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超声专业的基本情况。方法:上海超声质控中心于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下发调查表,调查对象为上海各医院内所有配备用于临床诊疗的超声诊断设备的科室。调查内容包括科室仪器设备、专业人员及近3年工作量3个部分。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419家医院的调查表,其中,三级医院42家,二级医院79家,一级医院298家。各级医院的超声仪器平均数分别为三级17台、二级5台、一级2台,进口仪器占80%以上。各医院平均专业人员数分别为三级19人、二级7人、一级2人。各医院中人员与仪器比为1.0∶1-1.3∶1。2011-2013年工作量在各级医院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目前,上海各医院的超声仪器性能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而人员的不足是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工作量逐年上升,这种矛盾会越来越明显。

  • 标签: 超声医学 调研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检查了解上海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的现状,为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基线数据。方法将3081名研究者按年龄段分成5组进行颈动脉检查,观察并记录相关检测数据。结果比较不同部位、性别及年龄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颈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分别为52.9%、26.6%;颈动脉分叉处(BIF)的斑块检出率最高(90.0%)。不同部位颈动脉IMT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其中颈总动脉(CCA)的IMT与年龄线性关系最密切(r左=0.457,r右=0.495,P〈0.05)。结论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男性CAS程度高于女性;50~59岁人群颈动脉IMT增厚较其他年龄组显著。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颈动脉 超声 内-中膜厚度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肝脏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CT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CT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CEUS)误诊的原因,以提高CEUS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68例肝脏灶性炎性病变患者的CEUS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肝脏灶性炎性病变中,24例肝脓肿、5例炎性假瘤、2例肉芽肿、37例其他灶性炎症,全部经病理证实。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61.8%(42/68);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以低增强为主,占75.0%(51/68)、80.9%(55/68)。出现17例假阳性,包括肝细胞癌10例、肝转移瘤6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及CEUS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提高CEUS诊断肝脏灶性炎性病变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 超声造影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档案管理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 立起适合当地特色的“双轨制”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医药卫生档案在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 标签: 档案管理 医药卫生 行业利用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灶性磨玻璃密度影(fGGO)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肺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肺内非实性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因此发现和正确判断fGGO已是影像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
  • 简介:目的探讨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与胰腺癌的CT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灶性AIP及9例胰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和临床表现。灶性AIP选择美国梅奥医学中心AIP诊断标准,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病灶在部位、形态、强化方式、胰管改变、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9例灶性AIP患者中,8例(88.9%)有灶性胰腺肿大,1例(11.1%)外形正常。9例(100.0%)病灶均在CT平扫中呈相对低密度,8例(88.9%)增强后呈延迟强化,3例(33.3%)出现病灶远端胰管轻度扩张,以上特点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例(22.2%)出现胰周包膜样改变。仅1例(11.1%)具有梗阻性黄疸及AIP合并硬化性胆管炎。3例(33.3%)有胰周淋巴结肿大。以上特征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局灶性AIP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