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肝患者检查乙肝五项生化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 100 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 100 位乙型 肝炎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检测,使用方法均为化学发光法,分析其结果。结果: 100 位乙型肝炎患者中,都显示有 不同指标阳性, 其中HBsAg 阳性率最高为 92%,抗-HBc 阳性率为 16%,HBeAg 阳性率为 33%,抗-HBe 阳性率为 28%,抗-HBc 阳性率为 75%。结论: 通过分析乙肝五项的生化指标可以有效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类型,对诊断乙肝疾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乙肝五项 乙型肝炎 乙肝疾病
  • 简介:摘要:专业评估对推动高职专业规范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专业评估的由来、发展现状、对高职专业建设的意义,结合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医药卫生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 标签: 专业评估 高职教育 评估指标体系 医药卫生类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100 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 竭气虚瘀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治疗组、西药组,每组 50 例。 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治疗组加用心痹 汤治疗。2 组疗程均为 4 周。比较 2 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 6min 步行试验,检测左心射分数(LVEF)。结果:治疗后, 中西治疗组心力衰竭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西药组(P < 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 < 0.05)。中西治疗 组 6min 步行距离值及 LVEF 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西药组 2 项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提高,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西治疗组 6min 步行距离值及LVEF 值均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心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瘀证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能力。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心痹汤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不同尿酸水平的 IgA 肾病(IgAN)的临床疾特点和病理影响等方面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有无明显不同。 方法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 IgAN 患者中,抽取 90 例并根据其尿酸水平进行分组,将高尿酸症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其余非高尿 酸症患者均为对照组。人数一致的情况下,均进行各项检查,观察有无体重指数、血压、肌酐、胆固醇、免疫球蛋白 IgA 与胱 抑素 C 等指标方面的不同,评价有关疾病指标和病例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结果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血压、 肌酐、胱抑素C、胆固醇要更高(P < 0.05),而相较来说,其血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IgA 则要更低一些(P < 0.05),彼 此之间的病理特征明显不同。结论临床高尿酸症的IgAN 患者往往其生理功能受损的问题更加严重,生化指标的病理改变更加明显,同时循环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可能是该疾病进展相对较为独立的一种危险性因素,需要积极进行控制。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影响 IgA 肾病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相容性输血。方法 不规则抗体的筛选、鉴定与交叉配。结果 检出抗-JKb 抗体,抗-Ec 抗体及自身抗体, 与多份ABO、RH 同型的血液交叉配,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结论对于直抗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鉴定,挑选避开 该抗体的血液进行配,存在自身抗体干扰交叉配时挑选凝集强度最弱的应急输血。

  • 标签: 交叉配血 抗-JKb 抗体 抗-Ec 抗体
  • 简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进而导致以高钙低磷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正常钙的PHPT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且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特别在仅以某种单一的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极易导致误诊。本文就1例钙正常的PHPT病例进行剖析,以期待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分析 血钙 甲状旁腺激素 PHPT 分泌过多
  • 简介:摘要 目的 : 通过对实验小鼠肌酐和尿素氮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雷公藤配伍乌梅的减毒效果。方法 : 根据每组小鼠的质量( 0.2ml/10g ) : 分别以雷公藤与乌梅 1:1 、 1:2 、 1:3 、 1:4 、 1:5 、 1 : 10 、 2:1 、 3:1 、 4:1 、 5:1 、 10:1 比例、雷公藤单煎煮取一定量的水煎液,分别标记为 1 至 12 组, 13 组为空白对照组 ( 生理盐水 ) 。按照 0.2ml/10g 的量按组给小鼠连续灌胃 7 天后,每只小鼠分别摘眼球取,以 3500 r/min 离心 10 min ,吸取上清液,分别按说明书使用血肌酐、尿素氮试剂盒,分别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结果 : 总体来说,雷公藤配伍乌梅具有减毒功效,对于小鼠肌酐、尿素氮指标具有积极影响。对于小鼠肌酐指标,雷乌配伍水煎液中,雷乌 10:1 水煎液作用最好,雷乌 1 : 10 水煎液作用最差,且其毒副作用高于雷公藤单煎水液。对于小鼠尿素氮指标,雷乌配伍水煎液中,雷乌 10:1 水煎液作用最好,但其效果略低于雷公藤单煎水液,雷乌 1:5 水煎液作用最差。

