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探讨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观察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加宫血宁胶囊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止血药物、消炎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子宫出血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观察组患者25例中,显效19例,占76%,有效4例,占16%,无效2例,占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25例中,显效7例,占28%,有效13例,占52%,无效5例,占2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治疗有很多方法,医师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各类并发症的诊断和预防。宫血宁胶囊联合止血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不规则出血 宫血宁胶囊 临床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对疾病编码规范前后的病例对比分析,根据理论DRGs规范标准,对诊断病例及病例书进行分析,针对疾病病例及诊断存在于手术编码中的现象,探讨编码及病例书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病例书写更规范,编码质量提高,为DRGs标准执行提供参照。

  • 标签: DRGs 编码 规范 病例书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共计收治的80名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以及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使用抗生素以及常规止血模式开展治疗,实验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宫血宁胶囊开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完成治疗之后的效果。结果在实施两组治疗方案之后,其出血情况均获得了缓解,而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观察组则是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妇产科当中,在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情况的时候,以常规治疗方案作为基础,联合宫血宁胶囊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出血情况获得了较大幅度的缓解,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 不规则出血 临床治疗 妇产科 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统计信息可以为医院管理层和各部门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因此统计信息对于医院的科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统计信息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为了保障医院统计信息安全管理的平稳、高效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医院统计信息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强人员管理,加强系统维护和做好容灾备份工作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统计信息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7日~2018年3月2日期间我地区某医院收治的2000例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筛查结果,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探讨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共筛查出13例(0.65%)不规则抗体阳性,同种抗体8例,所占比61.5%;自身抗体4例,所占比30.8%;同时存在同种抗体与自身抗体1例,所占比7.7%。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够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采用高敏感度的方法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避免因输血带来的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临床安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不规则抗体使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筛查情况和使用情况。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对29208例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鉴定阳性抗体特异性。结果全部患者中有90例检测出了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是0.31%。特异性抗体主要是Rh血型系统,有22%属于抗-D抗体%、21.11%属于抗-E抗体、11.11%属于抗-Ec抗体;有11例MNSs系统抗-Mur抗体,占12.22%、有7例抗-M抗体,占7.78%;Lewis系统抗-Lea抗体占8.89%;冷抗体占7.78%。非特异性抗体占13.33%。结论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特异性能够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溶血性输血事件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不规则抗体筛查 安全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医学研究中常需对观察对象测量一系列指标以进一步进行诊断或治疗,测量结果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资料,即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data)和等级资料(rankeddata).

  • 标签: 诊断研究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引导不规则出血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阴道不规则出血产妇126例,通过随机抽签法+产妇个人进行分组,研究组63例产妇,对照组63例产妇。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产妇接受常规止血+针对性抗炎、抗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产妇阴道出血的原因,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两组产妇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功能失调,其次为炎症、感染;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产妇的止血有效为82.53%,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功能失调、炎症以及感染等,对产妇行常规止血+抗菌、抗炎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产妇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临床表现 原因分析 止血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9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型检查的13566份标本,对其进行抗体筛查,筛查出阳性者,并对其进行抗体鉴定。结果13566份标本中筛查出阳性标本共24份。其中抗-E4例,抗-cE7例,抗-Ce4例,抗-M1例,抗-Mur1例,抗-Lea2例,自身抗体3例。在22份抗体阳性标本中,发生阳性抗体几率最高的为妇产科患者,共12例,所占比例为54.5%;其次为骨科、血液内科、肿瘤科、普外、神经外科。结论进行输血前,加强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及早发现、确认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便于提前为抗体阳性的患者准备合适的血液,有助于降低输血性溶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则抗体 筛查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反复输血患者体内出现不规则抗体的相关情况,并且研究相关的解决策略。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调查,对于第三中心医院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所有住院患者当中符合输血至少两次以上,而且第一次输血以前进行血液检测,不规则抗体检验为阴性,至少以后有一次输血之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为阳性,对于所有研究资料和库存至少得20个单位的同款献血者的血液交叉配血,部分或者是全部不相符患者共计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对于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并做进一步的鉴定,综合进行多种血型和血清的试验,确定抗体的类型,并结合患者临床的病史,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入。结果因为患者输血量和输血次数不断的增多,使患者体内会出现有不规则抗体,而且不规则抗体的几率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和输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规则抗体类型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就会导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存在困难,这样会导致寻找合适血液灌注的几率变小。结论临床反复输血患者体内会产生不规则抗体,特别是对于具有输血史和妊娠史的患者,需要强化对于患者的常规条件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效率,以便于及时的发现相关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确保临床用血能够及时安全和高效。

