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Ball(7.2.2)软件模拟10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rag/L)的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最佳方案。结果在蒙特卡洛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4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g每6小时1次组中2g/0.5h+2g/3-4h及4g每8小时1次组2g/0.5h+2g/4-6h在MIC=32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获得更理想的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延长输注 两步输注 传统输注 蒙特卡洛模拟
  • 简介:对许多原发性小头症进行病理学检查显示,无炎性改变,无坏死。这与胎儿大脑感染寨病毒引起小头症的研究结果不同。在胎儿大脑感染中,小头畸形伴随着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弥漫性神经胶质增生、坏死,脑室周围和皮质钙化,以及大脑收缩产生的脑积水。原发性小头症可能是由于缺乏放射状神经胶质(radialglia)的神经干细胞所致。

  • 标签: 阿奇霉素 病毒 寨卡 小神经胶质细胞 小头畸形 大脑感染
  • 简介:病毒疫情在美洲暴发(WklyEpidemiolRec,2015,90:609-610)。尽管寨病毒感染早先仅在美洲和亚洲有散发病例的报道,但2007年在雅浦群岛出现寨病毒感染暴发标志着该病毒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蚊媒病原体。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出现寨病毒感染病例,此后该病遍及太平洋地区,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同时流行。

  • 标签: 病毒感染 寨卡 疫情 西半球 感染暴发 太平洋地区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就应对传播寨病毒蚊虫的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包括对蚊虫进行基因修饰以及使蚊虫携带细菌以抑制蚊卵孵化。WHO表示,其专家团队已经对目前5种应对伊蚊的策略进行了评估。

  • 标签: 世界卫生组织 试验研究 病毒 寨卡 传播 蚊子
  • 简介: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虽然在流产胎儿的标本中发现寨病毒的RNA,但寨病毒与流产的关系尚不明确。新生儿小头畸形已被证实与孕妇寨病毒感染有关,在此次巴西寨病毒的暴发流行期间,小头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但是,与寨病毒感染确定相关的小头畸形发生率尚不清楚。

  • 标签: 暴发流行期间 病毒感染 寨卡 妊娠妇女 指南 小头畸形
  • 简介:病毒感染的诊断可采用分子和血清学试验。实时反转录PCR(rRT-PCR)方法快速且特异性高,因此更为适用。但是大多数患者发病1周后血清中检测不到寨病毒RNA。最近有报道称,对先前方法改进后可以在发病后至少2周患者的尿液中检测到寨病毒RNA。

  • 标签: 病毒检测 寨卡 临时指南 尿液 病毒RNA 美国
  • 简介:虽然现阶段世界的目光都集中于美洲地区迅速扩散的寨疫情,但专家警告,起源于非洲的寨病毒仅是日益严重的蚊媒传播疾病的冰山一角。目前蚊虫在非热带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逐渐打破之前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集中于热带地区的固有观念。

  • 标签: 疾病构成 寨卡 传播 病毒 扩散 蚊虫
  • 简介:2016年1月20日哥伦比亚卫生部长发布公告:由蚊虫携带并广泛传播的寨病毒,在哥伦比亚已有13500例感染者,预计可能增加到700000例。根据泛美卫生组织的监测资料,哥伦比亚的寨病毒感染率仅次于巴西。与去年基孔肯雅病的暴发流行类似,最终感染人数可能在600000-700000例。

  • 标签: 病毒感染者 哥伦比亚 寨卡 泛美卫生组织 病毒感染率 基孔肯雅病
  • 简介:目的评价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新型的基于银盐扩增技术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种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种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 标签: 流感 快速抗原检测 免疫层析法
  • 简介: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depointesventricularheartbeattachycardia,TdP)。TdP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易致猝死[1]。国内外对此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及时发现和综合评估对加强致QT间期延长药物的认识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为此于2002年11月发布了非抗心律失常药潜在致QT/Qrrc间期延长和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两个指导原则的讨论稿。

  • 标签: 喹诺酮类 QTC延长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炎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炎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