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术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术中、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术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胃或肠腔极度扩张,大量胃内容物或粪便积聚在胃或肠腔内,需要给胃或肠腔减压时,过去我们常使用吸引头或吸引接26或32号引流管将胃或肠腔内容物吸出,但在吸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吸引被胃内容物或粪块堵塞,需要反复冲洗吸引头或更换吸引连接管,不仅污染机会增加,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性麻醉机呼吸回路来协助排出胃或肠腔内容物的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醉学/仪器和设备 一次性设备 肠梗阻/外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启瓶器的情况下应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开启粉剂药瓶铝制切迹的实用性及方法比较。方法应用两种方法使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开启铝制粉剂药瓶内口,将两种方法与普通启瓶器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便于在无启瓶器的情况下进行启盖、配药,且时间花费与启瓶器耗费时间无大的差别。用第一种方法操作简单,护士容易掌握且熟练度高,但容易划伤手指;第种方法操作也容易掌握,但不容易划伤手指。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无启瓶器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巧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做粉剂药瓶启瓶器,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小问题。

  • 标签: 启瓶器 注射器针帽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4—2016年3年间发生职业暴露并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的40名医务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0名医务人员中,护理人员占65.00%,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工龄小于5年的医务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集中人群;清理锐器废物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环节。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职业防护制度,规范操作,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醉呼吸回路(anestheticbreathingcircle)是将麻醉机的气体输出口与病人呼吸道相形成一个回路,称为麻醉呼吸回路。通过麻醉呼吸回路将新鲜气体和吸入麻醉药输送到病人的呼吸道内,并将病人呼出的气体排除到体外。本文旨在紧闭回路吸入麻醉设备要求及实施。

  • 标签: 紧闭回路吸入麻醉 设备要求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感染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 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性包皮环切缝合行包皮环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包茎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选择传统包皮环扎术治疗)和实验组(70例,选择一性包皮环切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性包皮环切缝合行包皮环切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包皮环切手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手术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一性包皮环切缝合与传统术式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前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包茎与包皮均过长的148例患者分成一性包皮环切缝合组与传统术式组,74例/组,分组的依据是选择的手术方案不同,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出血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缝合组在术后出现感染、出血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几率为13.51%(10/74),传统术式组为29.73%(22/74),显著的高于缝合组,差别有差异(P<0.05)。结论一性包皮环切缝合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且安全,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整体临床效果更加。

  • 标签: 包皮环切缝合器 并发症 传统术式术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聚糖( Biglycan, BG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方法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及 Western blot法 检测 BGN在瘢痕疙瘩组织及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 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与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与瘢痕疙瘩旁 正常皮肤组织比较, BGN 在瘢痕疙瘩组织 中表达增高; 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 , BGN 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和外液 中表达增高。结论 BGN 可能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二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