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宫内残留是流产后引起阴道流血的常见原因。现分析我院105例流产患者流产后子宫的声像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内残留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105例流产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28岁;药物流产73例,人工流产12例,自然流产20例。患者均有流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流产后7~49d检查。

  • 标签: 流产 自然 流产 人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宫内残留物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绝经3年,因间断性阴道出血一年多来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内膜厚约20mm,明显增厚,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盆腔内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血供丰富(图1),建议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宫腔镜检查,探查所见:宫颈管未见异常,宫腔前壁见菜花样赘生物,长径2cm,其余未见异常。刮出组织糟脆。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

  • 标签: 超声表现 不均匀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复发率。方法:针对 72 例本医 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纳入实验资料, 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8 月是抽取时间,以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 组各 36 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宫内微环境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宫内白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a、干扰素Y 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内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结果:281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并经宫腔镜及病理确诊的患者中,符合223例,占79.4%;误诊58例,误诊率为20.6%。其中内膜增生34例、宫腔粘连1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腺纤维瘤1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需与内膜增生、宫腔粘连、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癌鉴别。

  • 标签: 内膜息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误诊
  • 简介: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中乙腈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20000毛细管柱(30m×0.32mm×0.5μm),载气为氮气,压力0.3MPa。火焰电离检测仪(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30min,分流比为20∶1。水为溶剂,外标法测定18F-FDG中乙腈的残留量。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被测峰面积与检测浓度在所考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102.5%,相对标准误差为2.53%。乙腈的最低检出限为1μg/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色谱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18F-FDG等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乙腈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2-氟-2-脱氧-D-葡萄糖 乙腈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并进行评价,同时统计分析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2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无肌层浸润31例,浅肌层浸润134例,深肌层浸润44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有无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7.51%。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在确诊组与误诊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提供了一定参考。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子宫大小及患者年龄对超声判断内膜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无影响。

  • 标签: 超声检查 经阴道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 简介:宫腔造影是将造影剂导入子宫腔内,增加子宫内膜与宫腔内造影剂的对比度,构成较鲜明的对比,从而便于观察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有无病变。本文综述了宫腔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他临床技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现状及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近年来,人工流产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笔者对5400例人工流产术后1周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改变,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对性地对患者提出治疗及指导意见,使患者尽早恢复至正常月经周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12月我院因早孕行常规(或无痛)人工流产术的5400例患者,年龄14~42岁,

  • 标签: 流产 人工 子宫内膜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检查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症状患者子宫内膜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灶以子宫内膜活检或刮宫病理证实。结果:TV-CDU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0.32%(84/93),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91.25%,病灶内阻力指数(RI)平均值为0.39±0.17。结论:TV-CDU对绝经后出现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绝经后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行常规阴道超声、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确诊依据,对照不同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临床疑诊子宫内膜息肉139例患者,最后经病理检查确诊123例.常规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98例,符合率为79.67%;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18例,符合率为95.93%;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22例,符合率为99.19%.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及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阴道超声.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3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常规阴道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诊断符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5,P<0.05),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和宫腔镜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3,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无创、安全、简便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息肉 子宫内膜 宫腔境检查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colorDopplersonography,TVCDS)在子宫内膜癌病变2009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新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TVCDS诊断及分期,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混合回声团内见微小无回声区及纤维状稍高回声、小片状低回声区,有助于超声对内膜癌的诊断。依据2009FIGO分期,超声对Ⅰa、Ⅰb及Ⅱ期内膜癌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0%、83.33%及100%。结论:TVCDS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对Ⅰ期和Ⅱ期内膜癌患者的分期准确率较高。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超声造影(CUHG)、经阴道超声(TVS)及宫腔镜(HS)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本院应用CUHG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83例,并与TVS、H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率分别为87.95%、78.31%、92.77%;CUHG、TVS、HS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0.756、0.923。结论:CUHG对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宫腔超声造影 经阴道超声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ultrasonography,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TVS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供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能有效地诊断子宫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最薄<5mm,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血流最丰富,RI最低<0.4,萎缩性子宫内膜无彩色血流.结论:TVS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变,可作为其首选的常规检查及子宫内膜癌的最佳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 绝经后期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要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进行相应的探究,确保能够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而胰岛素及其相关的类似作为现阶段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具体发展历程以及胰岛素的制备现状,探究重组人胰岛素及相关类似的安全性特征及应用进展。

  • 标签: 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 研发进展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并随访的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患者42例,应用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双侧卵巢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窦卵泡计数(antralfolliclecount,AFC)、卵巢体积(ovarianvolume,OV)、血管化指数(vascularisationindex,VI)、血流指数(flowindex,FI)、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sationflowindex,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并将手术侧卵巢与对侧卵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手术侧卵巢的AFC、OV、VI、FI、VFI、卵巢间质动脉血流分级均较对侧显著下降(P〈0.05)。结论: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手术侧卵巢的储备功能下降。腔内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评估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标签: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卵巢储备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肿瘤标志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肺占位性病变42例,均完善~(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查,同时行4项血清肺肿瘤标志——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及糖类癌抗原125(CA125)的实验室测定。按肺占位性病变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上靶/非靶比值(T/NT)的区别,对相应的FDG浓聚状况和特点展开剖析,若病变局部T/NT≥2.0则判断为阳性(肺恶性肿瘤)。肺4项血清肿瘤标志中,1项或以上超出参考范围即为阳性(肺恶性肿瘤)。结果:42例中,病理示恶性肿瘤33例,良性病变9例。~(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法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7.88%、66.67%、90.63%、60.00%、83.33%,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794);血清肺肿瘤标志法分别为57.58%、88.89%、95.00%、36.36%、64.29%,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0,P=0.003);联合前2种方法诊断分别为93.94%,66.67%,91.18%,75.00%,88.10%,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86)。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联合肿瘤标志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最具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氟脱氧葡萄糖F18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入院1周内行18F-FDGPET/CT检查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通过18F-FDGPET/CT图像获得病灶数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平均SUV(meanSUV,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tumorvolume,MTV)和总病灶糖酵解值(totallesionglycolysis,TLG),并与患者同期血清肿瘤标志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f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最佳界值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局限性骨转移组(1~8个)和弥漫性骨转移组(>8个)。除局限性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间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间tPSA、fPSA和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灶的数量与患者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2;r=0.531,P=0.03;r=0.478,P=0.018)。除前列腺癌骨转移灶SUVmax与同期ALP水平,以及SUVmean与同期fPSA、ALP水平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OS的最佳界值点;tPSA、fPSA和ALP均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弥漫性骨转移的临床血生化指标;ΣMTV和ΣTLG联合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在评价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程度方面优于SUVmax和SUVmean;ΣTLG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PET/CT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