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对比。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8年3月开展本次研究,在研究期间总共选取20例酒精性肝硬化、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0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借助调查问卷与临床检查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特点包含外周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数据。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相对于其他三种疾病患者而言数据差异较大,统计学结果有意义。所有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均处于50%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最高,其次为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INR异常率最高(60.0%)。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相对于其他多种肝硬化而言临床特点突出,需要在临床中高度重视酒精性肝硬化,提高临床干预水平。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丙型肝炎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差异。方法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择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及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采用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探究两组患者超声表现差异。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肝脏形态失常的比例为46.0%,不规则回声增强比例为52.0%,肝被膜锯齿状比例为44.0%,高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患者弥漫回声增强的比例为48.0%,低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以及脾脏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右肝斜径为(123.6±15.0)mm,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右肝斜径为(140.4±21.2)mm。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形态失常、不规则回声增高以及肝被膜锯齿状。酒精性肝炎的表现为弥漫回声增强。且酒精性肝炎患者的右肝斜径相对较大。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超声表现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对症护理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对其实施对症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40例肝硬化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达92.5%(37/40)。结论对症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对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作为肝炎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肝炎组,临床特征中肝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肝炎组,脾肿大、腹水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肝炎组,肝炎组患者GGT、AST/ALT、ALP均明显低于酒精组,两组患者的胆石症、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肝炎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酒精性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二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的差异针对性的采取防止措施,缓解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应用彩超鉴别诊断分析。方法A组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健康体检过程中收治的6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所选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健康体检过程中收治的6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两组均实施彩超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右肝斜径、右肝厚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被膜锯齿状、不规则回声增高、回声弥漫性增强、形态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彩超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应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各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设为A组与B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诊断特点,对A组与B组的超声征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的胆管壁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分别为28.33%、36.77%,B组的分别为63.33%、71.67%;A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的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肝脏形态缩小、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65.00%、81.67%、61.67%,B组的分别为31.67%、48.33%、26.67%,A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表现呈现出较大的区别,可作为临床鉴别依据。

  • 标签: 超声 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虫类中药治疗肝硬化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接受西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虫类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各35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类中药治疗肝硬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 标签: 虫类中药 肝硬化 肝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45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开展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体重、24h尿量、腹围以及尿钠水平有显著改善,清蛋白与总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血清肌酐、尿素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难度较高,腹水超滤回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难治性腹水 药物 腹水超滤回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对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有53例患者的腹水情况得到控制,顺利出院,有3例患者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显著,放弃治疗主动出院。2例患者因肝肾综合征抢救无效死亡。结论肝硬化腹水临床中使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内容能够让患者的并发症几率下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0例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性防治。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肝硬化辨证施治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结果经临床诊断,辨证施治,2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使肝硬化治疗更具针对性,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肝硬化 中医 辨证施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手术治疗。方法我院选取96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对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A组45例,B组30例,C组21例。对9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结果A级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治愈率为93.33%,B级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治愈率为86.67%,C级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治愈率为76.19%,不同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A级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B级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治愈率为30%,C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不同肝功能分级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合并肝硬化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疾病越严重治愈率越低,出现死亡率和并发症机率越高。

  • 标签: 肝硬化手术 胆石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各自34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4.1%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6.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2.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肝硬化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方式;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好转率分别达到了85.5%与73.8%;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8%与78%。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可知,两组之间的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可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升,这种方法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目的:对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C主要好发于中年女性,主要并发症有肝内胆管结石、干燥综合征,血清ALP、GGT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多为晚期肝硬化。结论:抗线粒体抗体是PBC有价值的检测指标,常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肝脏病理学检查有利于诊断。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诊断 人类
  • 简介:目的:研究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肠道菌群失调的肝硬化患者给予思连康治疗,与应用吗丁啉、表飞鸣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在治疗后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改善,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思连康治疗并发肠道菌群失调的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思连康/治疗应用 肝硬化/药物疗法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所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患者共50例,对其试行心理护理干预,借助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与其离院的前一天,测试他们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分,再此基础上比较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在受到干预前后所发生的变化。结果该50例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他们在精神病性、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及躯体化等六个因子的分值都比常模(P<0.05)要高,六个因子在受到干预之后,其有着极为明显的分值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程长,预后差,对于患者而言,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心理健康情况,对其健康及医疗护理工作都十分有利。

  • 标签: 心理护理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采用中药敷脐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均为我院脾胃病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中药敷脐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24h尿量和腹围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增加24h尿量,改善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敷脐 肝硬化腹水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