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平引起脑电图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40例单用氯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前后脑电图(EEG)检查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测定,并对EEG改变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氯平引起EEG改变率为90.0%,EEG异常改变与性别、病程、亚型、剂量无关,与疗效有关,改变程度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改变愈明显,疗效愈好。结论氯平引起脑电图改变显示了药物在大脑皮层中的作用和分布情况,对此进行分析能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氯氮平 脑电图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平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34%vs31.03%,P<0.05)。结论奥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均有较好效果,二者皆有着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但比较而言,奥平治疗本病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其可进一步减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癫痫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奥平药物治疗,阶段性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82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四周后,通过PANSS表评定,患者偏执及妄想观念、幻觉、行为紊乱、日夜节律紊乱因子明显降低,此外通过TESS表评定,共有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4.39%。结论奥平治疗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效果,虽有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用药价值。

  • 标签: 奥氮平 病毒性脑炎 精神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奥平治疗强迫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精神心理门诊诊治的82例强迫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0%(36/41)及69.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个月时,观察组的HAMA及Y-BOC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有消化道反应以及胃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P>0.05)。结论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合并奥平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迫症 盐酸帕罗西汀 奥氮平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奥平治疗强迫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精神心理门诊诊治的82例强迫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0%(36/41)及69.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2个月时,观察组的HAMA及Y-BOC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均有消化道反应以及胃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P>0.05)。结论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合并奥平治疗强迫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迫症 盐酸帕罗西汀 奥氮平 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培酮、奥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比较。方法:选取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在 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服用奥平 ) 和对照组( 服用利培酮 )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出现泌乳、静坐不能、失眠以及头痛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观察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口干、嗜睡以及发胖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通过使用利培酮与奥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药物 对精神分裂症均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有所差异,临床的主治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 用药治疗。

  • 标签: 利培酮 奥氮平 首发精神分裂症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平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痴呆伴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奥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BEHAVE-AD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BEHAVE-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乏力、肝功异常、嗜睡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失眠、激惹、锥体外系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奥平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同时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老年痴呆 精神行为障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76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奥平组采用奥平进行治疗,奎硫平组采用奎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精神障碍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阳性、阴性症状评分。结果奎硫平组精神障碍治疗效果和奥平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干预前两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阳性、阴性症状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奥平与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效果相似,安全性相似,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奥氮平 奎硫平 老年期精神障碍 效果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奥平与利培酮在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群中选取156例纳做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盲选分2组各78例,称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奥平、利培酮治疗。结果观察组PANSS指标调节效果更优,对照组稍逊;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23<34.62%),P<0.05。结论奥平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老年期 精神障碍 奥氮平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平与利培酮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按照11比例随机划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诊58例老年痴呆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奥平治疗与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w(周)、治疗后8w(周)BEHAVE-A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w(周)BEHAVE-AD总分及治疗4w(周)行为紊乱、攻击行为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比利培酮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奥平具有较高治疗价值。

  • 标签: 奥氮平 利培酮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抑郁症治疗中联用奥平、氟西汀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68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32例单独以氟西汀展开治疗为单药组,36例以氟西汀、奥平联用的方案展开治疗为联药组,对照两组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药组HAMD、HAMA评分明显比单药组低,联药组实现了94.44%的总有效率,与单药组的75.00%对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3.89%、12.50%出现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于氟西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奥平可使疗效提升,但不会使不良反应有明显增加,可积极对此治疗方案进行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奥氮平 氟西汀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米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每晚1次,根据患者病情,每日剂量增至20mg;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平片15mg,每晚1次,1周后剂量增至30mg。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个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SI)、副反应量表(TE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CG-SI评分、睡眠结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SS、HAMD、PSQI评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有效率为7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睡眠改善优于单独使用西酞普兰。

  • 标签: 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在临床之中,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正成为临床的重大挑战,这类感染因缺乏疗效肯定的相关治疗药物,患者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加强该类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刻不容缓。CRE为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以及广泛耐药菌,近些年呈现处增多的趋势,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CRE耐药机制主要是对青霉烯酶产生,会使得患者处在无药可用。CRE多数发生在ICU,因此患者的预后差,目前并未发现理想的治疗方案,且应用的药物也十分有限。本次研究主要是对CRE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以及相关的治疗对策展开分析,了解最新的研究。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细菌感染 治疗 碳青霉烯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嗪与柳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具体研究数据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基础数据,分组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42)以及观察组(n=42),对照组使用柳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联合柳磺吡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饮食、睡眠以及精神状态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美沙拉嗪与柳磺吡啶联合治疗的方式,可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升,缓解服药中的不良反应,效果理想。

  • 标签: 美沙拉嗪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平对重症抑郁症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精神科收治重度抑郁症患者26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9.62%,高于对照组8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选择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减分率进行评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减分情况8周末(9.78±1.31)优于对照组(13.8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氟西汀联合小剂量奥平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对于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进行控制,并且提升患者抑郁量表的减分率,而且药物治疗过程中没有严重不良反映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氟西汀 小剂量奥氮平 重度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女性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口服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奥平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6、8、12周后(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平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女性难治性抑郁症可及时减轻患者抑郁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难治性抑郁症 奥氮平 艾司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与氯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对60例躁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两组,使用碳酸锂进行治疗,分别合并利培酮或氯平进行治疗,共治疗八周,对比两组的躁狂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接受至后,对比BRMS评分,治疗后的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可是组件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够治疗躁狂症,两种治疗没有优劣差异性,BRMS减分情况来看,治疗1周时的氯平组比利培酮组要更加明显,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与氯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躁狂症 利培酮 氯氮平 碳酸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齐拉西酮与奥平治疗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这6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B组33例患者接受奥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33例患者与B组3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BRPS评分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中齐拉西酮与奥平疗效相似,齐拉西酮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齐拉西酮 奥氮平 老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碳酸锂与氯平联合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碳酸锂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平进行治疗。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以及治疗后8周TESS得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与氯平联合应用治疗躁狂症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