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理门诊收治的180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在治疗前、后,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家长用问卷以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整体护理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患儿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戒酒互助小组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科住院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戒断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后,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组进行戒酒互助小组辅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治疗态度与自知力问卷(ITAQ)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半年后复饮率。结果治疗后,干预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ITAQ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且干预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6个月后复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戒酒互助小组可以有效改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态度与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饮率。

  • 标签: 戒酒互助会 酒精性精神障碍/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精神障碍病人噎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入住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60岁的老年精神障碍病人98例设为观察组,使用噎食风险评估表评估噎食风险,并对不同噎食风险人群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将2013年1月—12月住院的92例≥60岁的老年精神障碍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噎食发生率及噎食致死率。[结果]经噎食风险评估,观察组具有噎食高风险者79例(80.61%),噎食低风险者19例(19.39%);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噎食发生率为1.02%,噎食致死率为0;对照组噎食发生率为6.52%,噎食致死率为4.35%。[结论]对老年精神障碍病人评估噎食风险,对噎食高风险人群实施分级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噎食的发生,降低噎食致死率。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噎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中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健康调查简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和一般资料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西安市815例社区老年人进行轻度认知障碍筛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西安市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8.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配偶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社区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女性、无配偶及自理能力障碍是影响社区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要加强对这部分老年人的关爱,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老年人 认知障碍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焦点解决模式对帕金森病人睡眠障碍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例帕金森病人为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2例帕金森病人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在入院后第1天、干预2周后及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帕金森病致残量表-睡眠部分(SCOPA-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干预组病人SCOPA-S各条目得分及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能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睡眠障碍与抑郁情绪。

  • 标签: 帕金森病 焦点解决模式 睡眠障碍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入院次序进行编号,对照组为单号,干预组为双号,每组各60例。对照组喂奶前30min,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方法;干预组实施口腔运动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早产儿的吮奶量、吮奶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吮奶速率和吮奶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喂养表现。

  • 标签: 早产儿 吸吮 吞咽功能障碍 口腔运动 喂养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指数(MBI)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脑梗死并发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行为护理干预 脑梗死并发运动障碍 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指力刺激法在缓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排便障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平面为胸腰段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排便障碍,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排便护理法,观察组在常规排便护理基础上采用肛门指力刺激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行排便效果好于对照组(Z=-2.795,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指力刺激法可改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排便障碍的状况,有助于患者建立定时、规律的排便习惯,从而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此方法取材方便、安全、低价高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排便障碍 指力刺激法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脑肿瘤手术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照顾体验及内心感受,为制订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8名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患者围手术期及家庭照顾中的感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肿瘤手术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体验及内心感受归纳3个主题:个人情感应对缺陷;疾病的管理经验欠缺;社会支持需求迫切。结论了解脑肿瘤手术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体验及内心感受,有助于促进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困境的关注及需求情况的了解,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情感支持、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改进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角色责任转变的适应能力,以减轻其照顾压力。

  • 标签: 脑肿瘤 家庭 照顾者 定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冰刺激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在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脑外伤合并吞咽障碍意识清醒患者74例,将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吞咽及摄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冰刺激疗法,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冰刺激疗法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可改善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早期冰刺激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围术期护理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出院前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8周后,研究组肩关节功能障碍全部康复,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实施强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肩关节功能 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清洗尿道口对脊髓损伤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留置尿管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脊髓损伤反射性膀胱功能障碍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清洗尿道口。比较2组患者菌尿、尿路感染、尿道口局部皮肤红肿及疼痛烧灼感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第3天、第7-10天和第14天的菌尿发生率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尿道口局部皮肤红肿和清洗时疼痛烧灼感的发生率分别为4.35%和8.70%,低于对照组的17.39%和47.83%。结论灭菌注射用水清洗尿道口并未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但可降低尿道口局部皮肤红肿及疼痛烧灼感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口 消毒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人工按摩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及急迫性尿失禁(U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FD及UUI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单纯训练组,各60例。联合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人工按摩治疗。单纯训练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6~8周。观察两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训练组(P〈0.05);两组治疗后盆底肌电位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好于单纯训练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评分低于单纯训练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人工按摩治疗PFD及UUI,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预后及盆底电生理特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