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类结节常缺乏特征而难以确诊,因此患者比较焦虑,医师的处理也多样化、不规范。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遵循指南,正确处理这类结节,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影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损伤的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外伤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肝内血肿6例,肝挫裂伤9例;病灶肝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肝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肝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外伤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对判定有无肝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明确的诊断是创伤神经损伤获得最佳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键。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反映的神经功能改变、损伤部位及神经形态学变化等信息,可评估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该文综述了神经电生理、临床检查、超声及MRI等目前创伤周围神经损伤主要检查方法在诊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超声 磁共振成像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肾积水与结核梗阻肾积水的影像学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0年 1月— 2018年 12月接受腹部 CT增强扫描的结核肾积水患者 3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结核梗阻肾积水患者 3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各扩张肾盏最大径线及肾盂的最大前后径,及两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面积和肾门水平的肾盂面积。比较两组患者的肾盂肾盏最大径、最大面积及肾盂肾盏最大径与最大面积比值等影像学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的最大径的标准差高于对照组,患者最大面积的标准差也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扩张肾盏最大径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前后径的比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扩张肾盏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与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结核肾积水患者的肾盏扩张不均一更高,肾盏的扩张程度较肾盂扩张程度大,因而在进行 CT扫描时可通过测量比较肾盏扩张不均一程度与扩张肾盏最大径平均值、最大面积分别与肾盂最大前后径、肾盂最大面积的比值对结核肾积水进行影像学辅助诊断。

  • 标签: 结核性肾积水 非结核性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 TBLB )对弥漫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1 例弥漫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 X 线电视透视下行 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 例弥漫疾病中有 16 例明确了病因学的诊断,确诊率达 31.4% ,疾病种类主要有肺结核 5 例( 31.3%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3 例( 18.8 % ),肺泡细胞癌 2 例( 12.5% ),转移肺癌 2 例( 12.5% ),真菌病 1 例( 6.3% )结节病 1 例( 6.3% ),肺泡微石症 1 例( 6.3% ),闭塞型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1 例( 6.3% )。结合临床诊断病例共 28 例,诊断率达 54.9% ,结缔组织病受累 9 例, UIP10 例,弥漫泛细支气管炎 2 例,癌淋巴管炎 2 例,炎假瘤 l 例,未能明确诊断 7 例( 13.7%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对弥漫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在弥漫疾病诊断中除外结节病、肿瘤和某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腹部损伤约占所有损伤的0.4%~4.2%,常合并多脏器、多部位损伤而危及生命,其死亡率占所有损伤死亡率的10%.早期确诊腹部损伤的类别和准确定位有助于对伤者采取果断有效的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腹部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器官源软组织肿块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软组织肿块,分析其发病部位及CT表现。结果:淋巴结病变9例,以颈部Ⅰ~Ⅳ区多见。9例中,淋巴结转移瘤2例,淋巴结结核3例,淋巴结化脓炎症1例,淋巴瘤3例。淋巴结核、淋巴瘤的淋巴结多呈类圆形,边缘多清晰。淋巴结转移瘤、结核多呈边缘和分隔样强化,内部多见液化坏死区;淋巴瘤内部轻度强化;化脓淋巴结炎边缘模糊,多结节融合,呈环样及分隔样强化。神经源肿瘤5例,多位于颈动脉间隙及椎旁间隙,颈动脉间隙神经源肿瘤位于颈动静脉后内方,呈类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迷走神经源肿瘤使颈动静脉分离。咽部先天性囊肿3例,其中腮裂囊肿2例,位于颈侧区口咽扁桃体周围,胸锁乳突肌前内方,呈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并发感染则边缘模糊,囊壁增厚强化明显。甲舌囊肿1例,位于颈中区,边缘清晰之囊状影,与舌骨相连。淋巴管瘤2例,其中1例位于颈根后三角区,1例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边缘清晰,形态不规则,穿行颈部肌间隙内,无强化。结论:熟悉颈部正常解剖,掌握病变各自特点,对颈部软组织肿块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对26例CT首诊被误诊为肺癌的良性孤立结节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良性孤立结节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26例误诊的良性孤立结节最终确诊为球形肺炎6例,炎假瘤7例,机化性肺炎4例,肺脓肿l例,错构瘤1例,新型隐球菌肺炎1例,结核球6例。结论:合理的检查方法,全面综合地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最大限度降低良性孤立结节的误诊率。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疾病(COPD)患者中医护理方式的有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76例,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共计80例,接受中医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1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患者来讲,在其接受临床治疗时配合中医辨证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中医护理
