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气管切开是辅助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及呼吸支架功能障碍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m/d,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呼吸微弱,丧失咳嗽能力的患者尤为重要。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院对107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排痰,有效防止痰痂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气管切开后 湿化护理 高原地区 慢性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患者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在高原地区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整体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方法:于2020.1-2020.12期间在我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病人进行调研,本次共纳入88例病人进行调研。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均分得44例。护理1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护理2组在手术室护理中选用整体护理。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护理1组与护理2组相比,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较低,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P值低于0.05。结论:在高原地区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方案实施效果优异,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高原地区 手术室整体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以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对其进行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的有效性。方法: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100例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护理配合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基础护理组,50例患者,手术抢救时配合常规护理干预,一组为综合护理组,50例患者,手术抢救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在我院进行手术抢救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研究结束后,应用统计学对综合护理组与基础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基础护理组对比,综合护理组的平均抢救时间更短(P

  • 标签: 高原地区失血性休克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在高原地区批量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7月批量收治31例地震伤员,采用统一明确检查分类、实施救护小组负责制、开放绿色生命通道、批量地震伤员转运、提供个性化专科救治方案、对伤员有效心理支持等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对其进行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及临床治疗。结果31例伤员的抢救成功率为100%,无一例伤员因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而造成不良后果,无一起医患纠纷,31例伤员均康复出院或病情稳定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院内专业化救护路径模式提高了医疗团队的高原护理能力及灾后护理能力,确保了高原地区的应急救护质量和效率。

  • 标签: 高原 地震 批量伤员 专业化救护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