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结果中血清分离胶的应用价值,并对生化指标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的健康受检人员66例,分组方法依据随机法为基准。运用普通玻璃管采血管的33例受检人员为参照组,运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的33例受检人员为研究组,最后比对各项生化指标结果结果经不同采血管后,研究组Glu、AMY、CK水平与参照组进行比对,组间差异产生,呈P<0.05。另外,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受检人员的K+、Ca2+、TP和ALP等指标,组间差异未产生,呈P>0.05。结论检验结果中实施血清分离胶可以使血液稳定性显著增强,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检验结果 血清分离胶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撷取的1130例受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前四项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1130例受血者,HbsAg、HCV-Ab、TP-Ab、HIV-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2%、1.33%、1.59%、0.18%,总阳性检出率为13.72%。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对患者四项血液传染指标实行检测,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输血 血液传染指标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骨牵引和皮牵引对股骨骨折患者手术指标、功能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股骨骨折患者采取投掷硬币法分成A组(术前实施皮牵引)和B组(术前采取骨牵引)。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109.34±11.26分钟)、术中出血量(383.64±115.26mL)、术后输血量(349.64±126.24mL)、住院天数(9.15±1.64天)、骨折愈合时间(14.35±2.37周)以及术后膝关节各项功能评分与B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术前无需行骨牵引治疗,采取皮牵引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骨牵引 皮牵引 股骨骨折 手术指标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189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5月30日,均给予尿液细菌培养,且对检查后阳性率、阴性率及细菌培养结果分布、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阳性率为36.51(69/189),阴性率为63.49(120/189)。189例受检人员经尿液细菌培养后排名第一为大肠埃希菌、排名第二为铜绿假单胞菌、排名第三为粪肠球菌。于大肠埃希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治疗中以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棒酸、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粪肠球菌治疗中以达福普汀药物的耐药性最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以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最高。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尿液细菌培养方法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疾病诊断中提供客观、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尿液细菌培养 泌尿系统感染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五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份本院体检中心对152例人员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乙肝两对半共检查人员11379例,其中大三阳78例,占0.68%;小三阳205例,占1.80%;一五阳53例,占0.47%;二五阳713例,占6.27%;单五阳(抗HBc阳性)280例,占2.46%,二四五阳250例,占2.20%,单二阳(抗HBc阳)3594,占31.58%。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是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科学规范的检测操作对保证日常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肝病毒 检测 表面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提高准确性,探讨一些有效措施,保证以后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情况,主要是检验的正确性。结果尿液检验正确率为92.72%,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6.25%,痰液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5.00%,粪便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2.61%,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4.35%,由此可见,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最高,粪便组织最低。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工作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技术、标本采集、运输等过程均可影响细菌检验质量,因此,严格掌握样本采集规范,保证样本运输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样本操作章程进行样本保存,从此保证细菌检验的质量。

  • 标签: 细菌检验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发病最多。多发生于10岁以下婴幼儿,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我区根据国家疫情网络直报对辖区手足口病患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2014—2016年1767例临床确诊病例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患者贫血类型进行快速分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66例贫血患者与同期在该院行检查检查的64名体检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贫血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将两组对象MCV(红细胞平均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作以比较。结果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对照组对象MCV分别为(105.8±7.5)、(115.8±8.1)、(89.9±6.8)、(88.2±3.7)fl明显高于缺铁性贫血患者MCV(63.2±6.7)fl(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DW指标水平分别为(22.3±1.3)、(20.3±2.3)、(18.3±1.6)、(17.6±2.1)显著高于对照组(14.2±3.2)(P<0.05)。结论贫血患者可以通过对照组观察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MCV、MCH、MCHC、RDW4项指标值变化情况快速预判贫血类型,引导临床快速进行下一步检查及诊断,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确保诊断准确性应取多项指标辅助诊断。

