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最终行Mohs(莫式)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最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 标签: 皮肤混合瘤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在降低会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通过用手来控制出头速度来保护会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掌上托的方法保护会阴。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产后会阴水肿、伤口疼痛、伤口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胎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可有效的降低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 接生技巧 自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位难产产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局和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阴道助产分娩率37.50%/35.00%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3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剖宫产率3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结论循证护理在位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自然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位难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按照常规产程行自然分娩及助产护理,观察组给予徒手旋转胎助产护理。结果两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施以徒手旋转,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使其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在一定程度上为母婴健康提供了保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方式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输注结果,总结护理管理方式。结果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在配制的过程当中全营养混合液均未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患者输注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配制室空气培养细菌计数均<10cfu/m3。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程序,并严格控制全营养混合液的储存时间与条件,能够确保全营养混合液的理化性质稳定,保障患者输注安全。

  • 标签: 全营养混合液 配制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混合痔切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情况。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混合痔患者80例开展本次研究,样本收集时间为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1月4日期间,依据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传统混合痔切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与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72小时内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以及肛门溢液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可观。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传统混合痔切扎术 混合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在脑梗死早期运用对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显著,可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针 早期 康复训练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位难产产妇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体位变化的方式进行助产护理,比较两组的顺产率、分娩时间以及产妇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顺产率和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娩时间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提升了产妇的顺产率,降低了分娩时间,后续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阴道分娩产妇,例数100例,采用抽签或随机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一组(5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别实施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对比2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00%、窒息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10.00%、窒息发生率8.00%(P<0.05)。结论胎吸引器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相比,胎吸引器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多数产妇青睐,值得研究。

  • 标签: 胎头吸引器 产钳助产 阴道分娩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艾儒棣教授使用古方“小定风珠”治疗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疗效显著。艾教授在治疗时以益气固表、养血柔肝、祛风解痉为主要治法,“活血通络”治疗痹症的思想贯穿始终,用药“精”、“准”、“效”、“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结缔组织病 小定风珠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进行妇科腔镜手术的过程中头低脚高截石位的安置方式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妇科腔镜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都实行头低脚高截石位,并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并发症的产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成功的结束了手术,只有1例患者产生手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症状为伤口感染,同时全体病人对护理都表示十分满意。结论在对患者实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时候,选择低脚高截石位对患者进行安置,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腔镜手术 头低脚高 截石位 安置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枕后位难产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胎旋转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伤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85.0%(34/40)与对照组60.0%(24/4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出血、产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胎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即能有效提升产妇顺产率,并减少各种并发症,还能改善新生儿Apgar评分,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钳术、胎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助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助产术式。方法通过对本院阴道助产的46例产妇,其中产钳助产25例,胎吸助产21例。对其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两种助产方式具体效果及母婴损伤进行比较。结果产钳助产术的母体损伤明显高于胎吸引组,而胎吸引助产术的新生儿损伤又高于产钳助产术组。结论胎吸引术对于基层医师特别是产钳经验不足的医师更为适用,正确操作安全性较高;产钳助产术适用的范围更广,但技术掌握较困难。通过仔细检查后选择合理的助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

  • 标签: 阴道助产 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1月接收的86例位难产待产产妇为此次实验研究任务的主要对象,通过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3例,实施传统体位分娩,研究组为43例,予以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统计数据并比较分析,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4.65%)、自然分娩率为(72.09%)、阴道助产率为(20.93%)、剖宫产率为(6.98%),均优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为(20.93%)、自然分娩率为(25.58%)、阴道助产率为(46.51%)、剖宫产率为(27.91%),同时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待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分娩的56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新生儿妊娠结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阴道壁血肿、宫颈裂伤、会阴裂伤、切口感染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两组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头皮血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的比较,统计学无比较意义,面部皮肤损伤观察组更低。结论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均优一定程度的应用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各存在优缺点,与实施的临床医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选择助产方案时,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助产术 胎头吸引助产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51例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1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结果使用套扎器术后1~3d第1次排便,术后3~10d出院。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痔体消失,恢复直肠下段正常解剖结构,有效率为100%。使用套扎器治疗混合痔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结论由于术后仍有疼痛、尿潴留、出血等症状,因此对护理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配合,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套扎器 混合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PPH术治疗的65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PH术治疗混合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 标签: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混合痔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两个月之内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9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产钳助产术和胎吸引助产术,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更为适合的助产技术,以提高助产成功率,并且减少母婴损害几率。

  • 标签: 阴道助产 产钳 抬头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