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在降低会阴裂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助产士通过用手来控制出头速度来保护会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手掌上托的方法保护会阴。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产后会阴水肿、伤口疼痛、伤口缝合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过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可有效的降低会阴的裂伤程度、会阴侧切率、产时出血量、水肿及缝合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技术 接生技巧 自由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中年体检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干预后,两组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有所下降,干预组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为(1471.33±111.66)cm/s,显著低于常规体检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中年体检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脉搏波传导速度异常的体检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中年体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在脑卒中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脑卒中偏瘫经康复治疗的22例患者,未经康复治疗的对照组22患者,运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参数变化。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数值比较临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神经传导速度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评价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价值及对创面愈合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68例,将所选取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激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法不同,对比其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显著快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在应用于慢性宫颈炎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以流血时间显著减少,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微波治疗 慢性宫颈炎 创面愈合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电生理特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入住的5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症状DPN22例,无症状DPN32,正常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日本光电EMB-9200K型肌电图分别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有症状DPN与无症状DPN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DPN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表现进行分析。方法使用美国牛津公司生产的OXFORMEDELICE5通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采用表面电极对每个患者检查对称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8条神经,共600条记录NCV。重点对正中神经进行分段检测。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现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106例,腕管综合征有37例,其中有腕管综合征临床体征者有15例,其余并无明显感觉手部不适;除了腕管综合征还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者有31例,单纯发现腕管综合征者有6例,在发现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年龄最小30岁最大84岁,平均54岁,男性12例,女性25例,糖尿病病程由1月至20年不等,平均9年。以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居多,有29例,其中6例完全无法引出,所有患者均有腕部以下段传导异常,运动神经传导异常19例,均为腕部有下段传导异常。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并发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并不少见,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的腕管综合征,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糖尿病 腕管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掷骰子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SRS、HAMD、治疗知识、治疗态度及治疗环境评分。结果组间护理后的SSRS、HAMD、治疗知识、治疗态度及治疗环境评分比较,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实施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抑郁症 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临床上发现,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范围内失眠病人占到总人口数量的11.76%,也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亿失眠病人,他们通常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药物的使用可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和躯体依赖性,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就是目前极有前途的一种新型心身治疗方法音乐疗法是很可取的。本文通过对新兴的微信小程序信息技术的分析,探索以微信小程序为依托运用音乐疗法改善睡眠质量的新路径,即自主研发设计的这款助睡眠小程序,这将是“互联网+医学”时代下医学载体的有益尝试与创新。

  • 标签: 微信小程序 音乐模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声困难采用音乐疗法对患儿康复护理过程当中的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发声困难患儿64例,采用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音乐疗法,对比2组患儿护理前后共识声学语音评价、声学语音质量、儿童语言障碍指数以及患儿护理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儿96.9%高于参照组患儿依从率78.1%,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治疗前2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音乐疗法对发声困难患儿的具有显著改善效果,患儿对该种方式的依从性较高,可逐渐改善患儿发声正常。

  • 标签: 音乐疗法 发生困难 康复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采用音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6月~2017年的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音乐疗法,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接受治疗后的BPRS量表、SAN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采用音乐疗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促进患者存在的阴性症状改善,提高恢复效率。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治疗 音乐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音乐治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医教结合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用音乐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参考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发育状态评估(参考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PEP-3、Gesell评分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儿童指标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教结合联合音乐治疗可以综合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康复训练 社会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为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循证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音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音乐干预护理疗法,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音乐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新生儿护理中开展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参与实验,入选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Ⅰ组接受常规标准抚触护理,Ⅱ组接受音乐配合先俯后仰卧位抚触,对比观察两组的干预情况。结果相比Ⅰ组,Ⅱ组干预后第1d的哭闹率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d相比,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相比Ⅰ组在首次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上均显著缩短,在出生第3d睡眠时间上显著延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引入音乐及先俯后仰卧位抚触,能够使新生儿获得更理想的干预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音乐 先俯后仰卧位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期间的实际运用方案,同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64例,研究组64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康复护理模式。通过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SDSS评分(5.311±1.403)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3.382±1.52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中SCL90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2.5分以下的有52例(81.25%),而参照组仅仅有42例(6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QLS评分(32.27±3.16)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SQLS评分(43.33±2.9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音乐疗法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音乐疗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 康复护理 运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有氧运动联合音乐疗法的系统护理对乳腺癌病人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0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为基础进行音乐疗法,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音乐疗法的系统护理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有氧运动 音乐疗法 系统护理 乳腺癌 康复及预后 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7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治疗疗效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之前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生存质量LQO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微,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减轻患者抑郁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阿立哌唑 音乐疗法 精神分裂症 疗效 患者生活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