  • 标签: 反复输血 患者体内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采用早期鬼策抗结核治疗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5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模式,实验组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相关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及治疗时长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52%)相比,实验临床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总有效率(88%)较高,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给予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规则抗结核 老年 糖尿病伴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检测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我院进行生产且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286例,选择其中143例孕妇作为实验组,并进行产前血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对结果阳性的孕妇进行治疗;将剩余的143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但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婴儿的溶血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中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6.78%与4.2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黄疸出现时间对比中,对照组平均时间(52.18±25.46)h,实验组平均时间(75.24±28.57)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发病新生儿总胆红素水平的对比中,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检测血清不规则抗体,有助于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延长黄疸症状出现时间并降低黄疸程度,推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标签: 孕产妇 血清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法,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法(对照组)和微柱凝胶法(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法凝聚胺法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法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质量,有效抑制ICU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拟设计并开发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本系统以JAVA为编程语言、J2EE为开发平台、UML为建模语言、Oracle为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满足ICU意外拔管管理工作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结论对ICU置管患者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并对拔管信息进行实时存储,更将ICU意外拔管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为ICU患者置管与拔管提供全程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让最多的传统手工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与管理,更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意外拔管 护理信息化 重症监护室 J2EE MV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采用早期鬼策抗结核治疗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5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模式,实验组行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相关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及治疗时长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52%)相比,实验临床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总有效率(88%)较高,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给予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规则抗结核 老年 糖尿病伴肺结核
  • 简介:摘要医院统计工作为医院管理层和各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进而促使其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服务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医院统计工作对于医院的科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院的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院统计工作的特点,在此基础对医院统计工作模式的改进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大数据时代 医院统计工作 工作模式 改进
  • 简介: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设计问卷题,对怀化医专2005年级和2006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成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现在的教学方式不太满意。因此,应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

  • 标签: 医学统计学 教学效果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安宫黄体酮用于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治疗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治疗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 80例,根据入院治疗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 40例为对比组,后 40例为研究组,对比组使用益母草颗粒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以及止血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比组, P< 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 96.00%)要明显高于对比组( 76.00%), P< 0.05。结论:对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使用安宫黄体酮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的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止血效果,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安宫黄体酮 药物流产后不规则阴道出血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对病历档案进行编码,并加以统计分析,从而能实现病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本文通过选择医院病案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前医院病案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实现病案统计分析数据的现代化管理,针对医院内的病案数据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帮助医院信息管理人员轻松、准确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快捷的帮助,并全面、细致地完善信息管理工作,以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度和病案质量的管理,为决策者了解内部和外部情况提供思路参考。

  • 标签: 病历档案 统计分析 数据挖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活动对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上半年,医院共收治住院对象17664例次,照卫生部要求建立有“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于新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进行个案分析,定期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次数超过10次的药品、50次科室提出改进措施。2016下半年,正式进行改进活动,药学部收集既往的不良反应发生报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因素分析为主,提出合理用药改进意见。在改进后,2017年上半年,收治住院对象17852例。结果在2016年上半年,医院不良反应报告率0.88%(156/17664),高于2017年上半年0.62%(110/17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上半年针对合理用药的通知条数270条,明显超过2016年上半年146条。医师与护士普遍表示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改进活动后,合理用药水平有明显的改进。结论基于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指导用药,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