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胰岛泵在临床治疗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于2016年1月~12月至本院急诊科就诊的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7~10mmol/L。就两组患者之间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胰岛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胰岛平均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在病死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胰岛泵在临床应用于急诊科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时十分有效,既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与住院时间,还可减少患者胰岛的平均日用量,同时也可起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目的。

  • 标签: 胰岛素泵 应激性高血糖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高血糖是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除了已知的诱发原因(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手术创伤后、中风、败血症等)外,高血糖可明显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长1。然而,病理生理学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高血糖治疗仍存在争议。在临床工作中,对这些患者的血糖管理必须全方位考虑,包括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史、获取营养的途径(肠内或肠外)和可用的监控设备,这大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将对成年重症患者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管理和监控方法进行论述。

  • 标签: 高血糖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治疗当中,患者接受胰岛强化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期间收治的94例急危重症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CU监护并且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反应,按照均匀分组的方式将所选患者均分成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则应接受胰岛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以及主要的临床指标。结果强化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主要指标的数据也要优于常规组,具体数据分析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在ICU监护病房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给予患者胰岛强化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急危重症 强化 监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糖控制水平对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选取我院中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10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实行一般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鉴别方法的患者为实验组。两组均使用胰岛进行治疗,但是两组的血糖控制水平不同。结果对照组的感染率,低血糖发生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清的IL-6,CRP水平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危重症伴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鉴别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控制水平 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血糖波动条件下,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对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用抗氧化剂a-硫辛酸研究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分组实验分为以下2类,对照组①正常对照组5mmol/L葡萄糖组;②高糖组20mmol/L葡萄糖组;③低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和20mmol/L葡萄糖;④高水平波动组5mmol/L葡萄糖组和30mmol/L葡萄糖组。药物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药物a-硫辛酸(ALA),24小时后进行指标检测;波动组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按高低循环的方式给予,即20mmol/L葡萄糖培养2h,更换5mmol/L葡萄糖培养3h,进行3个循环,夜间9h,加5mmol/L培养基,共作用24h,培养14天后进行指标检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均有显著升高;2与高糖组比较,低水平波动组和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3与低水平波动组比较,高水平波动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升高;4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下降。结论波动性高血糖较恒定性高血糖对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更强的损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波动性高血糖比恒定性高血糖能引起更为强烈和持久的“代谢记忆效应”,抗氧化剂a-硫辛酸可以对抗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波动性高血糖 恒定性高血糖 代谢记忆效应 主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手术保守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值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伴高血糖均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合理选择手术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血糖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1(IGF-1)、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血酮检测对于门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急性并发症诊断筛查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118例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统计糖尿病酮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研究b-羟丁酸和RPG以及HbA1c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酮症发病率为17.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为4.24%;除RPG外,高低b-羟丁酸组的其余各项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b-羟丁酸和RPG呈正相关,与HbA1c无相关性。结论通过快速血酮检测仪进行筛查,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患者体内b-羟丁酸水平,因此能够快速诊断高血糖急性并发症。

  • 标签: 血酮检测 门诊 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门冬胰岛30注射液(诺和锐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诺和灵30R),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效果对患者血糖起到的控制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将门冬胰岛30注射液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将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血糖控制水平、HbA1c水平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著较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门冬胰岛30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显著,更好的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在体检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200例,对其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200名体检者中,被检出患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症者共682名,所占比率为31.00%(682/2200);其中,5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率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者;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1%、16.13%、3.96%、11.73%,非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1%、1.45%、0.7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血糖、血尿酸、血脂水平可伴随个体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等存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力度,早期确诊、治疗,降低个体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症等疾病发生率。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骨质疏松 高血糖 肥胖 健康体检者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s,NENs)是一组起源于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既往认为,该病发病率低,但近年来欧美各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NENs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其中肺NENs和胃肠NENs(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GEPNENs)的发病率共计为5.25/100000,较30年前升高近5倍。

  • 标签: 嗜铬素A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部分糖尿病人需要使用胰岛泵进行治疗,对该治疗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在本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病人中选出87名,依据病人最后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将这些病人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这两组病人均接受胰岛泵治疗,基础组病人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另一组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基础组中有43名病人,实验组中有44名病人,对这两组病人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病人使用胰岛泵治疗的时间长于另一组(p<0.05);实验组病人最末一次测量的空腹血糖值显然低于另一组(p<0.05);实验组病人的餐后血糖与另一组相比也比较低(p<0.05)。两组病人在使用胰岛泵熟练程度、认为饮食自由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如果短期接受胰岛泵治疗就可以降低病人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对病人的血糖控制有着较大意义。医院的护理人员应该对胰岛泵的使用情况对病人进行详细介绍,将病人的自信心进行树立,这可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胰岛素泵 糖尿病 血糖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以动态血糖监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胰岛泵常规治疗护理)与实验组(60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泵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耗时、胰岛用量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3个月、6个月后ADL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泵治疗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垂体后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曲治疗。比较两组止血疗效;止血所需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心率;治疗副作用率。结果观察组止血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心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副作用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曲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止血作用更突出,可缩短止血时间,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奥曲、垂体后叶治疗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为100例,根据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每组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就止血时间而言,对照组患者为(35.51±3.62)h,观察组患者的为(19.82±3.02)h;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对照组患者为80.00%,观察组患者为98.00%,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均具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奥曲与垂体后叶联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该疗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

  • 标签: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曲、生长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不同治疗药物将其分成奥曲组与生长抑组各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奥曲组的总有效率为93.8%,生长抑组为84.4%,奥曲组明显高于生长抑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奥曲组的输血量与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生长抑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奥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生长抑组为12.5%,奥曲组略高于生长抑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曲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生长抑,具有输血量少、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生长抑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实时动态胰岛泵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6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胰岛泵联合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的28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胰岛泵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总体管理软件(Carelink)的28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实时动态胰岛泵在运用到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治疗后,能够促使患者的血糖获得下降,提升血脂代谢,其是对1型糖尿病患者施予治疗的优良方式。

  • 标签: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 运用 1型糖尿病 效果 血糖情况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曲、垂体后叶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垂体后叶治疗的36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奥曲治疗的36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7.2%)较比参照组(77.8%)更高,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研究组更短,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予以奥曲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止血,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严重胰腺损伤行胃吻合并管外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严重胰腺损伤行胃吻合并管外引流术的70例患者,将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管外引流管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严重胰腺损伤行胃吻合并管外引流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胰腺损伤 胰胃吻合并胰管外引流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