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近阅影像学专著,见有以下不妥之处.现举数例如下.以免引用者混淆。1误将地名译为人名把以地方命名的Lyme病,误译为Lyme氏病。该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即蜱携带疏螺旋体传至人,引起系统性疾患。该病最初发现于美国Connecticut州的Lyme镇.故称Lyme病,现已流行于亚洲和澳洲等地.我国东北森林地带亦有流行。

  • 标签: LYME病 蜱媒传染病 疏螺旋体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spleniclymphangioma,SLA)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1资料和方法患者,女性,37岁,既往月经规则,量中等,近3个月来经期延长,量较之前明显增多,血、尿及粪常规检查正常。专科检查示: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6mm,宫腔内见节育器距宫底部37mm,部分位于宫颈管内,宫颈前后径35mm,宫颈管内见45mm×22mm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其内见较丰富的条形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60。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宫颈管内低回声,考虑为肌瘤,息肉,其他。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宫颈管 超声误诊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隆起型 DOPPLER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后,胆汁性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学龄前儿童正常胰腺显示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学龄前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5~10MHz高频宽带探头和3.5MHz低频探头对54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胰腺进行扫查,测量胰腺头、体、尾的大小并扫查平面腹壁的厚度。结果:在学龄前儿童胰头、体、尾径线测量中,高频宽带与低频探头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频宽带探头对学龄前儿童主胰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低频探头(P<0.01)。同层面腹壁厚度与胰腺各部分(胰头、胰体和胰尾)的测量差值存在相关性(r=0.39,P=0.004;r=0.28,P=0.04;r=0.40,P=0.003)。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年龄与高频宽带所测胰腺大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用高频宽带探头不仅能准确对学龄前儿童胰腺进行测量,还能更好地显示胰腺内主胰等内部细节结构。

  • 标签: 超声 高频宽带 低频 胰腺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内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应整合机制。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中国生 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访问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卫计委获取相关国家政策法规与研究文献。梳理医药卫生 信息系统整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统一标准和区域化终端建设、整体建设水平差异较大、 应用水平较低;信息孤岛和信息质量对健康大数据分析带来巨大挑战。结论:应围绕顶层设计,加强供方激励机制改革,结合需 方特征,通过第三方评估与监管,分阶段推进以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服务体系。

  • 标签: 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整合 分工 协同 机制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0 月一 2019 年 10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 的 2000 例单胎孕妇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以胎儿分娩后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产前超声检查对于胎 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0 例娩出胎儿中,经临床诊断确诊 16 例存在泌尿系统畸形,发生率为 0.8%;产前超声诊 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灵敏度为 93.75%,特异度为 99.90%,准确度为 99.85%,阳性预测值为 88.24%,阴性预测值为 99.95%;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 值=0.928)。结论产前超声检查用于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具有 较高的临床价值,准确率较高且简单快捷,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 产前超声 诊断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迅速,医疗卫生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简述了医疗卫生系统中数据资源现状,分析了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医药产品研发效率、疾病监控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大数据 医疗卫生系统
  • 简介:摘要:医疗环境的治安因素给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医院的正常秩序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民营医院、私立诊所、合资医院的激增,随之而来的“医托”、“号贩子”、盗窃、“医闹”以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新生婴儿丢弃、遗失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医疗机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医院的安全防范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安防监控系统成为医院安全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 标签: 医院安全 安防监控 技术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成像技术快速发展,MRI在肺部的应用越来越多,成为CT的一个重要补充及肺部功能成像的主流研究方法。总结MRI在肺实质功能成像、肺结节弥散加权成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肺部呼吸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寻找国内存在的差距,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充分发挥MRI没有电离辐射的优势,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功能信息。

  • 标签: 肺部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策的价值。方法将 2017 年 2 月至 2017 年 9 月期间本院泌尿外 科收治

  • 标签: 泌尿系统结石 疼痛 个性化护理 价值
  • 简介:由于泌尿器官均由软组织构成。缺乏自然对比,肾有排泄禽碘对比剂的能力,尿道又与外界相通,因而泌尿系造影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CR系统使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现实。利用IP采集影像信息,经过模数(A/D)转换,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

  • 标签: 尿路造影术 数字X线成像
  • 简介:CT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CT在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CAD)及定量影像、低剂量检查、肺结节和感染及肺功能成像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寻找国内差距,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提高肺部疾病的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肺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剂量 定量影像 功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