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3种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感染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为类流感患者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方法: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热门诊就诊,且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421例H1N1、H3N2及乙型流感患者,同时采集其手指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其流感病毒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暴发没有特定规律,但有阶段性。421例类流感患者的血常规分析中,白细胞总数正常者311例(73.87%)、增高者86例(20.4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313例(74.35%);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者274例(20.43%)。3种流感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经t检验后提示,H1N1与H3N2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1N1及H3N2与乙型流感患者间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的爆发无规律.但可在一定阶段流行.因此对类流感患者的监测要坚持全年并严密防范。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主要以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为主,但H1N1、H3N2流感患者比乙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要高.而其淋巴细胞百分比则相对乙型流感患者要低。故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流感病毒感染的通常血象变化不符.但临床高度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考虑作咽、鼻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以进一步确诊。

  • 标签: 类流感 流感 流感病毒甲型H1N1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H型高血压78例门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治疗中给予门诊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好转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型高血压患者在门诊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门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H型高血压 门诊 护理
  • 简介: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柔红霉素(DNR)和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DAG方案)能否提高抗肿瘤效果,并研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白血病细胞HL-60为实验对象,分为DA方案组、DAG方案组和对照组3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DA方案组为DNR加Ara-C;DAG方案组为DNR加Ara-C和G-CSF(G-CSF先于化疗药物前24h加入)。药物作用24、48h后收集细胞,对各组分别进行细胞计数、细胞形态观察,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组别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比例、细胞坏死比例。另对HL-60细胞单用G-CSF作用24h后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行实时定量PCR以检测细胞内Ara-C相关代谢酶基因表达情况的变化。结果:化疗药物作用后,相对于对照组,DAG方案组与DA方案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显示有明显细胞核固缩现象,且可见凋亡小体形成。DAG方案组与DA方案组相比,前者细胞生长抑制率更高(作用48h,为78.3%比72.1%)(P〈0.01)。细胞凋亡分析显示,与DA方案组相比,DAG作用24h后早期凋亡百分率增高(9.43%比7.5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h后,2组早期凋亡比例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DAG方案组与DA方案组细胞坏死百分率在药物作用24h和48h后均显著增高(DAG方案组分别为44.16%和57.59%;DA方案组分别为41.54%和58.22%),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作用前,G-CSF单独作用HL-6024h,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比例增高[(39.91±1.16)%比(31.42±1.47)%](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Ara-C代谢酶中脱氧胞苷激酶(DCK)的基因表达增高,5′-核苷酸酶(5′-NT)基因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D的基因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SF联合DA方案能显著提高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其作用机制主要为促肿瘤细胞坏死,轻度促细胞凋�

  • 标签: DAG方案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代谢酶 HL-60细胞株
  • 简介:摘要我国有众多H型高血压患者数量,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经成为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H型高血压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对临床中H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H型高血压 中西医 进展
  • 简介:常规分离鉴定47大肠埃希菌,以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经PCR检测aac(3)~Ⅱ基因保守区,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初步探讨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与aac(3)-Ⅱ基因保守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地区大肠埃希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aac(3)-Ⅱ基因保守区具65位G、84位T和65位A、84位C两种基因型,且高度耐药菌株皆为65位G、84位T。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株 aac(3)-Ⅱ基因保守区 药物敏感性 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观察。结果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治愈3例,死亡1例,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为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4例均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接受抗生素、抗病毒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合并有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的多脏器功能障碍,应及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

  • 标签: 流感 人/诊断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两者的符合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850酵母菌的抑菌环直径,并用E—test法测定部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抑菌环直径中位数分别为33mm和34mm,其中氟康唑对受试菌株的敏感性为94.9%,两种方法测定氟康唑的符合率为98.8%。结论:纸片扩散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与E—test法较符合,适合常规应用。

