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现有的美国感染病协会(IDSA)发布的艰难梭菌感染(CDI)治疗指南在发表时,其中某些部分就已过时。例如缺乏核酸扩增试验(NAAT)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论证;使用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方法治疗复发。同时在此期间也已出现了许多新信息,如新的治疗药物非达霉素(fidaxomicin)。因此IDSA正在更新该指南。同时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协会(ESCMID)也对2009年版指南进行更新。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核酸扩增试验 粪便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 粪便标本 定植菌
  • 简介:寨卡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虽然在流产胎儿的标本中发现寨卡病毒的RNA,但寨卡病毒与流产的关系尚不明确。新生儿小头畸形已被证实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在此次巴西寨卡病毒的暴发流行期间,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但是,与寨卡病毒感染确定相关的小头畸形发生率尚不清楚。

  • 标签: 暴发流行期间 病毒感染 寨卡 妊娠妇女 指南 小头畸形
  • 简介:曲霉是引起免疫缺陷人群致命感染的重要病原真菌。时隔8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就曲霉病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联合治疗、用于诊断的非培养生物标志物等,总结和评价现有不同类型曲霉病治疗的循证依据,于近期发布了新版曲霉病诊治指南,刊登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 标签: 曲霉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寨卡病毒感染的诊断可采用分子和血清学试验。实时反转录PCR(rRT-PCR)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因此更为适用。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1周后血清中检测不到寨卡病毒RNA。最近有报道称,对先前方法改进后可以在发病后至少2周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到寨卡病毒RNA。

  • 标签: 病毒检测 寨卡 临时指南 尿液 病毒RNA 美国
  • 简介:当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在医疗机构的快速流行和播散,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加强CRE菌株的检测和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干预,是遏制CRE菌株进一步流行播散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CRE菌株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指南(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英国公共卫生中心发布的指南文件)进行简单描述,以供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检测 感染预防控制
  • 简介:为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对2001年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断处理指南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发表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2009,49:145。由于该指南的更新仍是基于大量的临床证据,因此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处理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诊断 处理
  • 作者: 卢晓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30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6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
  • 简介:肛周脓肿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生大多是由肛腺感染引起,也有10%是继发于肛周皮肤病(例如化脓性汗腺炎、化脓性皮脂腺感染等)、肛裂、炎症性肠病、外伤、医源性损伤、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及放疗等。肛周脓肿是医院肛肠科较为常见的急重症,属外科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见,其他年龄段、女性也可发病,只是所占比例相对较少。生活中,多数人只知道痔疮为肛门疾病,却对肛周脓肿知之甚少,甚至会将二者混淆,接受错误治疗,从而耽误病情。所以必须要提高对肛周脓肿的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合理的预防、治疗肛周脓肿疾病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预防和治疗肛周脓肿进行讨论。

  • 标签: 肛周脓肿;预防;治疗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特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种常见机会致病菌。与其他一般细菌相比较,其耐药比例高,耐药性强,且可克隆传播。细菌进入人体后可在局部形成被膜,使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一旦感染,治疗较为棘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治指南中制定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是否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标准。作者研究分析7年间2102例CAP感染住院患者。预测标准为至少符合重症肺炎主要诊断标准,(①侵袭性机械通气和②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的感染性休克)中的1条,

  • 标签: 美国胸科学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 诊治指南 感染病 ICU患者 临床意义
  • 简介:近20年来,高危血液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概率呈显著升高趋势,IFI是血液恶性疾病治疗后死亡的蕈要原因之一。由于IFI确诊困难,而延迟抗真菌治疗导致IFI相关病死率增高,因此时于IFI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的临床研究能够降低IFI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的顶防药物包括口服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泊沙康唑在体外有极好的抗真菌活性,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宿主细胞膜 抗真菌治疗 高危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如何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138例我院急诊科及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发生VAP资料,并将2001—2004年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05-2008年70例患者设为加强组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发生的VAP24例,发生率35.3%,死亡16例,病死率66.7%;加强组发生VAP9例,发生率12.9%,死亡3例。结论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加强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