  • 简介:孤立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PN)是指直径≤3.0cm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内病灶,且不伴有不张、卫星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及难点,充分显示其特征是诊断的关键,选择正确的CT扫描技术及合适的重建方法是得到高质量的CT图像、显示SPN征象极其重要的环节。笔者总结分析40例孤立结节靶扫描的影像资料,探讨其在SP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 简介:目的:评价胸膜凹陷征在孤立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和40例良性结节的MSCT资料,并行MPR、VR、SSD等显示结节与胸膜之间关系的影像表现。结果:胸膜凹陷发生于肋胸膜面46例,纵隔面11例,膈面22例,叶间胸膜面13例,壁胸膜与叶间胸膜同时发生8例。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轴位图像(P〈0.05)。周围型肺癌典型胸膜凹陷征和伴相关结节切迹的出现例数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良性结节粗线影和伴胸膜粘连增厚的检出例数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胸膜凹陷征对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胸膜凹陷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低剂量CT(low-doseCT,LDCT)在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搜集LDCT筛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亚实怖腺癌结节5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55±68)岁。采用Kappa检验回顾分析影像与病理分期的一致,以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之间影像分期的一致。结果LDCT行亚实怖腺癌结节影像T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7%(47/53)、943%(50/53)。影像与病理分期及不同胸部影像科医师影像分期的一致良好(Kappa=0.803,0.733;P〈005)。结论亚实怖腺癌结节多为早期怖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低,LDCT适用于其术前影像分期。

  • 标签: 肺癌 结节 分期 低剂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的经费投入,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为社区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一年以来收治的 678 例传染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类建卡、统计、问卷以及简单提问,分析社区中传染病的特点。结果:病毒性肺炎占 68.14% ,流行性感冒占 18.14% ,同时儿童是社区传染病中的高位人群。结论:社区传染病应该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时的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社区预防免疫接种,进行教育传播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监测放射131I显像、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值及胸部CT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转移患者131I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42例DTC转移患者,通过动态监测131I显像、Tg值和胸部CT等评价131I治疗转移灶的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5例临床治愈,20例好转,有效率59.5%(25/42);17例无效或病情进展,无效率40.5%(17/42)。单纯按131I显像、胸部CT、Tg值判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4.3%(27/42)、71.4%(30/42)和59.5%(25/42)。治疗前后Tg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Z=-2.026,P=0.043)。结论:131I能较为有效地治疗和控制DTC转移病灶。Tg值异常升高,经131I治疗后无明显降低,提示131I治疗疗效欠佳。131I显像、Tg值、胸部CT动态监测是查找转移和评价131I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研究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与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的疗效评估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本前瞻单臂单中心临床研究共入组27例患者,51个病灶行35次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6~18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安全、可行和局部疗效,次要终点为局部病灶无进展期(TTLP)、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结果35次射频消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主要并发症为气胸11.4%(4/35),胸管引流率2.9%(1/35);肺出血8.6%(3/35),1例咯血(2.9%);胸腔积液8.6%(3/35),胸管引流率5.7%。51个病灶技术成功率为98.0%(50/51)。根据修订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随访至少6个月后,靶病灶完全缓解率为88.2%(45/51)。完全缓解病灶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大、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缩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截至最后一次随访,TTLP为(10.0±2.8)个月,PFS为(8.0±3.0)个月,OS为(10.0±3.5)个月。结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可行和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射频术后局部疗效的评估采用修订的RECIST,以术后1个月为新基线,术后6个月后评价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射频消融 局部疗效 评估标准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局灶磨玻璃密度影(fGGO)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因此发现和正确判断fGGO已是影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