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移植与结膜遮盖在角膜溃疡治疗中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角膜溃疡的患者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n=10)使用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n=10)使用结膜遮盖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血管翳生成评分、角膜透明度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膜血管翳生成评分、角膜透明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羊膜移植术在角膜溃疡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角膜溃疡患者的角膜血管翳和角膜透明度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角膜移植 结膜瓣遮盖 角膜溃疡 临床疗效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0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治疗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手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暴露率。结果手术时间对比显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7天、第30天切口暴露率对比显示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应用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缩短手术时间,又可降低第1天、第7天、第30天切口暴露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为(5.73±2.13)、HAMD评分为(5.58±1.81),与对照组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5.52±2.28),对照组(84.58±2.38),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能够明显改善和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移植手术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骨与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骨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最新致病菌的种类。方法对72例(109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给予患者氟喹诺酮类抗生素4次/天,滴眼治疗7d后,于第8天再次行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78.65%,应用抗生素治疗7d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治愈,再次行病原学检查,病菌转阴率为85.71%。治疗后细菌培养仍阳性的7例患者(10眼)细菌培养结果全部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我国目前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首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重视。

  • 标签: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培养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耳尖放血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结膜炎临床观察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五例,对其进行了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西药常规的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了耳尖放血治疗。治疗为一个疗程,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评定。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总有效率占比是94.5%,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占比是78.0%,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结论,对于急性结膜炎的治疗,通过耳尖放血和常规西药的结合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耳尖放血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治疗 急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裂隙灯显微镜下取结膜结石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50只眼)结膜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有20例患者为双眼结膜结石,10例患者为单眼结膜结石。对所有患者实施裂隙灯显微镜下取结膜结石手术,并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50只眼经过手术治疗后,有48只眼的结石全部被取出,结石取出率为96%。30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实施结膜结石取出术,并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结膜结石取出率,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裂隙灯 结膜结石 剔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二尖装置分为保留组(62例)和未保留组(58例)。对比术后3个月2组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指标。结果保留组3个月后心功能分级与未保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心功能改善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3个月后保留组LVEF高于未保留组(P<0.05),LVEDD和LVESD均低于未保留组(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换术中保留二尖装置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二尖瓣装置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探究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名主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这8例患者在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统计结果显示,这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治疗有效,所占比例为25.0%,6例患者为治疗显效,所占比例为75.0%,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这表明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具体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骨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对患者治疗,然后以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标准大骨减压术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后,观察组的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标准大骨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效果较少,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结膜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眼局部用药治疗,给予试验组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结膜炎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辨证施治 眼局部用药 慢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经下睑结膜入路摘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经眼CT或MRI联合眼部多普勒超声检查已经确认。位于鼻下、颞下及正下方肿瘤采用外眦角切开联合下睑结膜入路;对于眶内侧及鼻上方肿瘤采用外眦角切开联合下睑结膜入路及泪阜处结膜入路,减轻眶内压力,便于暴露肿瘤.结果20例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完整取出,无并发症出现,无瘢痕形成,眼部美观。结论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经下睑结膜入路摘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基本无瘢痕形成,美容效果好。

  • 标签: 下睑结膜入路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并分组进行观察,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骨开颅术治疗)、研究组(43例患者采取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0.56%,明显比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5.35%低,统计学差异显著(x2=4.24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骨开颅术治疗比,应用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高,预后好,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滴眼液予以治疗的10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诺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体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而言,与诺氟沙星滴眼液相比,选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不仅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体征,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角膜炎 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用氯雷他定或在此基础上加用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与试验组,各70例。常规组患者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而试验组患者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2%。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之基础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较定仅给予氯雷他定的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盐酸奥洛他定 氯雷他定 过敏性结膜炎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效果可靠的矫治中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凹陷乳头两侧乳晕内设计制作去表皮菱形真皮组织,然后两真皮通过乳头下隧道交叉转移支撑内陷乳头。结果:2006/2008年共治疗双侧先天性乳头内陷2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乳头血运障碍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不影响乳房功能。结论:本法是矫治先天性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标签: 乳头/畸形 乳腺疾病/外科学 人类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8例手外伤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的手外伤修复手术,研究治疗组采用皮移植修复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手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24%和88.24%,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47%和67.6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研究治疗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72.56±10.73天)和住院时间(14.33±5.89天)均远远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时间(93.32±13.95天)和住院时间(19.17±7.37天)。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皮移植修复应用于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治疗效果明显,大幅度缩短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外伤 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是否造福于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人。材料与方法翻阅病人的住院记录,从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生活质量得分分别是77.5±10.4和72.1±10.8。接受游离皮修复重建的病人反馈咀嚼功能更好(p=0.039),而且他们的外貌和味觉功能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是,游离皮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手术费用。结论对患晚期口腔癌的老年病人接受游离皮修复应该谨慎。

  • 标签: 游离皮瓣重建 非游离皮瓣重建 晚期口腔癌 功能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用氯雷他定或在此基础上加用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与试验组,各70例。常规组患者仅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试验组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定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而试验组患者治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2%。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之基础组患者存在明显优势,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氯雷他定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奥洛他较定仅给予氯雷他定的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盐酸奥洛他定 氯雷他定 过敏性结膜炎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结膜炎患者96例(108眼),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雷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并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单纯的氯雷他定治疗方法,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将其与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氯雷他定 双氯芬酸钠 过敏性结膜炎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