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改善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促进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导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年 3月、 2018年 4月、 2018年 5月全部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依照处方点评制度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 2018年 3月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13.61%,发现不合理处方 239张,以遴选药品不适宜、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及给药途径不适宜为主; 2018年 4月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10.40%,发现不合理处方 103张,以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及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为主; 2018年 5月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 7.25%,发现不合理处方 46张,以遴选药品不适宜、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及给药途径不适宜为主。结论:对于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可促进合理使用,改善处方质量。

  • 标签: 门诊 急诊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患者病种数量的增加,在临床上使用各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已慢慢成为常态。而在急诊内科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不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影响对患者的治疗。

  • 标签: 抗菌药物 急诊内科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列举不同类型的药物,分析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医学检验主要是通过化验血、尿液等进行检查。结果:药物具有副作用,药物药物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对检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药物的作用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结果有效的反映病理各项特征,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才能更准确的确定疾病。

  • 标签: 药物作用 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情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阶段糖尿病(DM)患者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技术对其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的评价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 90 例DM 患者予以选取,就诊区间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10 月。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将 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且 UAER200 min 分别纳入 DM1 组、DM2 组、DM3 组,各有 30 例。并与正常对照组 30 例患者均予以 99Tcm-DTPA 肾动态显像检测,分析对 比各组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结果:DM1 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126.2±17.3) ml/min、(512?9)ml/min 较 NC 组(83.9?0.8)ml/min、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脏血流动力学 肾功能受损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蒂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1例胎儿蒂异常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11例胎儿均存在腹壁缺损及脐带异常,8例合并脊柱异常(包括脊柱侧后弯,甚至成角弯曲),7例合并内脏器官外翻,6例合并肢体异常,10例分别合并其他异常如心脏、颅面及泌尿系统畸形等。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蒂异常的可靠方法,具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畸形 体蒂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药物流产(简称药流)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药流不全的患者45例,均先经阴道彩超检查,随后行清宫术或宫腔镜手术并将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对超声与病理诊断相符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药流不全的超声表现。结果45例临床怀疑药流不全者中,超声诊断药流不全43例,经病理证实查见绒毛和(或)蜕膜者41例;超声漏诊1例,误诊3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91.1%,灵敏度97.6%。宫内残留的绒毛蜕膜组织回声复杂、大小悬殊,残留绒毛蜕膜组织的类滋养层血流检出率为70%。结论经阴道CDFI对药流不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药流不全的检查及随访观察手段。

  • 标签: 腔内超声 超声成像 彩色多普勒 药流不全 宫内残留组织
  • 简介:目的:用16α-18F-17β-雌二醇(18F-FES)小动物PET/CT评价不同类型乳腺癌模型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差异。方法:用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ZR-75-1、MCF-7)和阴性细胞(MDA-MB-231)构建荷瘤裸鼠动物模型。阳性组每组各10只,接种前3d植入雌激素缓释片,再将细胞与基质胶混合液接种于乳腺脂肪垫,成瘤后显像前3d取出缓释片。阴性组5只,直接将细胞悬液接种于乳腺脂肪垫。当肿瘤长至长径5mm左右时行18F-FESPET/CT显像,用%ID/gmax定量ER表达,然后用免疫组化测定并比较ER结果。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ZR-75-1、MCF-7和MDA-MB-231的瘤成瘤率分别为100%(10/10)、70%(7/10)和100%(5/5),瘤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ES%ID/gmax分别为6.6±1.0、3.3±0.5和1.1±0.1,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比值分别为4.2±0.3、2.6±0.2和1.1±0.1,三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18F-FES显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呈正相关(%ID/gmax:r2=0.65,P<0.001;T/M:r2=0.87,P<0.001)。结论:18F-FESPET/CT的%ID/gmax能准确评价不同类型荷人乳腺癌模型的ER表达水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内分泌疗效提供了一种活体、无创、动态的分析方法。

  • 标签: 乳腺癌模型 雌激素受体 MCF-7 ZR-75-1 MDA-MB-231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表达,将患者分为两组:激素受体阳性组(ER+、PR+、HER-2-),激素受体阴性组(ER-、PR-、HER-2-)。两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对乳腺癌肿块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特征分析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及钙化。然后,对同一个肿块利用基于相位信息的动态轮廓模型进行边缘分割。通过t检验,筛选出与激素受体相关性最强的特征参数,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运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减少偏倚,采用留一法对分类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形态、边缘毛刺成角、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等二维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定量分析选出54个定量特征,对激素受体表达具有较高准确率(准确率67.7%,曲线下面积73.2%)。此外,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等定量特征在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分析降低了传统超声影像的主观性,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在提高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精准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方面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影像组学 定量超声特征 激素受体 浸润性乳腺癌
  • 简介:目的:建立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Kryptofix2.2.2)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经过碘铂酸盐试剂预处理的硅胶G板为载体,将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供试品溶液和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点于薄层板上进行显色。结果:氨基聚醚(2.2.2)对照溶液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的圆或圆环;供试品溶液中如有氨基聚醚(2.2.2),在斑点中心显深蓝色圆或圆环。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适用于18F标记的正电子药物中氨基聚醚(2.2.2)的快速检测。

