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年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情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在35岁以上的宫颈癌患者3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病程,并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依据观察组的复发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青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病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复发率为52.50%(21/40),复发时间为(10.01±2.42)个月;3年的OS为77.50%(31/40),中位生存时间为28.41个月。观察组40例中复发21例、未复发为19例,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宫颈浸润深度和盆腔淋巴结转移人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青年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手术治疗后表明青年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中需引起重视。

  • 标签: 青年宫颈癌 术后复发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复发情。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对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降低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均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有效。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治 三联疗法,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67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患者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丽珠胃三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优于对照组且前者复发率低于后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美拉唑及丽珠胃三联于消化性溃疡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减少复发概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奥美拉唑 丽珠胃三联 疗效
  • 简介:摘要针对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内科救治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探讨。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突发脑溢血患者,根据患者的救治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流程神经内科救治,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内科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脑溢血患者行急诊内科救治,救治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突发脑溢血 急诊内科 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急救以及护理后,57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是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强化急救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抢救、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急救心肌梗死 突发室颤 急救工作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就门诊就诊患者突发意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文献查询,以求实证,并结合临床经验,综合考虑,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35个门诊就诊突发意外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可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 标签: 循证医学 门诊病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导诊过程中,对突发事件如何进行正确的应急处理,以获得更多抢救时间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内科导诊护士把自己在临床从事20余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应用于候诊时发生突发事件的患者中,回顾性总结抢救128例急性突发事件的护理体会。结果其中116例患者安全送入专科病房,12例转入上级医院救治,未有1例因候诊时观察不利而导致延误抢救。结论通过导诊护士的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措施,即能让导诊工作井条有序,又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导诊护士 就诊 突发事件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应急管理在突发传染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及时制定护理应急管理方案,储备相应的物资,将每个护理岗位、护理环节的责任明确,对护理资源合理调配。结果①实施加强护理应急管理后(97.50%)的护士满意度高于实施前(87.5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加强护理应急管理后(1.25%)的差错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1.25%),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在突发性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医院需及时制定护理应急方案,有秩序的开展救治工作,提高治疗效果,阻断传播源。

  • 标签: 护理应急管理 突发传染病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国内各类大型环境破坏事故逐步增多,变成威胁到民众自身健康、毁坏生态环境相关的要素,已经极大地约束到了国内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现阶段,国家已经迈进了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的多发阶段。创建突发型环境卫生一类事故相应的紧急系统即构建健全、标准的城镇环境卫生一类系统的关键构成版块,还是考量城市内部基本设备层次与社会监管特性的关键标识。

  • 标签: 调研 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6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联合采用高压氧方法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纯音测听气导(30.52±0.61)dB、生活质量(93.41±0.64)分、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将高压氧应用到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听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耳鸣 纯音测听气导
  • 简介:摘要自从2002年非典爆发以来,我国的甲型H1N1、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多数人群被普遍感染,对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故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再次成为国家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点所在。本次研究则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对其应对策略实施分析,并做出综述。

  • 标签: 应急物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储备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急救护理在老年患者夜间突发哮喘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夜间突发哮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综合急救护理,对护理效果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0%、96.67%,统计学有差异(X2=4.043,P<0.05),护理期间,两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老年患者夜间突发哮喘予以综合急救护理,提高了护理有效率,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具体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夜间突发哮喘 综合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30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分析,探讨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对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急诊科自2016年1月至12月处置突发事件成批伤员过程中分诊鉴诊、建立静脉通道、转运交接等环节的效率,并对全部参与事件处置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于培训前后测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评分,然后统计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处置效率,最终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干预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置突发事件相关制度、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提高,但通过两个月的培训,对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的效率无明显影响。结论护士的自我效能提高能够对护士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是影响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护士 自我效能感 突发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心理干预联合耳部按摩的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联合组患者联合耳部按摩,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联合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4.3%高于单一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77.1%(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耳部按摩对治疗突发性耳聋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接受。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心理干预 耳部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我院就诊的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听力水平复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听力水平复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5%,高于对照组的72.3%(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可以进一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初诊治疗突发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单侧突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鼓室注射组(60例)除常规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治疗外,行鼓室注射地塞米松,隔日一次,连续治疗3次;全身用药组(60例)除常规治疗外予以静脉滴地塞米松,治疗10天,所有治疗结束1周后复查听力,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鼓室注药组总体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0%、18.3%、20.0%和36.7%,全身用药组总体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1.7%、20.0%、21.7%和30.0%,两组间疗效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初诊治疗突聋与全身激素治疗的疗效相当,两者均可作为突聋的基础治疗。

  • 标签: 鼓室注射 突发性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为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工作,使用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进行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且两种治疗方法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患者的恢复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地塞米松 甲泼尼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急腹症的主要表现症状是急性腹痛,特点是起病比较急促、变化方式多、病情进展比较快、病情一般会向着加重的方向进展,若是抢救不及时,耽误治疗时间,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时长,并且很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基层医院中收治的急腹症的诊治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

  • 标签: 医院 外科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突发性耳聋伴耳石症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石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耳石症患者采用整体护理进行干预,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负面情绪,还可提升生活质量,对改善治疗预后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耳石症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理确诊情况予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2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瘤肿、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几种类型。4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腺叶切除+峡部切除、甲状腺局部切除等。结论病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确诊手段。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病理确诊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