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磁性管理在急诊优质护理团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8年 9月 -12月 17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选择 2019年 1月 -3月 18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磁性管理。比较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四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采用磁性管理运用急诊优质护理团队,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磁性管理 急诊 优质护理团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性管理在急诊优质护理团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12月17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选择2019年1月-3月18名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磁性管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临床科室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四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磁性管理运用急诊优质护理团队,能有效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磁性管理 急诊 优质护理团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探究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肺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90例 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 45例、试验组 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健康教育,试验组予以团队式授权教育。收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 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使用 CAT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 6MWD、焦虑量表评分、 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训练中进行团队式授权教育,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团队式授权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探究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肺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90例 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 45例、试验组 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性健康教育,试验组予以团队式授权教育。收集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 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使用 CAT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肺功能指标、 6MWD、焦虑量表评分、 CAT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 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训练训练中进行团队式授权教育,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团队式授权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团队建设的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护士操作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团队,收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形成内科、外科护理案例分析题,包括评估部分、理论部分与操作部分,运用结构化考试形式对内科和外科护士进行考核,取总分进行考核,同时测量团队合作以及护士对考核内容、形式的满意度。结果:团队考试成绩为(91.97±4.24)分,成绩在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实施后护士团队合作量表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团队建设的案例分析结合情景模拟法能提高护士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水平,从而提高护士对培训考核的满意度。

  • 标签: 案例分析 情景模拟 操作考核 团队建设
  • 简介:摘要团队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交叉学科中寻找兴趣点”是我们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践中应用团队学习过程中,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即在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从交叉学科中选择兴趣点作为团队式学习的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团队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题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

  • 标签: 临床教学 团队式学习 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 团队教学法是目前较为推崇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交叉学科中寻找兴趣点”是我们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实践中应用团队学习过程中,寻找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即在 心胸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从交叉学科中选择兴趣点作为团队式学习的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团队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题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

  • 标签: 临床教学 团队式学习 心胸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对大专护生专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2017年3月,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4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15个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10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学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对两组护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我效能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护生的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院校合作的中医护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大专护生的专业认同度和职业自我效能感,可供护理岗位人才培养借鉴。

  • 标签: 中医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合作 大专护生 专业认同 职业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