  • 标签: 氨基聚醚(2.2.2) 18F-FDG 18F-FES 18F-FLT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海绵造影对静脉性阳痿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试验诊断为静脉性阳痿患者75例·加用罂粟碱行阴茎海绵造影术,分析异常静脉引流情况。结果:75例中70例有不州程度的砰常引流情况,根据X线静脉瘘显影特点,将静脉痿分为6型。结论:餐粟碱试验是目前简单有效的筛选试验。阴茎海绵造影是诊断静脉性阳痿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静脉瘘的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静脉性阳痿 阴茎海绵体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学生像障碍与自我接纳、完美主义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完美主义多维问卷(MPS)、美容心理自评量表(CMSS)、自我接纳问卷(SAQ)对40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其探讨三者相关性。结果:医学生自我接纳在三类完美主义均呈显著负相关(ps0.05),他人完美主义呈显著负相关(p

  • 标签: 医学生 自我接纳 体像障碍 完美主义
  • 简介:目的:探讨半椎畸形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东莞市茶山医院和东莞市石碣医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产后或引产后X线检查证实为半椎畸形的14例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例半椎畸形中,单发者6例(胸椎受累4例、腰椎受累2例)、多发者8例(胸椎受累5例、胸腰椎联合受累2例、腰椎受累1例;共19个半椎,其中产前超声发现17个,产后X线确诊为19个)。单纯性半椎畸形5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者9例。其中合并心脏畸形7例(包括2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右室双出口、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右室双出口、1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合并泌尿系统畸形4例(包括多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左侧肾缺如1例);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例(包括全前脑1例、小脑隐部缺失1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2例(10例合并肋骨缺失、2例多指畸形)。结论:胎儿半椎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半椎的产前超声筛查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半椎体 胎儿
  • 简介:目的:评价DWI在良、恶性椎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HDX1.5T超导MRI仪对169例患者的266个椎行DWI和常规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ADC值。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将266个椎分为正常椎组33例33个椎,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胸椎40个,腰椎63个),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0个椎(颈椎6个,胸椎50个,腰椎67个,骶椎7个)。对各组参数行F检验。结果:正常组ADC值平均为(0.6160±0.3807)×10-3mm2/s,良性组为(1.7547±0.4563)×10-3mm2/s,恶性组为(1.2115±0.5908)×10-3mm2/s。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组ADC值最小,恶性组次之,良性组最大,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均有交叉。DWI对椎的良、恶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骨折 压缩性 脊柱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单发半椎畸形的声像图特征,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单发半椎畸形的价值。方法:总结东莞市石碣医院及东莞市茶山医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单发半椎畸形的孕妇10例,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追踪产后或引产后结果。结果:10例胎儿单发半椎畸形中,胸椎半椎6例,腰椎半椎4例。10例均有脊柱弯曲度异常,显示为脊柱侧弯或后凸,病变椎体形态异常,椎变小,部分缺失。胎儿单发半椎畸形有较特征的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对其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论: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半椎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三维超声能更直观地显示脊柱整体弯曲度及病变椎体形态。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单发半椎体畸形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不同权重迭代低剂量CT 扫描模中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应用 CT 在不同迭代(0%、 20%、40%、60%、100% )条件下扫描含有大小 3mm、5mm 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胸部模。由两名有经验的诊断医师采用盲法在肺 窗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并比较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结果 主观评价 80%及 100%的迭代主观评分较 0、 20%、 40%、 60% 低。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以 0%为参照,分别降低 33.3%、 59.3%、 78.1%、 90.4%、 97%。不同 迭代权重的图像平均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迭代权重增加,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没有明显影响;实 验条件下可以在低剂量条件下发现微小磨玻璃密度结节。

  • 标签: 迭代重建 磨玻璃密度结节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乂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单发半椎畸形的二维声像图特征,以提高产前二维超声对单发半椎畸形的认识。方法:从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中,选取产前超声提示单发半椎畸形7例,回顾性分析单发半椎畸形声像图特征及产前超声检查方法。结果:7例单发半椎畸形中,胸椎半椎5例,腰椎半椎2例;产前超声检查过程中,旁正中切面显示脊柱后凸和前凸畸形5例,冠状切面显示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6例,在没有侧弯、成角情况下,横切面很难发现椎体形态异常。结论:旁正中切面可显示半椎畸形引起的脊柱后凸和前凸,冠状切面可显示半椎畸形引起的脊柱左侧弯曲和右侧弯曲,横切面可显示椎体形态异常。胎儿半椎畸形具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二维超声可作为胎儿单发半椎畸形的常规筛查手段。

  • 标签: 半椎体 产前超声 单发
  • 简介:随着放射源应用的频繁和使用放射源单位的增加,接触操作放射源的人员越来越多。眼晶状是对射线较敏感的组织之一,长期接触射线可造成一定的损伤,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浑浊,甚至造成视力减退形成放射性白内障。为了解现阶段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影响的情况,现对济南市的操作放射源接触射线的513例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 标签: 晶体 辐射 职业 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