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脊椎胸腰骨折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72例出现脊椎胸腰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分别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以及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焦虑情况明显好转,但是舒适组患者的分值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并且舒适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7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进而加速患者的恢复,保障其健康。

  • 标签: 脊椎胸腰段骨折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抗胆碱药物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月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托品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托宁对症治疗,每组患者30例。比较各组血清必肌酶各指标与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且两组CHE活力均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托宁是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胆碱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长托宁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于肿瘤的生长、侵袭等行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有别于正常组织细胞所处的微环境。而目前关于胃癌的微环境研究较为清楚的有缺氧、酸中毒、间质高压以及一些蛋白酶的表达,这些微环境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链非编码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缺少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非编码的RNA分子。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链非编码RNA对于胃癌的生长、发展、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链非编码RNA与胃癌微环境之间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即对链非编码RNA对胃癌微环境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胃癌 微环境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胸腰椎多阶段脊柱骨折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共计60人,其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26人,患者平均年龄45.3岁。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方案作为对比组,另外一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方案作为观察组。对比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6人,女性患者14人,患者平均年龄45.1岁;观察组中共有男性患者17人,女性患者13人,患者平均年龄45.4岁。结果对比组患者在治疗后完全恢复功能及功能恢复较好的共有21人,治疗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完全恢复功能及恢复效果较好的共有26人,治疗有效率为86.7%。对比组患者在出院时仍存在腰背疼痛的患者人数为6人,占总人数的20.0%,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仍存在腰背疼痛的患者人数为2人,占总人数的6.7%。结论后路手术疗法对于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前路手术疗法。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前路手术治疗(观察组,n=40)与后路手术治疗(对照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7.5%,对照组为9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对胸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治疗时,需依据创伤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手术方案选择,前路手术在改善此类骨折后凸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方面作用理想,可使椎体压力明显减轻,发挥良好固定脊柱的作用,有更佳的使用效果。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实验分析,将其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分组比较,给予心电图检查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肺动脉增强CT检查者设定为对照组,各组42例患者,对两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检查依从性分别为95.24%、97.62%,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检查依从性分别为73.81%、78.57%,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心电图诊断检查,可提高患者检查依从性和诊断准确率,利于疾病的治疗,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68例我院脊柱胸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后路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后路手术的方式应用于对脊柱胸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通过后路手术对脊柱胸腰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该症患者进行选取,选取的总人数为92人,选取的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4月。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将全体人员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另一组命名为对比组。再对两个小组的病患展开治疗时,研究组病患采取后路手术展开治疗,对比组病患采取前路手术展开治疗,对两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分析比较,对两组病患对治疗的认可对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将研究组和对比组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比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研究组总认可度为97.82%,明显高于对比组的82.61%,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两个小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对该病病患给予后路手术展开治疗效果更优,能够使病患的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3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经临床综合治疗后,治愈率为97.2%,1例口服中毒患者,病情严重,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及时进行排毒和解毒,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性有机磷中毒 综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事护理工作的60名女护士和其同期负责的120例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士30名,住院患者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患者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护士满意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护士请(病)假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护士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 标签: 护士长 管理 柔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胸腰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合并胸腰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34例,采用ISS评分方法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肢体手术、四肢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二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二期肢体手术等;术后随访,采用ASIA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术前、术后评定。结果术后6周前路手术患者的伤锥高度、运动评分、Cobb角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46周,平均(18.22±2.30)周。结论对于合并胸腰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和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一味界定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多发骨折 胸腰椎 脊柱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外周型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42-81)岁。切口选择3孔法。肺血管使用Hemolock或直线型切割合器处理,肺支气管及间水平均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处理。分析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0例患者成功施行了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肺叶切除,无围术期死亡,无围术期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3.0(90-240)min,平均出血量95(50-200)ml。术后平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6(2-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4-11)d。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Ia期肺癌或者不易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转移瘤 肺良性疾病
  • 简介:摘要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医务人员对采用肺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肺段切除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NSTE-ACS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早期组(n=30)、延迟组(n=30)。早期组患者于发病24~48h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延迟组患者于48h后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术前、术后30d,2组患者LVEF、LVDD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80d,早期组患者LVEF显著大于延迟组患者(P<0.05),LVDD显著小于延迟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NSTE-ACS患者而言,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延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托宁与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托宁与阿托品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托宁与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托宁与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长托宁 阿托品 血液灌流 有机磷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在胸腰脊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脊柱损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时间95.29±7.18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平均出血量12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术可有效提高胸腰脊柱损伤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损伤 椎弓根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血管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癌5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即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期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差于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同时对化疗期不良事件风险率进行控制,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乳腺癌 化疗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分析探究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情况。结果61.29%为有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T波有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37.74%(P<0.05)。在本研究84例患者中,无胸痛型29例,典型性心绞痛44例,非典型心绞痛11例。经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得出,76.19%合并心律失常,8.33%短阵性房速,7.14%房性早搏,9.52%房颤,23.81%室性早搏,5.95%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5.48%短阵性室速。结论给予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在短时间内诊断出患者的情况,加之该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体征的掌握,为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急性ST段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