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干预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液以及痰液标本情况,分析真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患者分布情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590例患者中,86例发生医院感染,44.19%(38/586)为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的部位,紧接着是22.09%(19/86)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比重44.19%(38/86)明显高于泌尿道22.09%(19/86)(=3.475,P=0.038)、胃肠道13.95%(12/86)(=5.346,P=0.032)等其他部位,对比差异显著(P<0.05);格兰阴性菌比重59.78%(69/116)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35.34%(41/116)(=4.524,P=0.036)(P<0.05)。结论N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是呼吸道感染,紧接着是泌尿道感染,对患儿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重视预防感染,主动向家属宣传相关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 标签: NICU病房 医院感染 特点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危重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其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NICU危重儿500例,其均接受床旁颅脑超声进行检查,对其颅脑出血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CU危重儿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1级PVH-IVH的发生几率明显高于2级、3级、4级PVH-IVH的发生率(P<0.05);床旁颅脑超声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P<0.05)。结论NICU危重儿接受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对其颅内出血的诊断有着较高的价值。

  • 标签: NICU危重儿 床旁颅脑超声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参与式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并对两组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NICU早产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统计数据对比(P>0.05),两组数据差距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3天,试验组镇静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A护理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可有效实现镇静镇痛目标,快速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谵妄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PSA NICU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护理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保证母婴分离的新生儿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母乳喂养。方法选取我科于2014年12月份接收的261例新生儿,母婴分离期间我科护理人员运用心理疏导、乳房护理、饮食指导、配合正确的挤奶方法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结果我科护理人员针对261例母亲,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性护理后,在婴儿4月时进行母乳喂养随访,纯母乳喂养152例、混合喂养67、人工喂养35例,纯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9.8%、26.4%、13.8%。结论在新生儿病室母婴分离时,对母亲进行积极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有效实现母乳喂养,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中抽选9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上述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根据患者的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使用抗生素时间、腹痛持续时间、住院天数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使用抗生素时间和腹痛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疾病复发概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阑尾炎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手术治疗 阑尾炎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骨折治疗方法作用于多发伤治疗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多发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分成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组、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观察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骨折本身和多发伤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在107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30患者中,比较三组之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脂肪栓塞综合征(FES)发生率和平均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组要显著优于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P<005);101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急诊手术治疗组在远期并发症方面也显著优于择期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骨折治疗方法对多发伤治疗临床疗效有积极改善作用,它能够有效降低多发伤的病死率、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多发伤治疗过程中,外固定器固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小创伤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骨折治疗方法 多发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肛瘘患者行挂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108例肛瘘患者作进行分组研究,将接受挂线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挂线组,同期选择接受肛瘘切除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切开组,记录分析数据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挂线组的治疗有效率52例(96.30%)明显高于切开组43例(79.63%),挂线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明显低于切开组10例(18.5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肛瘘患者行挂线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挂线治疗 肛瘘患者 肛瘘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分别为(2.97±1.45)、(5.08±2.60)、(3.35±1.20)d;参照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分别为(4.29±1.75)、(8.46±2.10)、(4.51±1.50)d;研究组患儿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患儿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案,可以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并且尽快的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肺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胃粘膜巨肥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粘膜巨肥症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胃部进行大范围切除,观察组切除范围灵活掌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恢复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范围应灵活掌握,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为准。对于胃底胃体病变严重而胃窦正常者,可行胃近端大部切除术。病变切除不彻底的病例,应加服抗分泌药物并长期随访。

  • 标签: 胃粘膜巨肥症 临床治疗观察 切除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外伤治疗采用早期降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外伤患者94例,根据患者入院7d内血压与基础差值分为两组,A组患者47例,B组患者47例,评价两组患者预后转归及损伤灶面积。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损伤灶面积低于B组,GC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行早期降压处理,需适时控制血压,促使患者预后转归。

  • 标签: 急性脑外伤 早期降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住院部86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3例。给予对照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给予研究组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总有效率均比较高。但是研究组的痊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胃出血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采取各种治疗效果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如此才能够确保取得最佳疗效。

  • 标签: 手术 急性胃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并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自愿参与者48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硝蛎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放射介入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生理期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放射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更佳。

  • 标签: 子宫肌瘤 放射介入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实施团体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6例。将入选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接受BPPV的常规对症治疗,改善内耳循环,扩张血管及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治疗,每次60分钟,每周2次,持续进行4周。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进行眩晕疗效判定,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统计两组成员眩晕显效时间,缓解天数,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随访一年,统计两组年复发率。结果①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眩晕症状均减轻,眩晕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显效时间(10.0±2.4)d,对照组为(29.4±2.6)d。治疗组眩晕症状痊愈时间(17.7±1.7)d,对照组为(56.0±2.4)d。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实施团体治疗前两组SAS,SD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AS分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分值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年复发率6%,对照组年复发率19.35%。结论团体治疗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BPPV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缓解头晕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团体治疗
  • 简介:摘要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或毛发的白斑,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药物、中医中药及手术治疗,现就近年来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白癜风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于我医院皮肤科门诊的80例白癜风病例资料收集整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运用SPSS19.0和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53例(66.25%),女性27例(33.75%);平均发病年龄(25.29±1.04)岁,发病年龄高峰为12~19岁;患者职业中学生最多,寻常型白癜风患者63例(78.75%);58例(72.5%)处于进展期;49例(61.25%)在春夏季节发病;皮损以曝光部位(头面部、颈部及手足部位)发病率较高(52.79%);平均病程(5.15±0.27)年,≤5年的有56例(70.0%)。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 标签: 白癜风 临床特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BILT肝病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近几年接收的92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肝病治疗仪。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和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肝病治疗仪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静脉化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在对患者术后进行三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良好,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介入治疗 宫颈癌 临床疗效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梗塞分期治疗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40例脑梗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其中急性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急性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恢复期眼针组应用眼针治疗,恢复期头针组应用头针治疗;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急性期眼针组与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急性期眼针组、急性期头针组、恢复期眼针组、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急性期眼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均大于急性期头针组,临床效果优于急性期头针组,差异显著(P<0.05);恢复期眼针组与恢复期头针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值、临床效果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塞急性期应用眼针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头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优势,但脑梗塞恢复期应用眼针和头针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

  • 标签: 脑梗塞 眼针 头针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5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疼痛以及肩关节恢复评分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方式,不仅能够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让患者肩关节恢复也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