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用即刻种植法和常规种植法进行牙齿修复的效果。方法此次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牙齿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其种植方式分组为对照组常规种植法,观察组即刻种植法,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修复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修复时选择即刻种植法的效果显著,使用安全性高,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即刻种植法 常规种植 牙齿修复
  • 简介:摘要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相关口腔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效方法。实现了对临床常见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口腔问题的高效处理,当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克服了传统口腔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保证了现代口腔修复效果。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当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新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口腔种植 修复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义齿种植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义齿种植口腔修复患者8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义齿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和修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5%,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牙齿功能恢复时间为(5.27±1.2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2±2.23)d,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义齿种植修复在口腔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颌面部功能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义齿种植 口腔修复 颌面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4例牙列缺损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牙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修复。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8例,占66.67%;有效8例,占29.63%;无效1例,占3.7%;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患者27例,治疗显效17例,占62.96%;有效7例,占25.93%;无效3例,占11.11%;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缺损修复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的预后,对患者日后的美观度、使用度都较传统的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上前牙缺失伴骨缺损的种植修复方法与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创伤性上前牙缺失伴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牙缺失2颗及以下37例,3颗及以上25例,给予种植修复处理,共植入ITI种植体109枚,其中有32例采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与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牙槽嵴成骨检查,62例患者中均种植体与周围骨面结合,其中43例牙槽嵴骨完全覆盖种植体愈合帽,19例部分覆盖。6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种植体修复牙体为2颗,有1颗掉落,其他均修复良好。结论种植修复治疗可以对创伤性上前牙缺失情况进行显著修复处理,并对其余牙齿无损伤,能够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创伤性 上前牙缺失 骨缺损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修复,观察组用口腔种植修复;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使用功能性高、临床治疗效果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牙列缺失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效果显著,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美观度均可得以改善,并具有极佳的固定度。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失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先天性缺失牙患者按照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分成A组和B组,32例/组。A组采取正畸联合种植的治疗方案,B组单纯采取种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各项功能。结果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B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评分为(10.25±1.05)分,语言功能评分为(11.26±0.13)分,较B组更高(p<0.05)。结论正畸与种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失牙疗效令人满意。

  • 标签: 正畸 种植 先天性缺失牙
  • 简介:摘要牙周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种植技术不断发展,为众多牙齿缺失的成年人提供了种植牙的的机会。目前,口腔种植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很多牙周状况不良的患者都选择种植修复,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在牙周病患者种植牙的过程中,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确保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促进后期康复。

  • 标签: 牙周病 口腔种植牙 护理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从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抽选70例,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探讨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从治疗的成功率上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X线投影测量,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治疗口腔正畸患者可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正畸 微型种植体支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成人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成人口腔正畸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患者行以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研究组行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NA角度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磨牙位移以及上中切牙凸距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同时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成人口腔正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接受口腔种植术治疗的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给予微创术翻瓣技术治疗)与治疗组(给予微创术不翻瓣技术治疗)2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组口腔种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与激素使用时间、术后肿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创术不翻瓣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术中,具有种植成功率高,术后肿痛消除时间短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创术不翻瓣技术 口腔种植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MIS种植牙技术对牙齿缺失的修复情况。方法使用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4年所种植的41个种植牙对28例缺牙患者进行修复,然后对他们的修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8例缺牙患者种植笔者所在医院使用MIS种植牙技术所种植种植体之后,经6~8年的随访调查,牙齿被成功修复的概率为86%。结论使用MIS种植技术所种植的牙齿种植成功率高,并且具有种植方法简单、代价小等特点。但是要获得更高的种植成功率,不仅需医生具有高超的种植技术,还需要患者在种植前和种植后均给予积极的配合。

  • 标签: MIS 种植体 修复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差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中可有效减小非矫治牙的移位,控制磨牙,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理想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种植支抗进行口腔颌面部矫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作为分析对象,选取时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以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平分为2组,其中25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而另25例给予常规矫正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支抗作为一种有效的强支抗,因良好的稳定性且不依赖患者合作,将会促进其在正畸矫形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 标签: 种植支抗 口腔颌面部矫形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种植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行口腔种植体植入术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配合以及护理要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成功率、咬合功能、发音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成功率为94.29%(33/35),对照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成功率为74.29%(26/35),实验组患者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咬合功能评分为(78.64±5.49)分、发音功能评分为(76.49±5.69)分、护理满意度为(88.97±8.86)分,对照组患者咬合功能评分为(70.24±3.16)分、发音功能评分为(70.54±6.96)分、护理满意度为(78.66±8.49)分,实验组患者咬合功能、发音功能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干预对于口腔种植体植入术的成败具有密切联系,可提高种植体植入成功率,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手术配合 口腔种植体植入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牙周病种植牙手术前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本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治疗的100例牙周病患者电脑随机分成2组,50例/组。一组术前术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观察组),一组术前应用碘甘油(对照组)。对比两组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牙龈指数以及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牙周袋探诊深度为(4.09±0.68mm),牙齿松动度为(1.10±0.18°),牙龈指数为(1.21±0.32),术后感染率为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病种植牙手术前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牙周病 种植牙手术 盐酸米诺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以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牙列缺损病人120例进行治疗,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6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观察组病人的美观满意度为96.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病人的65.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45%。对照组与观察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效果良好,治疗效果佳,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大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损 美学观察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失患者咀嚼功能及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失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口腔种植修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修复,观察分析两组美观度及咀嚼功能。结果修复后观察组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美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修复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可有效恢复牙列缺失患者牙齿咬合关系,提高义齿的固位及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且使用舒适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失 咀嚼功能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区微创骨挤压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mm(4.8~7.6mm)。进行微创骨挤压技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mm(2~5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不良自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骨高度平均增加2.3mm(1.8~3.7m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mm(1.0~1.7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手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可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上颌窦区 后牙种植 微创骨挤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应用口外弓加强支抗的对照组相比,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后观察组的磨牙移位(2.78±0.76)mm<(4.05±1.28)m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4.08%<12.24%)相对更低(P<0.05),而上中切牙倾角(27.49±4.19)°>(11.41±3.18)°和上中切牙凸距差(4.08±1.16)°>(2.18±1.25)°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5.92%>79.59%)相对更高(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对于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支抗 稳定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