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NU2-2007标准对西门子BiographmCT-S64PET进行性能测试。方法参照NEMANU2-2007标准和厂家测试手册,对设备的空间分辨率、散射分数、计数丢失、随机符合、灵敏度、精确度、能量和时间分辨率,以及图像质量、衰减和散射校正精度进行测试。结果设备在视野偏中心1cm处横向和轴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3mm和4.6mm,10cm处横向、轴向和横断切向空间分辨率分别为4.9mm、5.9mm和4.7mm;散射分数为37%;噪声等效计数率在28kBq/mL时达峰值,为191kcps;中心和偏中心10cm处灵敏度分别为10.0cps/kBq和10.4cps/kBq;精确性偏差为2.3%;仪器能量分辨率为11.5%,时间分辨率为542.5ps;图像质量模型中最小直径为10mm的热球清晰可辨;衰减和散射校正的精确性相对误差为14%。与39环的Biograph16HR相比,空间分辨率相近,散射分数和图像对比度增高,峰值噪声等效计数率提高125%,灵敏度提高123%。结论BiographmCT的各项指标均达到NEMANU2-2007标准要求。灵敏度、噪声等效计数率和图像质量提高,可缩短采集时间和减少药物注射量。

  • 标签: PET/CT 硅酸镥晶体 MEMANU2—2007标准 性能测试
  • 简介:摘要: 医学影像的出现,让医务工作人员拥有了更多的病患诊断手段,极大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医学影像通常采用 X射线设备作为照射手段,但是,这种设备所形成的影像,其最终效果很差,病情的具体信息无法有效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以满足不同组织部位的诊断需求。本文将会以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处理方法及所应用到的各类技术为切入点,针对其对 X射线影像优化中所产生的效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借鉴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X射线影像优化 影像后处理手段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的出现,让医务工作人员拥有了更多的病患诊断手段,极大推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医学影像通常采用X射线设备作为照射手段,但是,这种设备所形成的影像,其最终效果很差,病情的具体信息无法有效获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后期处理,以满足不同组织部位的诊断需求。本文将会以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处理方法及所应用到的各类技术为切入点,针对其对X射线影像优化中所产生的效能,做出一定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借鉴意义。

  • 标签: 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 X射线影像优化 影像后处理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1)与优化剂量(46~50m1)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