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死亡。为加强临床中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的疗效,在治疗期间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改善其预后。鉴于此,本文综述了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紧急护理、日常护理、药物护理等,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护理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探究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情况。结果61.29%为有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37.74%(P<0.05)。在本研究84例患者中,无胸痛型29例,典型性心绞痛44例,非典型心绞痛11例。经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得出,76.19%合并心律失常,8.33%短阵性房速,7.14%房性早搏,9.52%房颤,23.81%室性早搏,5.95%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5.48%短阵性室速。结论给予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在短时间内诊断出患者的情况,加之该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体征的掌握,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ST段高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抬高型心梗死治疗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ST抬高型心梗死急诊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以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时间将患者分为胸痛中心建设前组(n=96)与胸痛中心建设后组(n=120),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病-球囊扩张(S2B)、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变化,同时记录患者90d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时间数据及随访90d终点事件对比,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后均优于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胸痛中心建设对ST抬高型心梗死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终点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区域性 胸痛中心建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抬高心肌梗死(AMI)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5例,Ⅰ组行PCI治疗,Ⅱ组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ST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患者30d内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4%、8.89%)均明显低于Ⅱ组(17.78%、24.44%)(P<0.05),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率(93.33%)明显高于Ⅱ组(57.78%)(P<0.05);Ⅰ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ST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明显小于Ⅱ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抬高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提高降低30d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再通率,挽救濒死心肌,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介入 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门-囊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依门-囊时间将患者分为未达标组(≥90min)和达标组(<90min),分析影响门-囊时间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病情进展快、节假日住院、入CCU时无症状、入CCU时间(6am-10pm)、患者及家属决定时间、导管室医护人员到位时间和等待手术台时间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STEMT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因素均可对直接介入治疗的门-囊时间造成影响,需建立和完善院内相关的抢救机制,以最大程度减少门-囊时间的延迟。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介入治疗 门-囊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ST回落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均为2016年8月~2017年10月来院治疗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其例数一共为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回落良好患者,例数为50例,对照组为回落不良患者,例数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在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其ST回落的因素主要为入院心率、出现症状至冠脉开通时间以及左前降脂病变方面,因此在临床中,应及早的将闭塞血管开通,可以提高心肌在灌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ST段回落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及氯沙坦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高于对照组5例(P<0.05)。治疗后观察组LVPW、LVEDD、LVEF和LVESD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LDL-C及CR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和Lp-PLA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O和CI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高血压并发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的血压及Lp-PLA2水平,改善脂代谢,能延缓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进程,提高患者心脏功能。

  • 标签: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左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的疗效进行研讨。方法随机将进行住院医治的100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治疗外,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更好,在临床疗效中起显著作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07月我院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過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5例,研究组在常规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左旋精氨酸予以进一步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4.29%,显著高于常规组77.14%的总有效率,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疗效优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 左旋精氨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CG)ST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ECG)显示ST抬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心电图演变过程,并统计患者ST抬高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采用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增强CT等相关性检查明确在非急性心肌梗死中导致心电图ST抬高的其他因素。结果本组5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变异性心绞痛14(26.4%)、心肌病11例(20.8%)、左室室壁瘤9例(17.0%)、左束支传导阻滞8例(15.1%)、急性心包炎8例(15.1%)肺栓塞3例(5.7%),在心电图方面随着疾病的不同出现各自的特征表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于ST抬高,但导致此心电图征象的并不仅仅是急性心肌梗死唯一疾病因素,还包括变异性心绞痛、心肌病、左室室壁瘤、左室支传导阻滞、急性心包炎、肺栓塞等,此类非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电图ST抬高的演变。

  • 标签: 非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征 ST段抬高 原因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初发急性非ST抬高型心梗死(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情,并按照其发病前有无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患者情况作出对比探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年龄等情况无显著差异,CK-MB、cTNT则差异显著;有MIP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0%相对低于无MIP组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MIP组患者预后好于无MIP组,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对于患者预后可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心肌缺血预适应(MIP)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比其两组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SV(56.89±1.24)mm3;LVEDV(126.09±1.45)mm3;LVEF(55.98±1.34)%,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与ST抬高型心梗死(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名STEM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估算出ACEI/ARB的使用率和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加权计算,以代表该地区整体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倾向于使用ACEI/ARB;与入院时收缩压90~139mmHg(1mmHg=0.133kPa)相比,收缩压≥140mmHg(OR=1.90,95%CI1.40~2.62)的患者更容易接受ACEI/ARB,相反,收缩压<90mmHg(OR=0.42,95%CI0.22~0.80)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ARB。结论ARB与ACEI对STEMI保留左心室收缩功能患者的有利影响相当,二者均可用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但是在STEMI患者中ACEI/ARB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且随时间推进无明显改善的现象。因此ACEI/ARB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亟待改善,以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推荐之间的差距,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8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7例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44例患者),分别实施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SOD、CK指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实施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院前静脉溶栓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瑞替普酶以及尿激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接收的84例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2例,予以尿激酶治疗,研究组为42例,予以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同时研究组60min、90min以及120min后的血管再通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予以瑞替普酶的治疗效果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ST段抬高性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非ST抬高型心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急性ST抬高型心梗死患者44例,其中,血小板宽度超过15%为A组,血小板宽度低于15%为B组,每组均为22例。结果2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A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B组,与B组相比,A组高密度脂蛋白较低,A组心源性死亡、2次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3.64%)明显高于B组(31.82%),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小板宽度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因子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分布宽度 急诊 冠状动脉介入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非ST抬高型心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