  • 标签: 纸片扩散法 酵母菌 氟康唑、伏利康唑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报道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和目的基因HSV-TK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将同时表达GFP和HSV-TK的多右反子重组逆转录病毒GCGPTKSN,分别转染K562、NS-1、EL4、Sp2/0细胞,并在体外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GFP的表达,同时GCV杀伤试验检测HSV-TK基因表达。结果:GFP在四种细胞系中高效表达。高浓度的GCV能有效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能介导GFP和HSV-TK基因进入多种细胞系,并在那里共表达。GFP基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报道基因,这为基因转移的检测以及转基因细胞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标签: GFP HSV-TK 基因 细胞株 逆转录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对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6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使用缩宫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425.23±12.36)mL、(355.42±10.65)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为(226.34±11.26)mL、(192.34±11.54)mL。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h与24h出血量的改善上优于缩宫素。

  • 标签: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出血量
  • 简介:目的:观察阿糖胞苷(Ara-C)诱导白血病细胞U937自噬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仪计数.测得不同浓度Ara-C处理U937细胞后24h和48h的生长抑制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p62及P13K-Akt-mTOR通路的蛋白水平。结果:细胞计数发现,不同浓度Ara-C作用的各组细胞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Ara-C处理细胞24h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质中出现大量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体,内含细胞器或细胞质;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LC3-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同时Akt-mTOR通路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ra-C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增殖.其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为Ara-C抗肿瘤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阿糖胞苷 自噬 急性髓系白血病 机制
  • 简介: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可导致人类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由于其部分菌落具有不发酵或迟缓发酵乳糖等生物特性,在鉴定中容易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或醋酸钙不动杆菌等混淆。本文以回顾性方式,分析了107先后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鉴定出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并将检验结果和鉴定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柠檬酸杆菌 弗氏/分离和提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位高血压病患,均分两组后分别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治疗,对比血浆Hcy值与血压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血浆Hcy值降至(13.03±1.88)μmol/L,SBP降至(131.07±5.32)mmHg,DBP降至(82.61±4.85)mmHg,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显著控制高血压病患血浆Hcy值,降低血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血浆Hcy 血压值
  • 简介:双克隆型MM很少见,仅占MM的1%以下。MM引起的肾损伤极易与其他肾病患者混淆。我科遇到患高血压病7a伴蛋白尿误诊为高血压肾病1例,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后确诊为双IgA型MM,现分析如下。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误诊 高血压 肾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H型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100例)、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予以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在依从性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观察组遵医嘱用药依从率为93.00%(93/100)、自我监测依从率为90.00%(90/100),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9.00%(89/1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高血压危害知晓率为93.00%(93/100),规范用药知晓率为87.00%(87/100),血压监测知晓率为83.00%(83/100),饮食控制知晓率为90.00%(90/100),运动干预知晓率为86.00%(86/10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水平,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而有利于病情的预后转归与康复。

  • 标签: H型高血压 健康教育 电话回访
  • 简介:摘要为了系统性地对中国成人H型高血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文献的方式,全面收集了相关的病例和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与此同时选取了临床的患者作为具体临床研究的对象,最终发现临床研究的实验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都体现出了病例组的H型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会明显高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比例。由此可以证明中国人的H型高血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H型高血压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关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过程中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通过建立比较独立的发热门诊同时将工作的制度以及流程进一步完善,且加大对医护工作人员培训,进行较为规范的一种管理,对消毒隔离的措施进行严格的落实,同时做好医护工作人员具体的防护。结果所有的患者都主动愿意接受隔离观察,对医院的工作积极的配合,通过治疗之后都有效治愈且出院,此外,未出现院内感染事件,没有重症感染,未发现医护人员出现感染。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发热门诊实施护理管理,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甲型H1N1 发热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h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被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24h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不同心律失常表现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52%、33.33%、65.00%,24h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86%、7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比较,24h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采用24h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较常规心电图更高,其诊断价值显著,可作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24 h心电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