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在修复满意率、不良反应率、总体效率、治疗效果等方面与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成型技术能够提高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患者修复后牙列间歇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修复中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治疗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修复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与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口腔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 快速成型技术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与观察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7年的10月在我院接受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治疗的31例病患,给予入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及观察。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SAS、SDS量表评分低于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做好颈内动脉支架成型术的护理与观察工作,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能够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内动脉支架成型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98例我院口腔修复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并且分别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和常规方法进行固定修复,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8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例,总有效率为97.95%,高于对照组的75.51%,总满意人数为45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4例,总满意度为91.83%,高于对照组的69.38%,P<0.05,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口腔固定修复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提高医院的声誉,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固定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A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治疗的临床效用。方法将102例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按照诱导的药物不同分作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和MTA组各34例,氢氧化钙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Vitapex组选用Vitapex根尖诱导进行治疗,MTA组选用MTA根尖诱导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情况和诱导周期及成功率情况。结果MTA组患者牙周病变消失、红肿消退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皆比氢氧化钙组和Vitapex组短,且诱导周期和诱导成功率都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P<0.05)。结论对感染型畸形中央尖采取MTA根尖诱导成型术可有效缩短感染时间和诱导周期,提高诱导成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MTA 根尖诱导成型术 畸形中央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A根尖诱导成形术应用于感染型畸形中央尖治疗的临床效用。方法将102例感染性畸形中央尖患牙按照诱导的药物不同分作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和MTA组各34例,氢氧化钙组选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Vitapex组选用Vitapex根尖诱导进行治疗,MTA组选用MTA根尖诱导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感染相关指标情况和诱导周期及成功率情况。结果MTA组患者牙周病变消失、红肿消退及咀嚼功能恢复时间皆比氢氧化钙组和Vitapex组短,且诱导周期和诱导成功率都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组、Vitapex组(P<0.05)。结论对感染型畸形中央尖采取MTA根尖诱导成型术可有效缩短感染时间和诱导周期,提高诱导成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MTA 根尖诱导成型术 畸形中央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 标签: 外伤骨折 凝血功能 血常规 肝肾功能 机体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焦虑不良情绪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干预于对照组实施,观察组则以此为基础,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诊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临床用应价值显著。

  • 标签: 急诊 心理护理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产妇 危险因素 出血原因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肌收缩期及容收缩期的运动。方法:85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1周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TI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各支冠脉狭窄程度均〈50%)和冠脉狭窄组(35例,至少1支冠脉狭窄程度≥75%)。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收缩期运动呈梯度递减的抛物线样位移曲线,容收缩期运动呈现为以正向为优势的双向位移曲线或单正向位移曲线,收缩期峰值位移(Dsys)从二尖瓣环处向心尖段递减,容收缩期峰值位移(Divc)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递减。冠脉狭窄组Dsys的递变规律与对照组一致,但Dsys减小(P〈0.05),多个节段的Divc值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部分节段的Divc递变规律消失。此外,冠脉狭窄组患者中出现收缩后最大位移(Dmax)者较多。结论:冠脉狭窄时,Dsys及Divc均受影响,且多出现收缩后收缩现象。采用TTI定量评价左心室长轴运动可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组织追踪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等容收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珍珠母、栀子苷以及胆酸传统中药应用于脑缺血疾病治疗中的药理通路和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脑缺血模型小鼠100只,将其均分为黄芩苷组、珍珠母组、栀子苷组、胆酸组以及模型组,即每组各取20只。在其出现脑缺血后的2个小时内,分别予以对应药物治疗。1d后,分别提取其脑海马组织总RNA。采用与小鼠缺血相关基因芯片检测其基因表达谱变化,同时使用处理软件分别选择黄芩苷组、珍珠母组、栀子苷组、胆酸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选择通路信号,对不同组分的药效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黄芩苷组与模型组的差异基因数量为45条,珍珠母组与模型组为31条,栀子苷组与模型组为51条,胆酸组与模型组为55条。对四组分差异最相似的前2位信号通路可得出以下结论,栀子苷、胆酸及珍珠母三组在过程中均有存活、死亡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而黄芩组对A与G蛋白信号有调控功能,胆酸组对MMDA有依赖性的LTP调节。结论利用网络分析和组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中药的药理通路分析研究中,能够实现疾病模块和药物模块的对接,更系统、科学的对清开灵中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 标签: 黄芩苷珍珠母脑缺血药药理通路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取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以及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0例纳为本次参研对象,分析患者的心理反应,随机均分为两组,心理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完成相关的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变化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心理组效果更为显著,对疾病的正确认可率得到提升,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肺癌患者采取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降低焦虑以及抑郁负性情绪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肺癌 焦虑 抑郁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在体检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中随机抽取2200例,对其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200名体检者中,被检出患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症者共682名,所占比率为31.00%(682/2200);其中,50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率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者;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81%、16.13%、3.96%、11.73%,非高尿酸血症者骨质疏松、高血脂、肥胖症、高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1%、1.45%、0.72%、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血糖、血尿酸、血脂水平可伴随个体年龄增长而上升,而高尿酸血症与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存密切关系,临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力度,早期确诊、治疗,降低个体骨质疏松、高血糖、肥胖症疾病发生率。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骨质疏松 高血糖 肥胖 健康体检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用在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2组,50例/组。单月就诊--对照组(常规护理),双月就诊--观察组(循证护理)。将两组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更轻,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降低并发症严重程度。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痔手术后排便困难患者实施耳穴埋豆联合灸天枢穴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痔手术后住院治疗患者12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天枢穴进行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排便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排便改善情况显著比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手术后排便困难患者采取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天枢穴位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

  • 标签: 痔手术后 耳穴埋豆 灸天枢穴等 排便困难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NP(B型钠尿肽)和IL-6(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5例CHF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作为研究组,均行BNP、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与其BNP、IL-6、IL-1β、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BNP(632.22±423.68)ng/L及IL-6(9.31±5.69)ng/L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FⅣ级患者IL-6(34.52±18.68)ng/L、BNP(1158.51±393.29)ng/L指标测定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Ⅲ级(P<0.05);治疗后IL-6(4.26±1.23)ng/L、IL-1β(12.23±5.27)ng/L、TNF-α(24.26±10.24)ng/L、BNP(102.67±34.29)ng/L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低(P<0.05)。结论CHF患者BNP、IL-6水平较正常人群高,且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水平增加,经药物治疗后可有效缓解。

  • 标签: BNP IL-6 充血性心力衰竭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对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入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并分别为其采用降糖药、降糖药+沙参麦冬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肺部感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与降糖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治疗其肺部感染。

  • 标签: 沙参麦冬汤 降糖药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随机分组,就全身麻醉方法(n=40,参照组)及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n=40,研究组)实施后对患者呼吸道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免疫功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方法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后者术后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低,且患者各项免疫指标较正常,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将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实行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研究对其血清FSH、LH、E2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浏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妇产科门诊和住院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60例均纳入资料数据研究中,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组,1组纳有30例,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予以观察组患者,计算2组患者入组之前、治疗之后的血清FSH水平数值、血清LH水平数值、血清E2水平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血清FSH水平数值、血清LH水平数值、血清E2水平数值和对照组患者计算数值对比,出现P<0.05结果,形成数据对比的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督脉合肾俞、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可改善其血清FSH、LH、E2相关激素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督脉合肾俞 志室穴隔姜蒜灸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FSH LH 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