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伤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6例骨伤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患者,选取时间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利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身痛逐淤汤治疗,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42%、体温恢复正常用时(4.2±1.2)d均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骨伤术后非感染性发热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身痛逐淤汤,疗效确切。

  • 标签: 骨伤科 术后非感染性发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伤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采取不完全随机法,将102例来我院骨伤接受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伤患者,通过对其展开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充分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骨伤科 中医辨证施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治疗疾病的优势逐渐被临床认可,特别是在骨伤疾病方面,中医具有悠久的治疗历史和独特的治疗优势。在中医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医骨伤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指导,使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从而发展出具有中医特色理论的中医骨伤护理学科,在我国骨科的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本文将对中医骨伤护理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医骨伤 护理 中药汤剂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影响烧伤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将我院烧伤科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后,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并解决,从护理管理者、护士自身、患者、家属四个方面,对烧伤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性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结果在护理过程中有效地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能够很好地提高烧伤科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烧伤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保证全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良好实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对于提高烧伤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 标签: 烧伤科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尽快消退,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中医骨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平均分组的形式探究中医骨伤治疗的效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实施西医骨伤治疗;研究组(52例)实施中医骨伤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并且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西医骨伤治疗方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骨伤治疗,其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都会更高一些,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中医骨伤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4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治疗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且排除治疗禁忌症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中医骨伤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疗法,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并作出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骨伤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骨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5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29例,术后疼痛护理中分别给予一般护理、针对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护理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VAS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相对较少,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9.31%(23/29)、96.55%(28/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帮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积极作用,且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伤患者 术后疼痛护理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6)应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n=56)行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效更高,肿胀消失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理想,治疗成效和安全性较高,后续工作中可予以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汤 中医按摩 骨伤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实验组患者加用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实验组患者VAS评分(2.09±0.32)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JOA评分(25.12±4.27)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中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和中医骨伤手法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中药内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眩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等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眩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眩晕症状。结论与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相比,采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内服方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靠、安全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中药内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联合干预组42例。常规组采用舒血宁进行治疗,联合干预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腰腿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干预组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副作用发生率低,腰腿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评分显著,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联合干预组42例。常规组采用舒血宁进行治疗,联合干预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腰腿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干预组较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副作用发生率低,腰腿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SF-36评分显著,P<0.05。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治疗骨伤病人早期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搜集的92例骨伤病人早期肿胀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抬高患肢、药物消肿的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骨伤病人早期肿胀患者的平均消肿时间、48h患肢肿胀程度有效率、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总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骨伤病人早期肿胀患者的平均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伤病人早期肿胀患者的患肢肿胀有效率(P<0.05)。结论中药涂擦联合冷敷疗法治疗骨伤病人早期肿胀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中药涂擦 冷敷疗法 骨伤病人 早期肿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脊髓疾病主要是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状、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疾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脊髓疾病诊断变得愈发的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脊髓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本病的诊断更为精确,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以诊断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辅助检查种类有脊柱平片、椎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在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提供有利证据,医生也要考虑患者在经过多次检查费用和患者治疗时机,尽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 标签: 脊髓疾病 诊断 ct
  • 简介:诊断疾病是每位医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常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规范、完善的诊断。就没有正确、恰当、合理的治疗。因此,诊断疾病的水平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的诊断疾病程序是培养和训练医师临床思维,

  • 标签: 诊断思路 程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外科疾病早期未能明确诊断而产生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儿科误诊误治患儿60例的误诊情况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0例误诊的患儿按疾病分类误诊为小儿内科疾病28例(46.67%),误诊为小儿外科疾病18例(30.00%),误诊为感染性疾病9例(15.00%),误诊为眼耳鼻喉与妇产科疾病5例(8.33%)。结论儿科误诊的产生决不是简单的工作失误,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为避免误诊,需要儿科医师有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并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从而防止误诊的产生。

  • 标签: 儿科疾病 门诊医疗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疾病出现的误诊误治病案,分析误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将最近时间的90例儿科误诊病例进行调查,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出现误诊的原因,详细介绍病例,对此病例为何误诊进行讨论,解决误诊问题。结果儿科疾病的相似疾病影响诊断,疾病特征不明显。结论儿科疾病种类较多,医生要仔细判断病症,注意疾病特征,对症下药。不能出现疏忽。提升儿科疾病确诊的准确率。医生对病患家长说明的病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坚定医者立场。医院应注意医学设备的更新,运用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救助。

  • 标签: 儿科 误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