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骼肉疼痛冲击波治疗对下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腰痛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其中对照组冲击波能流密度设为0,研究组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腰部柔韧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及腰部柔韧性均有所改善(P<0.05),且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及腰部柔韧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腰痛治疗中应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腰部柔韧性,对腰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骼肌肉疼痛冲击波 下腰痛 腰部柔韧性
  • 简介: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后引起臀挛缩被称为注射性臀大挛缩症,臀挛缩症,臀肌纤维化,肌肉注射后臀肌纤维化及儿童臀筋膜挛缩症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它是由于臀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自1988-06~2001-06共收治28例,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臀肌挛缩症 肌筋膜挛缩症 诊断 儿童 髋关节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根据入院编号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热磁仪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AS)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肉疾病疼痛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疗效显著,可推广普及。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骨骼-肌肉疾病疼痛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后患者痛经改善情况以及妊娠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有40例患者实行保留生育能力的开腹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另2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实行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采用腹腔镜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少,有58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52例患者痛经症状明显改善,42例不孕患者经手术后17例患者妊娠成功。结论子宫腺症病灶切除术对治疗子宫腺症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痛经情况,提高其术后妊娠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 痛经 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的效果,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跖屈痉挛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运动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加用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综合痉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就生活质量和综合痉挛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评分更佳,但是治疗后两组组间进行比较P<0.05。结论电生物反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跖屈痉挛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痉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疗法 跖屈肌痉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角度股四头等速力训练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骼手术术后开展康复治疗的骨骼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和C三组,每组各30例骨骼疾病患者。A组患者采用0°-3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B组患者采用31°-6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C组患者采用61°-9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观察三组患者的股四头力。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股四头力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C组患者之间的股四头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来说采用不同角度的股四头等速力训练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股四头力,但是相对来说31°-60°股四头等速力训练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不同角度 股四头肌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皮瓣转移治疗难愈合褥疮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4月时间内,随机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疗的15例难愈合褥疮患者实施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褥疮创面皮瓣基本成活,存活率为100%,且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负压吸引联合臀大皮瓣转移治疗臀部难愈合褥疮可有效对创面起到修复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负压吸引 臀大肌肌皮瓣转移 难愈合褥疮
  • 简介: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针灸
  • 简介:按30年前Bohan和Peter有关特发性炎症性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IIM)诊断标准,存在肌肉病变的依据是其诊断的必要条件。而在临床上有一类患者虽有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特征性皮肤病变,但在皮肤改变出现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却并未出现炎症性病。如根据上述标准,该类患者诊断为DM的依据显然不足,

  • 标签: 皮肌炎 诊断 间质性肺病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病因所致眼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76例以眼麻痹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76例患者中54例(71.1%)诊断明确,其中病因以糖尿病最多见(20例,26.3%);炎症性疾病次之(14例,18.4%),包括Tolosa-Hunt综合征(THS)、Fisher综合征(FS)及眼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egicmigraine,OM)。糖尿病性眼麻痹患者最突出的临床特征为年龄大、最常累及动眼神经但无瞳孔改变。有22例(28.9%)眼麻痹患者未能明确诊断,包括不能排除动脉瘤及炎症性疾病者。在各种病因导致的眼动神经麻痹中,动眼神经最常受累,为49例(64.5%),展神经次之,为38例(50.0%)。结论:眼麻痹的病因复杂,糖尿病性及炎症性疾病是眼麻痹患者最常见的病因。

  • 标签: 眼肌麻痹 临床表现 病因学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线粒体脑病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搜集自1996-01~2000-12经MRI检查,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线粒体脑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脑内病灶均表现为多发对称性略长T1长T2信号,其中单纯脑深部灰质受累9例,大脑皮质和深部灰质同时受累4例,2例灰白质同时受累,1例单纯白质受累.误诊10例,其中临床误诊4例,CT误诊4例,MRI误诊2例.结论多样化的MRI表现是小儿线粒体脑病的影像学特点,当小儿脑内深部灰质出现多发对称性异常信号,并能除外感染、梗塞、肝豆状核变性及神经中毒等其他疾病时,要考虑线粒体脑病的可能,影像与临床结合是减少误诊的措施.

  • 标签: 儿童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内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5例手术及病理确诊为内血管瘤的患者,将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这15例病例中,8例超声诊断为内血管瘤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2例超声误诊为淋巴瘤,5例误诊为脂肪瘤,误诊率达46.7%。结论内血管瘤超声检查中易被误诊,总结内血管瘤在超声检查中的特殊声像图,同时结合CT、MRI等其他辅助检查,分析病史和临床表现,能提高超声对内血管瘤的诊断水平,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 肌内血管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前盆底功能锻炼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的经临床诊断(B超和产前检查)的产妇共100例,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内容为在生产前告知产妇需注意的事项,给产妇详细讲解分娩的方式,并介绍生产的医生及护理人员,告知产妇需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产程的顺利进行。观察组采用产前盆底功能锻炼,从产前盆底功能锻炼小组成立、健康宣教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级和顺产发生率。依据法国ANAES颁布的GRRUG(会阴肌肉测试标准)进行盆底力的测定,级别越高则盆底张力越好。结果观察组的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顺产率为46.00%,观察组的顺产率为90.00%,观察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级和≤V级的人数分别为14例和21例,对照组≤IV级和≤V级的人数分别为6例和3例,两组产妇分娩后的盆底力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盆底功能锻炼后可改善产妇的产程和顺产率,并提高产妇的盆底力,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锻炼 产后康复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四肢近端群的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收入院的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风湿科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护理干预。对患者出入院时的力评定、自理能力评估、生活质量评价、疼痛评价、肌酸激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各项指标的改变幅度, 另外再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在以上五个围度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估计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而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锻炼对皮肌炎和多发性炎患者是安全且有效的,而且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为临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做指引,可制定并形成功能锻炼的标准化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的中医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得知,痰瘀阻肺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型和宗气下陷型患者,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PaO2和PaCO2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和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疲劳程度和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肌疲劳 中医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腺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子宫腺病表现子宫增大,无形态改变,宫腔线多前移,病灶位于后壁,病灶区呈现粗颗粒状稍强回声,间以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结论:经腹部超声能很好认识子宫腺病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