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瘫患儿分为A组10例和B组10例,均按照脑瘫跟腱术后康复流程训练,B组训练中增加振动疗法,均在石膏固定期间进行3周训练。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平衡仪统计。结果两组治疗后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0.01)。B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振动疗法对脑瘫跟腱延长术后早期治疗重要作用。

  • 标签: 痉挛型瘫痪 跟腱延长术 振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10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3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的排痰方式,实验组采取机械振动的排痰方式,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36例(67.92%),实验组咳嗽症状、气促症状、肺部湿罗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机治疗,观察组给予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2.35%(P<0.05);观察组排痰量、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排痰效果显著,并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分别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和联合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检查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显著高于DCE-MRI和DWI,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显著低于DCE-MRI和DWI(P<0.05);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DCE-MRI和DWI(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具有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使用两种检查方式联合诊断乳腺癌,能够使检查诊断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适宜广泛应用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中。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雾化吸入疗法。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肺功能指标做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EV1水平(184.73±15.37)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5.46±19.8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和Pa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19±0.4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0.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振动排痰机配合雾化吸入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施治,安全可靠,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肺功能恢复迅速,值得推广。

  • 标签: 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振动排痰机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胸外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护理提供经验教训。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5年9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就诊的需胸部外科手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原因,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管道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率2.40%,低于对照组2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6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1%,(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胸外科护理对策,通过重点巡视、注重术后镇痛、加强对家属的宣教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科室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例次。

  • 标签: 胸外科 非计划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我院治疗的胃肠外科手术后置管道的患者100例,根据管道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循证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管道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大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手术后置管的患者中使用循证护理,可以减少管道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管道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00例患者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采用VSD负压吸引术治疗。根据冲洗方式的差异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新型脉冲法,B组采用传统直冲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管道堵塞情况、VSD维持时间、VSD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支出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SD期间发生管道堵塞概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VSD持续时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P<0.05);VSD更换次数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创口愈合时间比较,A组明显短于B组;人均住院费支出情况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使用新型脉冲法对预防管道堵塞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持续引流时间,降低了更换率,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率,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脉冲法 负压封闭 管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