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复习15例ChRCC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hRCC的MRI表现,尤其从T2WI信号特征,肿瘤的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及强化方式。结果15例患者,单病灶14例、多病灶1例。肿瘤呈球形7例、分叶状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最大径为13~105mm,平均44mm。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11例、等或稍高信号4例;9例信号较均匀、6例信号欠均匀。10例病灶周边见完整低信号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不明显。增强扫描8例为中度强化、6例为轻度强化、1例为高度强化;7例病灶为较均匀强化、3例为强化欠均匀、5例为强化不均匀;12例病灶为平台型强化方式、2例为减退型、1例为持续强化型。结论ChRCC多为T2WI稍低信号,信号较均匀,轻至中度平台型强化,结合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可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 标签: 肾嫌色细胞癌 肾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学
  • 简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netlrocytoma,CNC)是颅内低度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20-40岁,好发于侧脑室体部、孟氏孔附近或透明隔旁,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5%-5.0,少数发生在侧脑室外(如大、小脑,脑干及脊髓等)。

  • 标签: 神经细胞瘤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32例,术前均行双乳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MRI表现。结果3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2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累及单侧乳腺、2例累及双侧乳腺,共34个患乳。MRI显示7个(20.6%)患乳内病灶局限于乳晕周围及后方、4个(11.8%)累及单个象限及乳晕区、23个(67.6%)累及多个象限及乳晕区,并有21个(61.8%)累及乳后间隙。3个(8.8%)患乳病灶呈非肿块样,31个(91.2%)呈肿块样病灶。1个(2.9%)呈单发均匀强化结节,5个(14.7%)呈单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3个(67.6%)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2个(5.9%)呈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伴均匀强化结节,并见16个(47.1%)多发不均匀强化结节间相通。15个(44.1%)患乳乳晕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13个(38.2%)伴邻近皮肤增厚,8个(23.5%)伴皮下脓肿形成,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术见12个(35.3%)患乳局部皮肤瘘管形成,MRI仅显示9个(26.5%);术见6个(17.6%)患乳脓肿间瘘管形成,MRI仅显示3个(8.8%);术见9个(26.5%)患乳脓肿与乳头孔间有管道相通,MRI仅显示7个(20.6%);术见25个(73.5%)患乳乳导管扩张,MRI仅显示19个(55.9%)。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手术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I能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累及范围及深度、皮下及病灶间的瘘管,并显示病灶与乳头相通的管道,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4岁。主诉咳嗽,咯血、胸闷2个月余,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及肿瘤标记均无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一大小约5.0cm×4.8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局部外形呈分叶状,增强后见瘤体内部呈均匀强化,CT值约77HU,较同层面肌肉CT值(约55HU)高,肿瘤边缘强化较内部明显;双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未见积液(图1A、1B)。纤维

  • 标签: 上皮样细胞 右肺下叶 肿瘤边缘 均匀强化 分叶状 生化全项
  • 简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是肾癌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和可手术治愈的特点。但需与肾囊肿、肾癌囊变、多房囊性肾瘤等其他肾囊性病变相鉴别。因此,提高MCRCC的术前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术冷冻对鉴别确诊良恶性的不可靠性。本文对M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肾肿瘤 影像 诊断
  • 简介: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很多,大部分为胃肠道疾病所致.由于肠道内气体与软组织密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传统超声对胃肠道空腔脏器显示较差.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腹部高频超声评估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腹症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0例阑尾炎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MSCT诊断正确率为95.0%。主要表现为阑尾增粗肿大55例,管壁增厚35例,脂肪条纹征48例,伴阑尾结石25例。结论:MSCT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的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的细节及窦口的情况尤为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检查方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PET/MRI的研制成功,实现了解剖显像与代谢显像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效能。因此,多模态影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SPECT/CT PET/CT PET/MRI 图像融合 分子影像
  • 简介:由于泌尿器官均由软组织构成。缺乏自然对比,肾有排泄禽碘对比剂的能力,尿道又与外界相通,因而泌尿系造影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CR系统使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现实。利用IP采集影像信息,经过模数(A/D)转换,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

  • 标签: 尿路造影术 数字X线成像
  • 简介:MRI由于无电离辐射,在肺结节筛查具有CT不可比拟的无损伤优势。本文简要介绍MRI各常用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SE)、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梯度回波(GRE)]在肺结节检出的价值及各自的优缺点。

  • 标签: 肺结节 磁共振成像 检出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技术在椎体滑脱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DR腰椎正侧位片发现的腰椎滑脱患者,对滑脱腰椎椎弓及相邻正常腰椎椎弓行CT反角度扫描。结果:45例腰椎滑脱患者,椎弓峡部崩裂所致滑脱者36例,均为椎弓两侧峡部崩裂;假性滑脱者(即腰椎退行性变所致滑脱)9例。椎弓峡部崩裂性滑脱的CT征象:滑脱椎体之两侧椎弓骨环连续性中断,峡部均见宽窄不一的透亮隙影,呈“环裂征”或“裂隙征”,椎管前后径增大,左右径变小。退变性滑脱的CT征象:两侧椎弓骨环完整、连续,两侧椎间关节错位,关节面毛糙、增生,关节间隙宽窄不,部分关节腔内积气,局部黄韧带钙化。结论:腰椎椎弓CT反角度扫描对判定腰椎滑脱原因明确、直观、可靠,有极高应用价值,应作为腰椎滑脱的常规扫描方法。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脊柱滑脱
  • 简介:宫腔造影是将造影剂导入子宫腔内,增加子宫内膜与宫腔内造影剂的对比度,构成较鲜明的对比,从而便于观察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有无病变。本文综述了宫腔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他临床技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现状及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SWI是最新发展的MRI序列,是以GRET2*W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顺磁性物质拥有高度敏感性的序列,可对组织间磁场的细微不同进行放大,从而发现常规MRI不易发现的出血性改变。脑微出血是小血管病变的主要标志,脑微出血的检出对于出血性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SWI序列对颅内微出血的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可为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提高了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176例PET/CT显像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18F-FDG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肠道肿瘤 PET/CT 延迟显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真空辅助活检(VAB)系统设计的初衷是对乳腺病灶进行穿刺活检,其是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和空芯针活检(CN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后两者相比,其取材量更加充足,诊断准确率更高,但在临床应用由于存在针道种植转移的潜在危险和价格相对昂贵等原因,目前在单纯乳腺疾病的诊断性穿刺领域应用不如CNB那样广泛。但在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方面,VAB系统能在影像学监视下对较小的瘤体完全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满足患者美容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另外,VAB系统用于治疗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及乳腺脓肿已初步开展且疗效确切。

  • 标签: 乳腺 微创切除 真空辅助活检
  • 简介: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组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反映肿块内部代谢状况,从而为乳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乳腺病变诊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光学成像技术 乳腺病变 进展
  • 简介: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电离辐射与乳腺癌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数字乳腺X线摄影在不同阳极靶面/滤过组合、不同曝光模式、不同腺体分型、不同厚度及压力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不同,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上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摄影 辐射剂量 阳极靶面 滤过组合 曝光模式 腺体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