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乳腺表皮囊肿是乳腺皮肤附属器的良性肿瘤,并非少见病,本病以20~50岁发病率最高;因临床症状与体征不明显,在日常工作中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现对X线片误诊的乳腺表皮囊肿6例分析如下.

  • 标签: 乳腺表皮囊肿 乳腺肿瘤 误诊 X线诊断 病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0例粘液表皮样癌,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30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5岁。其中高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2例。肿瘤细胞CK、CEA、EMA、CK8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耳鼻喉肿瘤,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粘液表皮样癌 耳鼻咽喉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表皮角质细胞内角蛋白丝合成缺陷有关。目前发现的与EBS相关的突变基因有EXPH5,KRT5,KRT14,TGM5,以及KLHL24等,其中最主要的是KRT5/KRT14基因的突变。本文主要对这两种基因的常见突变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KRT5/KRT14 基因突变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hEGF对颌面部皮肤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颌面部擦伤患者例,分成2组,治疗组(35人)使用rhEGF凝胶;对照组1(34人)采用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并将疗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hEGF凝胶与本文所提到的传统外用药的疗效差别显著(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hEGF凝胶治疗颌面部皮肤擦伤,具有起效快、安全性好、用药方便等优点,值得推荐。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颌面部皮肤擦伤 凡士林油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2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内镜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明胶海绵贴补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应用对邮票状植皮对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烧伤美容中心近3年来收治的162例进行了邮票状植皮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比较、观察、记录邮票状植皮术后皮片成活率、90%愈合所需时间、创面21天愈合率。并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和观察局部皮肤反应,从而判断疗效。结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与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用于慢性创面的治疗,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邮票状植皮成活率、提高创面愈合率。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更能有效促进邮票状植皮术后创面的愈合。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 邮票状植皮术
  • 简介: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 标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干扰素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