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2受体(IL-2R)与甲状腺过氧酶抗体(TPoAb)的关系。方法:将86例HT患者分为初诊、复诊2组,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夹心法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的IL-2及IL-2R,并采用微粒子酶免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TPoAb浓度水平,观察IL-2及IL-2R与TPoAb的关系。结果:IL-2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与正常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为(25.01±3.31)ng/L、(23.17±5.89)ng/L和(24.05±3.92)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R在初诊HT组、复诊HT组和正常组水平分别为(1125.94±743.87)ng/L、(722.93±640.06)ng/L和(293.48±113.35)ng/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诊HT组的TPoAb含量为(169.75±44.36)IU/L,高于正常组的(8.30±1.70)IU/L,低于初诊HT组的(460.96±299.05)IU/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患者外周血中的IL-2R含量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1)。结论:HT患者外周血IL-2R含量升高,且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检测IL-2R含量有助于观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白介素-2 白介素-2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妊娠早期出现甲状腺过氧酶抗体阴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当中,接受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其围产结局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当中收治的76例妊娠早期亚临床甲减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甲状腺过氧酶抗体阴性反应,将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常规组患者不接受针对性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左甲状腺素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围产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患者的围产结局好于常规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早期出现亚临床甲减患者的治疗当中,给予患者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妊娠 甲减 左甲状腺素钠 过氧化物酶 抗体 围产结局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暴露实验设计,观察北京市雾霾天气对在外活动的健康年轻人脂质过氧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外活动2小时的健康年轻人,24小时后其尿样中经肌酐校正过的丙二醛水平未发生统计学上的显著变化。今后应增大样本量、增加测量次数,增加对大气污染导致脂质过氧损伤的了解,更好的保护人群健康。

  • 标签: 雾霾 健康年轻人 尿样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酶、过氧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为实验对象,收集阴道异常分泌进行联合检测法和Amsel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315例疑为细菌性阴道病病患中,Amsel法检测有53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51例阳性,联合检测法敏感度为90.57%,阳性预测值为94.12%;Amsel法检测有262例阴性,联合检测法检测有264例阴性,其中有5例假阴性,联合检测法特异性为98.85%,阴性预测值为98.11%;Amsel法和联合检测法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酶、过氧氢联合测定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方法简便、快捷、结果稳定,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过氧化氢 唾液酸酶 白细胞酯酶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过氧乙酸是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消毒剂,可以用来消灭病毒、细菌、真菌、芽孢等。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性、低毒性和腐蚀性、火灾危险性等特性。过氧乙酸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用于各种器具的消毒,而且消毒过程较短。现在过氧乙酸普遍用于空气消毒。为了能让过氧乙酸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找出最佳的浓度和剂量。本文通过过氧乙酸消毒液对空气消毒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能让过氧乙酸更好发挥效果的结论。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过氧乙酸 消毒液 空气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氮吸入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祛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抗炎指标、抗氧化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MDA(丙二醛)、AOPPs(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TAOC(总抗氧化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IP-2、TAO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一氧化氮吸入能够显著改善应激状态和炎症,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一氧化氮吸入 新生儿肺炎 抗氧化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出现的差异,明确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产生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12(白细胞介素-12)和CRP(C反应蛋白)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2明显升高,CRP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GPX(谷胱甘肽过氧酶)、SOD(超氧化歧化酶)和MAD(丙二醛)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PX、SOD明显升高,MA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性反应 氧化/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回盲部肿误诊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回盲部肿诊断准确率奠定基础。方法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肿误诊患者,回顾分析其误诊的相关资料。结果患者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者结肠镜配合气钡灌肠造影明确诊断。回盲部肿物主要误诊为回盲部肿瘤、粘连性肠梗阻、肠结核、阑尾炎、卵巢附件囊肿、肠套叠等。结论常见的阑尾脓肿、炎性肉芽肿、肠系膜淋巴结核、克罗恩病以及回盲部肿瘤等均可引起回盲部肿表现,在具体诊断中需要通过结肠镜、手术病理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因为误诊而造成误治。

  • 标签: 回盲部 肿物 误诊分析
  • 简介:对于配合手术的上台器械护士来讲,无菌器械车和无菌器械台的整洁有序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出血量和损伤.有利于术后恢复。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台上剩余物品制作一些无菌置袋来收纳、放置台上的凌乱物品,具体如下。

