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设备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数字X线机及胃精细法钡气造影,全部病例由胃镜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24例患者做出癌或可疑癌的诊断,11例报告为糜烂性胃炎、良性小溃疡,X线漏诊1例,病灶检出率99.7%。检出6~10mm病灶31例,3.5~5mm病灶4例,2.8mm病灶1例。结论:数字图像可清晰显示胃的微细结构,胃精细法造影对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检出率高。“间歇检查法”对发现小而浅的病灶帮助很大,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标签: 小胃癌 数字成像 造影 诊断
  • 简介: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分析外伤性肝损伤的CT表现,旨在提高肝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外伤性肝损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中包膜下血肿3例,肝内血肿6例,肝挫裂伤9例;病灶肝右叶多见,13例,左右叶分布3例,左叶分布2例。CT表现以肝实质内圆形、类圆形、片状低密度影或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最多见,也可有肝内不规则裂隙状、片状低密度影,其间夹杂斑点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肝包膜下梭形、弧带状磨玻璃样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部分患者有合并腹腔积血或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外伤性肝损伤CT表现较具特征性,对判定有无肝损伤、损伤范围、类型及有无腹腔积血、有无周围其他脏器合并伤方面有重要价值,是目前外伤性肝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外伤性肝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MRI特征。结果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8.6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7例、乳头溢血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8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单发,等信号卵圆形团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峰值强化率平均值为111%。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MRI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 标签: 乳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MP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6例中,12例原发病变为阑尾、卵巢病变,4例为结肠病灶。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PMP病变的分布范围,CT、MRI检查均呈分房状、囊实性改变,改变体位无流动现象,增强扫描囊壁、网膜及腹膜轻度强化。部分病例可见肝、脾外缘'扇贝形'压迹,当肿瘤广泛浸润腹膜、网膜,甚至与脏器粘连形成'冰冻腹'时,腹膜、大小网膜增厚呈饼状。结论CT、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PMP的准确诊断,对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假性黏液瘤 腹膜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类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5年 8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1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行超声检查,并于手术后进行病理分型,从而探究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类间的关系。结果: 12例乳腺癌患者病变大小为 0.4-5.5cm,平均直径为( 1.86±0.5) cm。按照其直径大小分类统计,< 2cm的有 7个, 2-5cm的有 3个,> 5cm的有 1个。其组织学种类为导管内癌 3个、浸润性导管癌 4个、浸润性乳腺癌 4个、浸润性特殊癌 1个;不同类型间毛刺、强回声晕以及后方回声衰减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而浸润性乳腺导管内癌导管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 P< 0.05)。结论:乳腺癌病理组织与超声图像表现间有一定相关性,因而肿瘤的超声形态可提示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征象 病理组织学分级 关系
  • 简介:目的:评价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dysplasiaofbore,FDB)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0例FDB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膨胀畸形,病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密度影像:软组织密度7例(纤维组织);磨玻璃样高密度18例(纤维异常成骨);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9例(软骨钙化);液性密度3例(囊变坏死)。结论:熟悉FDB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对其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纤维发育不良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少见病的CT、MRI征象认识,帮助治疗前诊断。方法病理证实肝上皮样血管瘤5例,发病年龄27~55岁;女性3例、男性2例。3例行平扫加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RI平扫加动态扫描,1例仅行MRI动态扫描。2例间隙性右上腹痛;3例无症状,为体检发现。3例同时伴发肝外病变(多发肺结节2例、腹膜结节1例)。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肝周围及包膜下弥漫性病变5例(5/5),其中多发结节3例、多发结节伴大块融合灶2例;伴肝包膜回缩征5例(5/5),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5例(5/5),病灶包绕血管2例(2/5)。CT平扫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结节,内见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5/5);动态增强典型病灶中层环形强化伴周围低密度晕环,中心不强化(多层靶征)(5/5),延迟期无廓清(5/5),延迟10min病灶缩小(1/1)。MRI平扫T1WI低信号灶,内见更低信号灶;T2WI高信号灶,内见更高信号;造影后可见多层靶征(2/2)。结论本组肝EHE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易误诊为肝转移瘤或血管瘤。对首次就诊无肝外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CT或MRI发现肝周围或包膜下多发肿块或大块融合病灶伴肝包膜回缩者,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到血管内皮瘤;造影后持续靶样强化伴延迟强化,合并肝内静脉进入并止于病灶者可提示该病。

  • 标签: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腰椎小关节退变又称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由此导致的椎体滑脱称退行性滑脱即假性滑脱(本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真性”二字时,是指假性滑脱),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危害在于导致椎管狭窄而引发腰腿痛。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脊柱外科学都偏重于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真性滑脱的研究,而对假性滑脱的讨论相对较少。

  • 标签: 腰椎小关节退变 假性滑脱 CT征象 相关性
  • 简介: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42例气管、支气管可透X线异物的X线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可透X线异物 气管 支气管 X线诊断
  • 简介: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X线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诊断亚临床型乳腺癌的主要依据。乳腺X线摄影片中钙化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对良性和恶性乳腺病变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对早期单纯恶性钙化病变(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的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的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的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的对比度,改善微钙化的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的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的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扩展型大肠肿瘤的X线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54处病变的X线钡灌肠造影表现和内镜图像,将病变分为非结节扁平隆起、结节集簇性隆起和混合性结节集簇隆起3种类型,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扩展型大肠肿瘤好发于直肠、盲肠和升结肠近段,组织病理学多为腺瘤或黏膜内癌,混合结节集簇隆起型病变癌变率高、浸润较深,且有进展期癌。结论:扩展型大肠肿瘤表面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测有无癌变与癌变浸润深度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X线钡灌肠造影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乳腺的诸多检查方法中,钼靶X线检查被公认为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1].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作者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并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误诊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X线摄影 误诊
  • 简介:小儿膀胱结石是泌尿系的一种常见疾病,其X线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在城乡和性别间的悬殊发病率报告并不多.现将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105例小儿膀胱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膀胱结石 小儿 X线表现 病因分析 泌尿系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及病理学基础,以期从影像学角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片与病理.结果:X线表现分3型:混合型11例,致密型3例,脂肪型4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的低密度脂肪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混杂密度改变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X线检查是发现本病的好方法,确诊需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

  • 标签: 乳腺肿瘤 错构瘤 乳腺放射摄影术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字化影像新技术,它最终将普通X线摄影的模拟图像转化为可被量化处理的数字化图像,使传统X线拍片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质的飞跃[1-4].本文旨在探讨C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临床应用 数字化图像 图像质量 骨关节 软组织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具有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曝光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02年引进美国柯达CR-900系统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如针对IP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CR伪影的认识和处理、激光打印机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开展工作,积累了一些直接认识和体会,现小结归纳如下.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 标签: BARRETT食管 食管气钡造影术 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