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母亲育儿生活中的困难及应对行为。[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1个月时分别利用面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对18名母亲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经历了困难的母乳喂养、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自我育儿能力低下的无措与自责、对早产儿常见症状的担心与不安、疲劳及育儿负担感、育儿信息所致的混乱等育儿困难及不安,母亲采取积极应对和消极逃避两种方式应对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结论]早产儿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存在育儿困难,为提高早产儿母亲的育儿能力,探讨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一体化的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 标签: 早产儿 母亲 育儿困难 应对 行为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工作的护士208名,用自行设计的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的知识平均分为(14.66±4.52)分;态度平均分为(30.24±3.97)分;行为平均分为(55.01±10。05)分。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均与文化程度、职务、职称、年龄和培训经历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跌倒预防的知识与态度呈正相关(r=0.190,P〈0.05);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380,P〈0.05),知识与行为呈正相关(r=0.106,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都有待提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跌倒 知识-态度-行为
  • 简介: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CH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上升,已逐步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1],而且近年来CHD有青年化的趋势,由于青年人承担着特殊的家庭生活责任,工作压力大,不能对自身的疾病有充分重视,二级预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冠心病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改善超重/肥胖打工者子女饮食一运动自我效能及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2所打工者子弟小学3~6年级的30名超重/肥胖儿童,对其进行为期12周的饮食和运动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周及干预后2、3、6个月研究对象的饮食一运动自我效能及行为。结果研究对象的饮食一运动自我效能及行为得分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干预后1周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干预前,而干预后2个月低于干预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5);干预后1周及3个月的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而干预后2、6个月低于干预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5)。结论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改善超重/肥胖儿童的饮食-运动自我效能和行为,且能维持行为至少3个月,但对自我效能维持时间较短,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探讨;饮食-运动行为的维持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得到家庭的共同监督和参与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饮食-运动干预 自我效能 超重 肥胖 打工者 儿童
  • 简介: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护行为现状。方法对北京市50所三级医院门诊就诊的33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足部护理知识、糖尿病足部护理行为。结果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中足部日常护理知识和足部问题处理知识两个维度掌握最差,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行为中每日检查鞋子内部和每日泡脚执行较差。结论针对所有糖尿病足患者和存在足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其足部护理知识的教育,以提高其自护行为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部护理 自护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按性格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艾森克人格测试进行评定,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不同性格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按性格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积极因素因子得分,降低了患者激惹、精神病性表现、退缩及抑郁消极因素因子得分(P<0.01或P<0.05).结论按性格特征进行心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有较好疗效,社会能力与社会兴趣提高,更爱整洁;而易激惹、抑郁等消极因素明显减少.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性格特征 行为障碍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