  • 标签: 外科设备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90例女性阴道分泌检查结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90例行阴道分泌检查患者,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洁净度阴道分泌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段阴道患病的情况。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阴道洁净度为Ⅳ度的患者,其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的检出率远高于洁净度为Ⅰ、Ⅱ、Ⅲ度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56岁的患者其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阴道分泌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且年龄≥56岁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最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病原菌 检查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分泌临床常规检验特点。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实施阴道分泌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分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110例患者中有100例患者出现阴道感染,其中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假丝酵母菌感染,之后为滴虫感染(P<0.05);阴道清洁度越高,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感染以及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中3级和4级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级别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阴道分泌的检测发现发病率较高的阴道感染为细菌性阴道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检测可了解到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阴道感染 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粘接剂对于二氧化锆和根管中内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影响。方法选择100颗完整并不存在损坏问题的上颌牙齿,并在牙质界的位置截取牙冠,保证根管的桩道正常,在此基础上制备二氧化锆的桩核,以上的100颗牙齿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4组,具体来说,跟别使用磷酸锌水门汀,30%磷酸加ESPERely联合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等粘固二氧化锆的桩核,同时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实验,对其具体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统计相关的数据。结果在以上的四组中,玻璃离子水门汀和聚羧酸锌水门汀粘固二氧化锆的牢固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30%磷酸加ESPERely联合树脂的粘固力度最优,磷酸锌水门汀的粘固力度最弱。以上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的粘固中,树脂类的粘固力度相对较强,其中,联合磷酸和树脂可以显著提高二氧化锆的粘接力度。

  • 标签: 粘接剂 二氧化锆 粘接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内科中使用氢氧化钙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口腔内科收治的100例牙根尖或者牙髓病变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其开展根管治疗,对照组受试者使用甲醛甲酚合剂完成根管填充工作。观察组患者则使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实施根管填充。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VAS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分数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为96.0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将氢氧化钙应用于口腔内科疾病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该物质有着较强的杀菌效用,可在短时间内清除炎症,缓解患者疼痛感,其有着良好的根管填充效果,可全面促进患牙功能恢复,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内科 氢氧化钙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浓度氟化对氟牙症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50颗中度氟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割成三等分,既各50例每组的一组、二组与三组,一组的氟牙放置于蒸馏水中,二组的氟牙放置于低浓度的氟化钠溶液里,三组氟牙放置于高浓度的氟化钠溶液里。比较一组、二组、三组氟牙的表面硬度值、观察釉质表面微观形态变化。结果在浸泡前,一组、二组、三组氟牙的表面硬度值无明显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泡后,氟牙硬度值为二组>一组>三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浸泡前后氟牙的硬度比较中,一组无明显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提升,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降低,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组表面出现反应沉积,一组与三组表面未出现反应沉积。结论高浓度氟化会导致氟牙硬度值下降,釉质不会再矿化,低浓度氟化可以让氟牙硬度上升,釉质继续矿化,所以氟牙症的病患应当使用低氟牙膏。

  • 标签: 浓度 氟化物 氟牙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门诊女性的阴道分泌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1月到2016年3月间收治的女性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阴道分泌检查方法、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其患病情况。结果400例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患者中,各类病原菌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者324例,检验阳性率为81.0%。其中,细菌感染阳性患者165例,占41.25%;真菌感染阳性患者37例,占9.25%,滴虫感染阳性患者122例,占30.50%,细菌感染阳性率最高。分析其阴道清洁度,则可见Ⅰ-Ⅱ度清洁患者57例,占14.25%,Ⅲ-Ⅳ度清洁患者343例,85.75%,Ⅲ-Ⅳ度清洁的患者显著高于Ⅰ-Ⅱ度清洁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检查的女性中阴道感染率较高,以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及滴虫感染为主,做好阴道分泌的检验,提高检验质量,是妇科疾病患者诊断治疗的基础。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对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的最终生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生存,作为存活组,11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5min、10min、20min、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0minPETCO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PET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治疗结果与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二氧化碳分压可作为预测心肺复苏治疗结果的依据,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利用院前对急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方法:包括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一步治疗等。结果:84例患者中除现场死亡5例外,其余79例患者均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急性一氧化碳患者行院前急救,使中毒症状缓解快,并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病死率、致残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院前抢救的抢救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救治的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抢救措施及入院后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急性一氧化碳重度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抢救 急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