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虫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虫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虫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虫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 标签: 肝脏 棘球蚴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因寒热不适、饮食失节,情志不畅或脾胃虚弱使胃失和降、胃络瘀阻所致。胃脘痛常见于各种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患者最为痛苦而急待解决的临床病证,中西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病情易反复迁延。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不断优化热奄所用中药,形成了温胃散寒热奄双透神阙、命门两穴治疗胃脘痛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温胃散寒 热奄包 双透治疗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纸塑包装器械压力蒸汽灭菌湿包产生的原因,分析控制湿形成的有效措施。方法将MAST-A1500压力蒸汽灭菌器,相同灭菌参数的重量≤7公斤,体积≤30×30×50cm纸塑包装的管腔器械及实心金属器械各20例作为对照组A;改进包装、灭菌装载、灭菌卸载相关因素的同类纸塑包装的管腔器械及实心金属器械各20例作为实验组B,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结果经改进后湿发生率下降了97.5%。结论灭菌前实施正确的物品准备和包装、掌握正确的装载及卸下技术、保证灭菌器良好的性能和掌握解决湿问题的能力是能够控制大部分湿的发生的。

  • 标签: 压力蒸汽灭菌 纸塑包装 湿包 分析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热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为医护人员更好的治疗患者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治疗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西药组35例。治疗组用中药热奄穴位治疗,西药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和记录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等数据。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抗生素对附件炎性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86例附件炎性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千金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块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块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20.9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仅通过抗生素对附件炎性块治疗疗效不明显,而在此基础上联合千金胶囊则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缩小包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生素 附件炎性包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与CT诊断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确诊的7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一腹部创伤,手术病理确诊为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病理确诊前,为患者应用B超与CT诊断,分析B超与CT的诊断情况。结果7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经过B超诊断,确诊59例,诊出率84.29%,CT诊断,确诊61例,诊出率87.14%,B超与CT的诊出率相差不大,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B超与CT诊断急诊腹部创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价值,均能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况数据,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腹部创伤 B超 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外消过程出现湿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34000个灭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湿数量进行调查,并且分析湿发生原因。结果34000个灭菌中总计出现356个湿,湿的占比为1.04%。产生湿的原因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具体为包装因素、装载因素、环境因素、蒸汽饱和因素与物品本身因素。结论消毒供应室进行外消过中,需严格控制外消质量,强化灭菌质量管理,杜绝湿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外院消毒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热奄预防心衰患者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52例PICC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中药热奄包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包括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评分,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实验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1.54%),对照组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治疗依从性(96.1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69.23%),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92.04±1.2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71.55±1.42)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预防心衰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心衰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于宫外孕患者B-HCG水平及块直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的B-HCG水平与块直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HCG水平与块直径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B-HCG水平与块直径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外孕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降低患者的B-HCG水平与块直径,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 B-HCG水平 包块直径
  • 简介:摘要为了对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带来的危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探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我们需要对深圳市某地区加油站进行卫生学调查以及职业病危害的分析,并以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为基础进行分析。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加油站环境中的苯浓度并未出现超标现象。但是,加油站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存在个人防护不到位的现象,根据目前的状态,我们需要在油库及加油站实施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避免职业病对工作人员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 标签: 油库 加油站 职业病 危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就职的42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21名)与观察组(应用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21名),分别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率与满意度进行详细比较并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职业危害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7.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污染物的回收点,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当则可会接触一些职业危害,因此医院需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予以重视,不断的强化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医治的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进行判断。结果经过病理诊断,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131例患者,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的患者有53例,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24例患者诊断为性索-间质肿瘤,20例患者为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余下的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肿瘤 病理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实习前进行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探究其在职业中感染防护的意识和影响。方法分别在2014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在2013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将这些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当这些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她们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在防护行为方面,还是在知识内容的了解方面都显著好于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结论在护生前往实习之前,对她们进行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护生在工作中拥有感染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感染疾病。

  • 标签: 护生 职业感染防护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在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建筑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职业卫生管理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以及危害防护措施分析。结果在该企业项目建成正式投产之后,在生产当中,可能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氮、异丁烯、氨以及叔丁胺等。该项目具有着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工人主要通过巡检方式接触,每天的接触时间在1h左右。结论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以及危害情况的综合分析,即能够在实现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以相关防护措施进行应对处理,能够对无类比资料在实际分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较好的弥补。

  • 标签: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化工企业建设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及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本血站的10名成份制备人员进行本次研究,对其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的防护措施。结果在所有10名成份制备人员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污染、针刺伤及不良热合反应等,所有制备人员在接受科学的防护措施干预后职业暴露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当中,职业暴露的类型较多,制备人员需要接受有效、科学的防护,才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 成份制备 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部某区职业病发病特征及防治对策。方法择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及相关报告卡数据,分析确诊职业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并总结防治对策。结果2008年-2017年成都市西部某区职业病发病410例,涉及到7大类,其中眼病、化学中毒、皮肤病为主要职业病。结论从总体上来看,西部某区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递减趋势,需要重点防控眼病、化学中毒、皮肤病等职业病,做好防治工作。

  • 标签: 职业病 发病特征 防治对策
  • 简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该文通过把握质量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阐述了建立体系的具体经验和做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构建高效的质量管理平台。

  • 标签: 质量监控 监控体系 评价体系 制度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实施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6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最高,为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为31.7%。防护措施的正确实施率为破安瓿为0,二是在血液中佩戴防护镜,体液飞溅,占1.7%。双手分七步洗手,占9.7%,脱下手套后及时洗手,占12%。影响医务人员实施防护措施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感染知识的知识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防护设施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人身保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护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促进职业感染保护的实现。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主要以30岁以下、工龄小于4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其中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87.5%,医生居第二位占10.0%;职业暴露地点以病房为主,占85.0%;暴露方式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77.5%;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以输液拔针处理针头最多见,占45.0%;暴露源病原体以HBV为主,占47.5%;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经随访均未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现象。结论制定严格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操作技术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能有效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我国职业卫生检验工作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发展,为保障检验结构的准确性、真实性、完善性,其质量控制工作实行了改革与发展,并引进了先进的检测设备用于职业卫生监测的质量控制中。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作为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更為复杂,难度也更高,因此要想保障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必须得以规范化、高质量执行,基于此,本文对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前期的质量控制、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职业卫生检测现场采样样品保存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职业卫生 检测现场 采样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