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breasttomosynthesis,DBT)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digitalmammography,FFDM)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dose,AGD)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9月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患者共209例,其中100例入组DBT-HR模式行FFDM和DBT的大角度曝光,109例入组DBT-ST模式行FFDM和DBT的小角度曝光,比较DBT-HR与DBT-ST两种模式的AGD均值差异。结果:DBTHR模式组头尾位(cranio-caudalview,CC)、内外侧斜位(mediallateralobliqueview,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T-ST模式组CC、MLO的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HR与DBT-ST模式CC、MLO的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的AG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DBT-ST模式时,DBT与FFDM的AGD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DBT-HR模式时,DBT的AGD均值高于FFDM的AGD均值,但仍在规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因此DB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

  • 标签: 数字乳腺 断层摄影 乳腺X线摄影 平均腺体剂量
  • 简介:摘要:断层解剖作为解剖学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医学专科院校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提升断层解剖学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另外所传授内容需符合医学影像临床工作需求。本次研究就专科院校断层解剖学课程教材选择、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专科院校开展断层解剖学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意见。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 断层解剖学 教学实践 探讨
  • 简介:目的:比较X线断层融合摄影与常规DR对骶尾椎骨折的显示率。方法:选择临床怀疑骶尾椎骨折的36例患者,分别行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与常规DR侧位摄影,评价这2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骶尾椎骨图像质量及骨折诊断情况。结果:36例骶尾骨常规DR侧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25.0%,阳性诊断率为23.7%;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3.3%,阳性诊断率为63.3%;2种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骶尾骨骨质结构的显示和骨折的检出,X线断层融合矢状位摄影较常规DR侧位摄影具有更好的能力,可作为骶尾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骶尾椎 骨折 X线断层融合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胫骨平台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膝关节正侧位常规DR摄影及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对比2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胫骨平台及膝关节常规DR优质图像率为53.1%(17/32)、59.4%(19/32),数字断层融合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4.4%(27/32)、90.6%(29/32),2种检查方法术后3、6个月优质图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复查中,与常规DR摄影相比,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 放射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量^(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r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远处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将153例确诊为肺转移和(或)骨转移的DTC患者(均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7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45.5±18.26)岁。所有DTC患者于口服治疗量^(131)I[平均(147.97±45.35)mCi]后的80-96h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单独对SPECT、CT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27例受检者经SPECT/CT显像显示为单纯肺转移(双肺转移109例、单纯右肺转移9例、单纯左肺转移9例)。其中80例SPECT图像表现为病灶摄碘或部分摄碘,另47例SPECT图像未见病灶明显摄碘。15例患者SPECT/CT中胸部CT图像未见肺内有转移性病变征象,但SPECT图像见异常~(131)I浓聚灶。所有153例患者中,26例SPECT/CT显像发现骨转移性病变,病灶部位最长见为脊柱(14例),然后依次为肋骨(6例)、四肢骨(6例)、胸骨(5例)、骨盆骨(5例)和锁骨(2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病灶部位^(131)I异常浓聚,但3例CT图像为阴性。结论:^(131)ISPECT/CT有助于诊断和评价DTC患者肺、骨等远处转移,可为DTC患者的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制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核素 融合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小分子抑制剂(HYNIC-Glu-Urea-A,简称99mTc-PSMA)SPECT/CT显像探测前列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初诊12例、经治57例)前列腺癌患者99mTc-PSMASPECT/CT结果,评价全身平面显像结合断层显像检测前列腺癌原发和(或)转移灶的价值,分析99mTc-PSMA阳性率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的关系。结果:所有69例患者中,6例根治术后PSA<0.2ng/mL患者为治愈状态,以患者为单位,99mTc-PSMA阳性率77.8%(49/63)。99mTc-PSMA阳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25.52ng/mL,范围0.853239ng/mL)明显高于99mTc-PSMA阴性患者PSA水平(中位数0.35ng/mL,范围0.0039.28ng/mL)(P<0.001);在初诊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97.4%(37/38)。99mTc-PSMA阳性组患者Gleason评分高于阴性组患者(P<0.001)。结论:对于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PSA>1.0ng/mL的复发患者,99mTc-PSMASPECT/CT对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的探测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治疗决策依据。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99mTc-PSMA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c-hydrazinonicotinyl-Tyr3-octreotide,~(99m)Tc-HYNICTOC)显像探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的价值。方法:对122例行~(99m)Tc-HYNIC-TOC显像的结直肠NE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灶位于阑尾26例、直肠90例、乙状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静脉注射370~555MBq~(99m)Tc-HYNIC-TOC2h后,全身平面显像,随后行腹盆部SPECT/CT断层显像,对各个病灶进行图像分析,测量靶/非靶放射性计数比值(target/non-target,T/NT),病灶判断以临床治疗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99m)Tc-HYNICTOC对结直肠NEN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2%、97.4%和95.9%。病灶检出率为89.2%(199/223),阳性病灶T/NT平均值为14.3±9.7(1.3~37.9,n=199),G1与G3、G2与G3级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01;χ~2=19.775,P〈0.001)。此外,SPECT/CT断层配合全身平面显像可更加准确地发现病灶,对结直肠NEN患者术前评估及疗效评价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可准确、灵敏地探测结直肠NEN。

  • 标签: 99mTc标记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 结直肠
  • 简介:目的:比较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骨显像的骨转移患者42例,平均年龄(53.62±12.48)岁。其中未进行任何治疗患者18例,另11例治疗后多次(2-5次)行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及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两种检查在1周内完成。比较两种方法在肿瘤骨转移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符合探测显像有36例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3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320)。18例未行治疗患者中,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均明确诊断,99mTc-MDP骨显像有12例明确诊断,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治疗后疗效评价,符合探测显像复查结果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834,P<0.02)。结论18F-FDG符合探测显像在初诊骨转移患者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中较99mTc-MDP骨显像有优势。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断层显像 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硫胶体(99mTc-SC)淋巴显像探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9例Ⅰ、Ⅱ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4-6h在肿瘤病灶周围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SC,行早期局部及延迟全身显像,结合显像进行体表定位。随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初诊患者加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对SLN及原发病灶行详细病理检查。结果99mTc-SC的SLN总检出率为90.9%(90/99),检出率与原发灶部位有关(P<0.001);区间淋巴结检出率为7.1%(7/99);SLN转移阳性率为28.9%(26/90),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Breslow厚度、Clark分级)呈正相关;假阴性率为3.7%(1/27),灵敏度为96.3%(26/27),特异度为98.4%(63/64)。结论99mTc-SC显像可准确显示SLN部位及淋巴引流情况,减少药物标记时间,进一步提高区域淋巴结检出,为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的诊治决策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标签: 99mTc标记硫胶体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显像 前哨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