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压无连接式留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5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静脉留置,观察组患者应用正压无连接式留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堵塞率、留置时间和静脉炎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应用留置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堵塞率较低、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护患满意度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压无连接式留置进行静脉输液效果较好,值得在静脉输液操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 普通静脉留置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操作置管和依据麻醉起效判定置管方向,两种策略在置管中出现异感和置管困难的影响,总结腰麻硬膜外操作经验。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医院临床择期进行腰麻的对象1000例,双盲分为两组操作,记录置管顺畅以及困难情况,每组5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第一组按照常规操作腰麻后直接置管,第二组进行腰麻注射后,询问患者本体感受,问询“左或右、或双下肢一起出现热感或麻木感”,判定硬膜外方向的偏向,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向。对比两组麻醉置管情况。结果第一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185例,第二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20例。结论腰麻硬膜外注药后若出现单侧麻醉,则失败风险较高,在据此调整置管方向后,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麻醉效果。腰麻后问询患者麻醉感可以给置管方向提供可靠的判断。

  • 标签: 腰麻 硬膜外穿刺 针中针操作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与Y型留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儿童输液 输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服务,n=50),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留置护理,n=50)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6d内留置成功留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五天、第六天的成功留置率具有明显的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护理进行服务,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在血管内增加留置的留置时间,该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静脉留置套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我科2007-01~2007—06接受静脉留置套管的患者82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1例,年龄3~81岁。套管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20G或22G。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导管 留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服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采取刀治疗后,VAS评分比对照组的要好,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采取刀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组织的粘连情况,减少对神经的刺激,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促进微循环,让身体可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值得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刀治疗 颈源性头痛 效果
  • 简介:静脉留置作为头皮的换代产品,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且功能得到逐步扩展,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现将静脉留置的使用与管理总结如下。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输液疗法/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头、舌的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对病人进行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82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配为两组,即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对实验组的病人使用头、舌的针刺疗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使用传统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在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头、舌的针刺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头针 舌针 吞咽言语康复训练 研究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

  • 标签: 导管 留置/护理
  • 简介:我院新生儿科NICU病房从2003年开始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来,采用腋静脉留置针法替代头皮、手、足等静脉留置针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穿刺术 腋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闪罐、拔罐联合中西药物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罐加药物组)25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罐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通畅经络,减轻面神经周围水肿,恢复面神经功能,疗程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闪罐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检验诊断良性49例,恶性33例,可疑恶性2例,涂层不满意10例。通过手术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判断诊断准确率为95.24%,计算得细穿刺诊断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4.3%。结论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穿刺,能够准确的分析患者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检验准确率高,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在小儿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之间,我院儿科接收的104例输液患儿。根据抽签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2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方法输液和静脉留置输液,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儿在输液疼痛度、穿刺成功率(100.0%)以及患者总满意度(98.08%)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80.77%,78.8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进行护理治疗,其疼痛度低、穿刺成功率高,输液效果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50例。研究组应用静脉留置护理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明显比对照组的22.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6.0%,明显比对照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静脉留置护理方案对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小儿护理 家属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根据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实施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80例,分析患者置留的用时、穿刺的位置、液体的种类、封管液及封管方式和输液中产生问题的关系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发生7例静脉炎,发生率为(8.75%);本次共发生液体渗漏10例(12.50%),其中前臂发生率居首位为60.00%,其次为肘部20.00%和踝部10.00%;本次共发生留置管导管堵塞6例(7.50%),其中正压式封管发生率最高为66.67%,其次是负压式封管33.33%;氯化钠注射液(0.9%)发生导管堵塞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肝素盐水稀释液33.33%、氯化钠注射液(0.9%)+肝素盐水稀释液为16.67%。结论穿刺中选择正确的穿刺位置、娴熟的掌握穿刺的操作技能且应用合理的封管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减低静脉留置输液中问题发生的几率,亦能促使临床上将该种技术被充分的利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问题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配合治疗梗塞性智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福利院收治的20例经过CT诊断,确诊为梗塞性智障的患者,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刺治疗的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药联合的治疗方式。经过一段治疗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并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效果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配合的方式治疗梗塞性智障患者,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针药配合 智障 梗塞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经临床确诊的患儿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全部患儿均接受静脉留置输液治疗,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3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94%,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为86%,观察组患儿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临床在小儿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可以为急性疾病更好的抓住治疗时间,免去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好的预防患儿因为针刺治疗引起的全身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火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门诊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火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5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3.64%)相比,观察组存在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96.36%),(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火治疗后,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当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火针 中风后遗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静脉留置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78例输液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对照组采用头皮普通穿刺。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不满意1例,一般满意9例,非常满意79例,满意度为98.88%,2例(2.25%)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家长不满意10例,一般满意32例,非常满意47例,满意度为88.76%,10例(11.24%)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增加患儿舒适度,提高家长满意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学习和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解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静脉留置的具体操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儿科收治静脉留置治疗患儿53例为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内容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25例,其护理措施为常规儿科护理,观察组患儿38例,其护理措施为静脉留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儿科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治疗情况较为常见,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的护理有利于留置成功率,降低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出现概率,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儿科护理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