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134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33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制定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方案对新护士实施培训。比较2组新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和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 标签: 协作 护理人员 分层无意识 主题培训
  • 简介:总结微信平台在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全院护士实施护士分层培训,通过微信平台分能级报名选课,以及后续微信平台课程评价、在线练习等。护士分层培训实施微信平台后课程要求能级参课人次与培训总人次符合率由原来70.96%提高至98.69%、护士总体满意度由原来75.39%提高至87.43%,经比较,P均〈0.05。

  • 标签: 护士 分层培训 微信平台
  • 简介:目的设计手机软件并在护士分层培训及考核中应用,探讨其应用的效果。方法以医院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依托,满足三级综合医院护理培训及考核要求,开发了手机软件培训考核系统。护士开放式培训培训资料为视频、模拟题库及参考书籍;理论考试系统随机出题、组合试卷、人机交互式答题、限制答题时间、成绩自动生成、试卷差错及时分析;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系统建立标准化考核方案,床边现场考核,扣分自动生成.自动录入个人档案:同时建立考核后反馈机制等功能。接比例定时人工抽考与手机软件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相关联。结果手机软件应用后培训考核满意度为96.54%(866/897),其中对4个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培训方案为98.22%(881/897)、培训方式为99.11%(889/897)、考试方式为99.44%(892/897)、试题设置为89.07%(799/897);护士分层培训考核手机软件应用后护士参与培训的比例为99.0%(888/897)。结论手机软件在护士分层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体现了护理管理与数字化信息的结合,达到资料共享化、路径科学化、形式人性化的目的,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教育 护理 继续 在职培训 软件
  • 简介:目的探讨培训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宁波市3所养老机构的83g养老护理员进行10次集中培训,每次90min。培训内容包括:老年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老年人常见病健康教育与病情观察,老年人心理需求的观察及护理,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思想道德修养和工作礼仪等。比较培训前后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得分。结果除了职业态度,其他核心能力培训后都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培训中注重学员学情,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培训内容,有效提高了养老护理员的核心能力。今后还需要完善考核体制.激励养老护理员继续学习。

  • 标签: 老人疗养院 养老护理员 在职培训 核心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少数民族驾驶员心肺复苏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地州的486名少数民族公交车及出租车驾驶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培训前后对驾驶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核。[结果]培训后驾驶员理论(11.07分±5.14分)、技能成绩(74.54分±11.54分)均高于培训前理论(4.02分±4.38分)、技能成绩(17.86分±15.84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学历驾驶员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驾驶员对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克服语言障碍,鼓励具备维汉双语技能的驾驶员协助进行翻译及解释,提高培训效果。

  • 标签: 少数民族 驾驶员 心肺复苏 知识 操作技能 院前急救
  • 简介:目的构建多元一体化护士在职培训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构建多元一体化护士在职培训体系,主要包括:护理培训师资的选聘,针对性设置培训内容.采用多元化的培训考核方式,开展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分层培训及急危重症轮训工作,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控制,促进护士临床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结果护士在职培训率主六100%,常见护理操作技术考核合格率达100%,“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93%以上,护士继续教育学分、学时达标率99%以上,护士晋级考试成绩达标率90%上。

  • 标签: 护士 在职培训 多元一体化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培训与管理现状,为发展专科护理、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广东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查表对全省111所三级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东省三级医院平均每所医院有30名专科护士;占注册护士3.6%;开设最多的专科为ICU、手术、伤口造口专科;专科护士的职称以主管护师为主,占45.51%;学历以本科为主,占79.43%;培训时间以3~5个月居多,占41.54%;经省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专科护士占61.4%;29.1%的专科护士担任副护士长以上的管理职务;近半数的医院无专科护士考评制度、工作量统计制度;专科护士开展了大量专科护理工作,如专科会诊查房、专科护理门诊、专科护理培训及主持专科课题等。结论广东省三级医院已普遍开设专科护理,初步建立起专科护士队伍,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专科护士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应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为专科护士设置专职化岗位,更好地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 标签: 教育 护理 继续 专科护士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疑难病例分诊的追踪学习在门诊分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9月对就诊需分诊的患者做好分诊疑难病例追踪登记,并落实个案学习计划.比较实施前后的疑难病例分诊与追踪结果-致的比例和由于护士分诊原因导致护理投诉所占的比例.结果实施后疑难病例分诊与实际就诊结果-致的比例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士分诊原因导致的护理投诉比例低于实施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疑难病例追踪学习能提高门诊分诊正确率以改善及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疑难病例 预检分诊
  • 简介:[目的]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选取来自上海市1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8,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244,0.179(P〈0.01)。初步建立了一套由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护理工作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结论]建立的新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新入职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的遴选和规范化培训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师资培训 师资准入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遴选
  • 简介:暂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训练法对提高低年资护士关怀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肿瘤中心工作的48名低年资护士,在关怀能力培训中实施巴林特小组训练法,培训时间1年,培训前后测评护士关怀效能、护理关怀行为及患者对护理关怀感知的情况.结果培训后护士关怀效能、护理关怀行为及患者对护理关怀感知均优于培训前(P〈0.001).结论巴林特小组训练法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关怀效能,提高了低年资护士表达关怀及建立关怀性护患关系的能力,且护士的关怀行为更易被患者感知.

