同定小腿交腿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包括小腿、踝及足部)19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交腿皮瓣修复术 外固定支架固定 护理报告 小腿 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合并尿道损伤的循证护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1例应用外固定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对其运用循证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着眼,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抢救患者生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后防止针道感染、尿道感染和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结果患者平均住院8周,无一例出现针道感染及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于骨盆外固定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患者,能稳定骨折,减少出血,为挽救患者生命,也为二期需行骨折内固定及尿道会师术赢得了宝贵时间。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盆骨折 尿道损伤 循证护理
  • 简介: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复苏、呼吸肌麻痹和手术麻醉开放气道的最常见方法和不可缺少的手段^[1,2],如果气管插管移位、脱落等将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因此,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是其中重要环节,国内现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3],笔者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现将各种病人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呼吸肌麻痹 开放气道 手术麻醉 生命安全
  • 简介:气管插管在临床危重症抢救中应用率较高,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意外拔管是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未妥善固定是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介绍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包括医用胶布固定法、Duropore胶布固定法、寸带固定法、别针固定法、气管插管固定器等方法,提出针对不同人群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及固定方法,使气管插管固定更加牢固。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 方法
  • 简介:随着PICC技术的开展,其优越性在临床护理中逐步得到体现。由于穿脱衣袖导致的敷贴卷曲、松动,甚至PICC管外脱现象均可发生。既增加护理工作量,又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我科于2008年5月,采用肤色丝袜固定PICC管,医患双方均感满意。

  • 标签: 丝袜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当患者在治疗或输液不能很好配合时,扎入患者肢体皮下血管的针头往往会因为患者肢体与输液针、管的相对运动而容易发生针头脱出、接头分离或液体外渗的情况,从而不可避免的让患者再一次接受进针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临床上常使用夹板和绷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固定.但本人认为夹板和绷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医用肢体固定带,并已获得专利,专利号为:ZL012302368。该固定带能解决因使用夹板和绷带给患者的不舒适和医务人员操作的不方便。

  • 标签: 固定带 肢体 医用 应用 设计 针头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