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les术后永久性结肠口早期口异常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Miles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分别接受结肠口的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VAS疼痛评级、QOL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级4.2±0.6分,QOL评分90.5±1.6分,护理满意度95.5%,并发症2例;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级6.3±0.4分,QOL评分82.7±1.3分,护理满意度72.5%,并发症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11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1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les术后永久性结肠口早期口异常的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Miles术 永久性结肠造口 早期造口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切除术后口的护理措施,帮助直肠癌患者学会口自我护理,提高生命质量。方法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手术的62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各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及心理干预,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口袋及口感染的预防。结果62例患者均能正确掌握口护理的方法,无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100%。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全程的口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减轻了心理压力和生活不便,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增加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切除术 造口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但组间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明显,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操作方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结肠口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85例直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加强护理,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结肠口的护理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有1例发生造口狭窄、2例发生造口周围感染,术后3个月排便有规律者占41.18%。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结肠口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85例直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观察,术后加强护理,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结肠口的护理都提高了生活质量,其中有1例发生造口狭窄、2例发生造口周围感染,术后3个月排便有规律者占41.18%。结论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 标签: 直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结肠口术后住院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为38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恢复指标、应激状态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量、初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且HAMA、HAMD及NRS评分都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后结肠口患者应用综合干预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节省了费用,缓解了应激状态,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结肠造口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对膀胱瘘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21例膀胱瘘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焦虑紧张情绪明显减轻,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护理操作要点掌握达99%,满意度99%。结论: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膀胱造口术 健康教育 人类
  • 简介:摘要肠口主要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在腹壁上进行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处,将其翻转缝在腹壁上,形成肠口,其主要作用是代替肛门和会阴部的排便功能,对消化功能影响较小。当患者实施肠口处置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降低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针对影响肠口并发症的因素、肠口的类型、护理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造口 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患儿照护者的培训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的60例切患儿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培训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模式,规范组采取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比两组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情况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护理操作的错误率为26.7%,规范组为10.0%,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规范组为6.7%,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切患儿照护者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照护能力,有助于降低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切 患儿 照护者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6例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术。结果836例病人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47例48小时内再次套叠,二次灌肠整复后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未再发生肠套叠结论肠套叠灌肠整复大大减少了患儿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气灌肠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Mlies术后结肠瘘口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瘘口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分别是1例瘘口坏死1例瘘口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分别是3例瘘口皮炎1例瘘口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2.4±1.3)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11.3±1.5)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用于直肠癌Mlies术后结肠瘘口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Miles 结肠造瘘口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肠癌术后肠瘘口的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直肠癌术后结肠瘘患者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实施全方位的精细护理。结果本组36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口狭窄、粪嵌塞、肠脱出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术后周密而细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健。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 肠造瘘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健康教育在肠口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肠口病人,按照出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干预组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随访观察6个月,评估两组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病人对肠口的主要症状(81.25%)、日常饮食(93.75%)、并发症的预防(90.63%)、运动知识(90.63%)、皮肤护理(87.50%)等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知识水平(46.12分±13.27分)、自我概念(20.83分±6.32分)、自我责任感(17.61分±5.86分)、自我护理技能(29.36分±8.52分)等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肠口病人给予延续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肠口病人的疾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健康教育 肠造口病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病理操作技术 常见问题 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技能培训课中皮内注射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方法对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皮内注射(青霉素试敏)的操作考核,随机抽取的200名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持续改进。结果护生在该操作中对于未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占48%、抢救药品准备不全占49%、进针固定皮肤不紧占48%、进针角度过大占34.5%,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沟通较差43.5%。针对学生在皮内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本要点的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加强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结论护理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及考核,考核过程中应以模拟考核与标准病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

  • 标签: 护生 皮内注射 错误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强化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104例接受气道护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52例;观察组采取强化道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 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最后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强化道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强化气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气囊压力值范围、压力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