  • 标签: 低年资护士 关怀效能 人文关怀 巴林特小组训练法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3年入职的122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培训方法;将本院2014年入职的303名新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均为1年。培训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了解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均P<0.001);其对培训安排、课堂体验的认可率均在88.9%以上。结论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了新入职护士的学习成效并提高其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新入职护士的认可。

  • 标签: 新入职 护士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护理理论 操作技能
  • 简介:近年来护理领域逐步开展规范化培训,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并轨的启发下,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可行性,以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专业学位 规范化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016年7月外科新入职护士50人为观察组,采用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病人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新入职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为93.71分±4.39分,对照组为82.96分±7.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提供安全教育、看着病人服药之后再离开及安全告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激发了新入职护士的主动学习兴趣,使新护士顺利完成从新职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导学模式 微课 护理安全 满意度 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在军队医院新人职聘用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对本院52名新人职聘用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结果培训后52名新人职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为88.5%(46/52);88.7%以上新人职护士对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法和老师授课均满意.结论采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对军队医院新人职聘用护士进行培训,其效果显著,提高了聘用护士综合素质.

  • 标签: 军队医院 聘用护士 岗前培训
  • 简介:介绍了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总结了参与式健康教育在城乡疾病预防、学校和医院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参与式健康教育与传统健康教育相比的一些优势,并提出了我国广泛推广参与式健康教育存在的障碍。

  • 标签: 参与式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了解家庭肠内营养主要照护者健康教育需求状况,为肠内营养医院—社区—家庭持续性照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50名家庭肠内营养病人的主要照护者,在病人出院前2d、出院后2周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方式,调查其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需求和需求方式。[结果](1)出院前2d,被调查者相关技术操作掌握程度低,82%照护者不知晓每次喂养前需监测胃潴留情况,60%~88%照护者不知晓肠内营养前后需半卧位、喂养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现用现配、营养液要恒温、输注前后温开水冲管、输入药物后需冲管等相关知识;(2)出院前2d,30%~96%被调查者希望包括家庭营养液的选择、储存消毒方法、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处理、输注注意点等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出院后2周,50%~70%照护者更需要胃潴留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医护人员长期关注病人营养健康等内容;(3)出院前2d,80%以上照护者非常希望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业人士咨询等教育途径以期尽快掌握相关技术知识;而出院后2周,照护者更倾向于营养支持小组成员定期家庭随访(84%)、社区护士家庭访视(80%)的教育方式。[结论]家庭肠内营养照护者对相关知识比较匮乏,需通过专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建立一种持续照护模式,保证病人在进行家庭肠内营养时能得到专业的照护并且能及时找到相关专业人士解决遇到的问题。

  • 标签: 家庭营养 照护者 健康教育 需求
  • 简介: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6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20例(实验组)与2015年6月至12月痉挛性脑瘫住院患儿11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院外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患儿均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进行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6个月3个时间点两组患儿康复依从性、残疾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粗大运动功能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依从性,持续改善脑瘫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比传统健康教育具更大优势,值得在儿童脑瘫康复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 健康教育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视频在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室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腰椎、颈椎疾病患者99例,按照入院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49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开入住不同病房。实验组采用视频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实施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康复护理技能掌握准确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康复护理技能掌握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健康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护士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程序,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疾病康复的效果。

  • 标签: 健康教育 视频 脊柱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