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二聚糖( Biglycan, BG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方法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 blot 检测 BGN在瘢痕疙瘩组织及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 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与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瘢痕疙瘩旁 正常皮肤组织比较, BGN 在瘢痕疙瘩组织 中表达增高;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 , BGN 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和外液 中表达增高。结论 BGN 可能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二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PCR检验及细菌培养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具有典型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作为试验研究,检验时分别予以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办法。比较两种检测措施的检出结果。结果PCR检验的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相比显著偏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炎的标本实施PCR,其检出率比较高,应用前景较广。

  • 标签: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 细菌培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中表达VEGFR-1的造血前体干细胞在肝细胞癌肺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22例肝细胞癌肺转移组织(研究组)、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VEGFR-1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病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VEGFR-1的阴性表达3例,阴性率为13.6%,阳性表达19例,阳性率为86.4%;对照组VEGFR-1的阴性表达15例,阴性率为75.0%,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为25.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细胞癌肺转移中VEGFR-1呈高表达,分析VEGFR-1表达可谓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VEGFR-1 造血前体干细胞 肝细胞癌肺转移 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用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其种植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种植,观察组即刻种植,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修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时选择即刻种植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性高,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即刻种植法 常规种植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研究胃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以及可能存在的联系及临床意义,通过探讨与胃癌各个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其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 标签: &beta -catenin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与化学发光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B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诊断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0例肺外结核患者、6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四组对象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免疫检验金标和酶联免疫检验和分析。结果免疫检验金标对肺外结核患者、活动性结核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81.67%、71.67%、8.33%、3.33%;酶联免疫对以上患者的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67%、63.33%、5.00%、3.33%;免疫检验金标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P>0.05),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检验金标对痰涂片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2.11%、72.73%均高于酶联免疫的84.21%、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验金标与酶联免疫对于临床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明显,前者准确率稍高,采用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核病的确诊率。

  • 标签: 免疫检验金标法 酶联免疫法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和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分析,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以来75例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依照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凝聚胺(对照组)和微柱凝胶(观察组)两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结果微柱凝集凝聚胺中,不规则抗体标本显著多于凝聚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组,值得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检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做了病理检查,观察并记录了DLC-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DLC-1蛋白与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疾病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观察比较,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DLC-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DLC-1基因表达情况与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C-1蛋白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对于分化差,有远处转移,且浸润程度较严重的患者,D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较差,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癌症的分期、分化程度、远处播散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DLC-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癌症的分期,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用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DLC-1蛋白 胃癌 表达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两种手法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两次尿常规的检查,首先对所有患者采用尿液分析来进行检查,然后再采用显微镜手工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将两次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记录,然后再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发现尿液分析患者尿液蛋白率(54%)和隐性血阳性率(68%)要明显高于显微镜手工所检查得到的结果(33%和57%),然而显微镜手工检查所得到的白细胞阳性率却是(63%)要员高于尿液分法所得到的(27%),两种检查方式所得到的尿液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尿常规的检测中,尿液分析对于尿液蛋白率和隐性阳性率的检查效果要好于显微镜手工,但是在对于白细胞阳性率的检查中尿液分析的效果要强于尿液分析

  • 标签: 尿常规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的检出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本单位进行检测的艾滋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检测艾滋病抗体,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艾滋病抗体,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现阳性患者22例,阳性检出率73.3%(22/30);实验组发现阳性患者29例,阳性检出率96.7%(29/30),阳性检出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敏感率100%、对照组敏感率84.6%。结论胶体金与酶联免疫对艾滋病抗体检验中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较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检出效果
  • 简介: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PTEN与肿瘤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实验工具。方法:提取甲状腺癌、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经反转录后扩增PTEN片段,将其连接入慢病毒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T细胞(293T)细胞,获得病毒。将其感染MDA-MB-23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蛋白印迹检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在甲状腺癌和肺癌中发现PTEN突变体: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的慢病毒表达体系构建成功.突变型PTEN的克隆形成能力强于野生型PTEN。结论:发现了PTEN突变体.并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基因的可诱导慢病毒表达体系,突变型PTEN不但有抑癌作用.还有致癌作用。

  • 标签: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突变型 慢病毒表达载体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NAlet-7a在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68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miRNAlet-7a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let-7a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let-7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2%(118/168),其在癌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14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miRNAlet-7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ER、p53、ki67、Her-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t-7a在不同组织学分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let-7a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证明作为抑癌基因在乳腺癌患者中检测miRNAlet-7a的表达有望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并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 标签: MiRNAlet-7a 原位杂交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43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另取150名已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卵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结果(1)卵泡期观察组患者T、FSH及E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RL及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2)排卵期观察组患者排卵期LH、T、FSH、P、E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黄体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LH、PR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显著下降(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性激素表达水平迥异于正常人群,检测血清性激素可辅助临床诊断女性不孕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不孕症 血清性激素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顺产分娩的产妇的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分为常规会阴切开分娩组和无保护会阴分娩组。结果对两组产时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会阴III度裂伤,无保护会阴分娩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第二产程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保护母亲身心健康,我们应倡导无保护阴道分娩,降低头位分娩时会阴切开率,故此方法值得推行。

  • 标签: 分娩 无保护会阴分娩法 常规会阴切开分娩法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次和多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2015年1月22日-2017年1月22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一次、多次根管治疗术,探究治疗总有效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的差异性。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例数为47例,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其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比较,较优,P<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体牙髓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 标签: 一次法 多次法 根管治疗术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细菌检验中运用革兰氏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革兰染色法、PCR检验以及细菌培养对患者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并且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与革兰氏染色法相比,细菌培养和PCR检验的检出率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是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同时,三种方法的细菌检出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PCR检验进行阴道细菌检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阴道细菌 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照选用的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治疗组(n=41),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丁苯酞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GF表达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GF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能够有效的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GF的表达量,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HG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蛋白LC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C3在声带息肉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LC3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3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自噬 LC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在卵巢上皮性癌当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择2016月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卵巢癌组织100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为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当中的PDCD5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相关软件对PDCD5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当中表达光密度值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组织当中的PDCD5蛋白呈现出的为高表达,卵巢癌组织当中PDCD5蛋白呈现的是低表达,三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升高,PDCD5蛋白表达呈现出下降特点。结论PDCD5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存在密切的联系,对PDCD5蛋白进行研究,对治疗卵巢癌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PDCD5蛋白 卵巢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