  • 标签: 血肌酐 尿素氮 雷公藤 乌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本社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282例,按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41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的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即餐后2h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对,P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糖尿病前期 糖代谢 效果 评价
  • 简介:目的建立前列腺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非影像学指标结合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能性,以便后续诊断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先后行DWI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70例、非肿瘤患者44例。应用DWI影像评价患者前列腺癌发病率,按危险高低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1~5分)。随机抽取一半患者分入建模组,其余分入验证组。分析建模组中良恶性病例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tPSA)、肛门指检(DRE)、PI-RADS分级等指标的差异,选取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为考察变量,以穿刺病理是否为前列腺癌为应变量,建立两项Loglstic回归模型。A:非影像学指标+PI-RADS;B:只含非影像学指标。利用验证组病例数据建立Loglstic回归模型和PI-RADS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确定最佳界值。结果良恶性患者PSA、f/tPSA、DRE及PI-RADS分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考察变量。前列腺癌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建立如下:A:LogitP=-6.18+0.0006PSA+1.73DRE-8.01f/tPSA+1.3PI-RADS;B:LogitP=-0.095+0.0467PSA+1.88DRE-7.3959f/tPSA。应用A模型预测验证组的穿刺结果,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WIPI-RADS分级(0.835)和临床指标(0.751)。A、B模型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80.0%,90.9%、62.9%;PI-RADS分级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3.6%和94.3%。结论联合PSA、f/tPSA、DRE及PI-RADS这4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有助于评估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准确率较高,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弥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肛门指检
  • 简介: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功能成像在诊断乳腺肿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功能成像在110例乳腺肿块中的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其对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脓肿及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同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4.94%、98.73%、97.47%。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乳腺X线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仅为0.400,明显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功能成像(均为0.669);乳腺X线检查对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也较低,ROC曲线下面积小于高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成像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和0.766),乳腺氧功能成像可通过提示肿块内部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临床诊断非急性期乳腺脓肿的准确率。结论高频超声、乳腺X线检查及高频超声结合乳腺氧功能成像是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高频超声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乳腺脓肿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乳腺肿块 高频超声 乳腺X线检查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分析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组织分化程度、免疫组化指标与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及病理指标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CT图像,测量CT图像上病变体积、增强前后强化差值,术后评估病变的分化程度,p53、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及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按是否有胃周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在CT显示胃癌病灶体积、强化差值及病理指标方面的差异。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以上参数中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与转移淋巴结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对计量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出最佳预测界值。结果36例患者手术证实胃周淋巴结转移,余21例未见淋巴结转移。转移患者病灶的CT体积[(33.0±25.0)cm^3]显著大于无转移患者[(33.0±25.0)cm^3vs.(6.4±4.4)cm^3,P〈0.05],但两者强化差值无显著差异。淋巴结转移患者病变的EGFR阳性率(24/36)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9/21)(P〈0.05),但两者Ki-67和p5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仅有肿瘤体积及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且肿瘤体积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cm3为肿瘤体积对转移淋巴结的最佳预测界值(灵敏度100.0%,特异度87.5%)。低分化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也显著高于中分化患者(P〈0.05)。结论CT上胃癌病灶体积及组织分化程度与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胃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MRI氧水平参数R2*、T2*值在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之间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一组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脓肿病例行MRI多回波R2*扫描。在R2*图和T2*图上分别测量病灶、脾及脊柱旁骨骼肌的T。’值和&。值,同时计算病灶/脾及病灶/肌比值。分析以上参数在以上不同病种之间的差异。结果:在5种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的R2*“值及其比值最小、T2*’值及其比值则最大。血管瘤的T。”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肝脓肿及肝转移瘤(P〈O.05)。肝细胞癌的R2*值、R2*病灶/肌比值明显大于血管瘤,而Tz”病灶/肌比值则小于血管瘤(P〈0.05)。另外,肝细胞癌的R2*病灶/脾比值也明显大于肝脓肿(P=0.044,t=2.222)。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转移瘤3种恶性肿瘤之间,胆管癌分别与血管瘤、肝脓肿之间,转移瘤与肝脓肿之间R2*、T2*值及其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MRI氧水平参数有助于血管瘤与肝细胞癌、转移瘤及肝脓肿之间,肝脓肿与肝细胞癌之间的鉴别,但对不同恶性肿瘤、对胆管癌与其他疾病之间的鉴别存在一定困难。

  • 标签: 肝肿瘤 肝脓肿 血氧测定法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