  • 标签: 贫血 贫血类型 血液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测在反映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病理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肾活检病理为评估金标准。在进行肾活检的同日清晨,取患者晨尿,并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测。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以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非增殖性病变为主和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尿沉渣所见包括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各种管型,也分为3类沉渣谱Ⅰ类以变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管型,伴蛋白尿;Ⅱ类呈少细胞、细颗粒或透明管型中镶嵌有核红细胞,伴大量尿蛋白;Ⅲ类少细胞、透明管型为主或其中嵌入几个有核红细胞,蛋白量少。比较不同病理改变的尿沉渣特点。结果肾小球增殖性病变为主20例中18例(90%)为Ⅰ类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为主9例中7例为Ⅱ类尿沉渣谱;小管间质性病变为主3例中2例为Ⅲ类尿沉渣谱。结论尿沉渣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损伤的部位和严重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沉渣 肾脏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提升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我院对60例门诊和28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血凝试验,对结果可疑病例,由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回访调查。结果220例住院患者,有185例标本合格,合格率是84.09%;60例门诊患者,55例合格,标本合格率91.67%。有30例不合格标本为标本量不足,占不合格总数的75%,8例偏多,占20%,2例凝块,占5%。40例可疑标本回访显示,20例患者正常吃药后接受标本采集,占50%,2例标本长时间放置,占5%,10例抽血不顺利,占25%,8例无影响因素,占20%。结论进行凝血试验时需要对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影响血凝试验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主要指的是按啊卵巢内存储卵泡数量和性质所决定的皮质区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功能。卵巢储备功能全面决定了卵巢反应性以及控制按性超促排卵成功与否。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为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指标临床研究情况,旨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 年龄 FSH E2 AMH 基础性窦卵泡数量 INHB FSH/L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多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血压指标回升时间、心衰控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指标回升时间、心衰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多巴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 血压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79例民众,所有受检者均行生化检验,同天抽取静脉血分别制作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葡萄糖(GLU)、总胆红素(TBIL)、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及谷氨酰胺转氨酶(GGT)等指标均低于非溶血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清蛋白(ALB)指标均高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血与非溶血标本尿酸(UA)与尿素(UREA)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干扰,检验工作人员开展生化检验时需严格按规定操作,规避标本溶血,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检验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结果,以便予以对应干预方法,促使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笔者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地区共2000名幼儿园儿童作为研究目标资料,对2000名幼儿园儿童均进行健康体检,统计2000名幼儿园儿童的缺铁、缺锌、缺钙、身高不达标、体重不达标、贫血、乙肝阳性的人数。结果2000名幼儿园儿童的健康体检结果中,儿童缺铁、缺锌、缺钙分别占7.00%、3.00%、8.00%,儿童身高不达标、体重不达标分别占1.50%、1.50%,儿童贫血占1.00%,儿童乙肝阳性占0.50%。结论本地区幼儿园儿童存在一定的缺铁、缺锌、缺钙的情况,另外,还有少数幼儿园儿童存在身高体重不达标、贫血、乙肝阳性的情况,需要加强重视。

  • 标签: 幼儿园 儿童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9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的90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患者,对比所有患者不同洁净度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段阴道患病的情况。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阴道洁净度为Ⅳ度的患者,其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的检出率远高于洁净度为Ⅰ、Ⅱ、Ⅲ度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56岁的患者其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阴道分泌物的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加特纳球菌以及滴虫,且年龄≥56岁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最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病原菌 检查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a41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结果412例平板运动试验共71例阳性,阳性率为17.2%,其中5例为假阳性(加做心得安试验,排除冠心病可能),假阳性率为7.0%,另有4例为假阴性,(加做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假阴性率为1.2%。结论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于筛查不典型或隐匿型冠心病是一种经济、简便、无创且准确性较高检查方法,但在操作时应尽量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因素的干扰。

  • 标签: 运动试验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的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 标签: 自愿咨询检查 性病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6月接受血凝试验检验的30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统计临床血凝试验检验结果偏差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检验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3000患者中总共有113例患者出现血凝试验检验质量偏差,同时所有患者均属于分析前因素导致。结论临床中必须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完善用人体系、培训体系、工作考核与监督体系,促使检验人员以及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能力的刀片持续性提升,根据科学的方式完成血凝试验检验任务,规避违规操作而导致的检验结果偏差,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血凝试验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育男性的精液质量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在不育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12例不育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精液,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和显微镜技术对精液的体积、PH值、精子密度、活力、活动率、精子形态等进行观察分析。回顾其分析结果,并按照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正常组和非正常组患者的精液的具体测定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3012例不育症男性的标本采集时间为(12.5±3.1)min、禁欲时间为(4.6±1.1)d,获得的精液呈乳白色、半透明、胶冻状,均无明显异常。经CASA检测,精液质量正常的患者1411例,占46.85%;精液质量异常的患者1601例,占53.15%。其中,精液质量正常组患者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以及正常精子比例均显著高于精液异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育症男性中,精液质量下降患者占比较高,通过多种形式的精子质量检测与分析,有利于提高男性不育的诊断率。

  • 标签: 不育男性 质量分析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