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并归纳 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挑选 90 例 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研究,并挑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 90 例最为对照组纳入研究,纳入时间均为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1 月,分别进行超声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患者 IMT (颈动脉后壁处内 - 中膜厚度)值以及斑块积分,并分析两组患者硬斑、软斑与复合斑等不同病理分型的检出情况 。 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 IMT 值与斑块积分分别为( 1.31±0.09 ) mm 、( 1.85±0.24 )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 0.65±0.11 ) mm 、( 0.84±0.25 )分,数据经软件分析显示 P<0.05的检验定论,对比意义显著; 冠心病组患者的硬斑、软斑与复合斑的检出率分别为 80.00% ( 72/80 )、 12.22% ( 11/80 )、 4.44% ( 4/80 ),正常人硬斑、软斑的检出率分别为 3.33% ( 3/80 )、 1.11% ( 1/80 ),无复合斑检出,两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较大,析显示 P<0.05的检验定论,对比意义显著。 结论:对 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有效通过 IMT 值与斑块积分结果进行 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并对硬斑、软斑与复合斑等不同病理分型进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斑块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往临床中难以发现的疑难杂症也逐渐被发现,并得到了细分与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女性而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其生产后常见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对以后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早期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 经会阴超声 (transpe rineal ultrasound,TPUS ) 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 标签: 经会阴 超声诊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性激素及关联抗体在诊断不孕不育中的检测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75 例不孕不育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 设为研究组 ) , 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 75 例健康女性作为参照对象 ( 设为对照组 ) ,两组受试对象均行 性激素及关联抗体 检测,对比两组雌二醇 (E 2 ) 、孕酮 (P) 、睾酮 (T) 、黄体生成素 (LH) 、泌乳素 (PRL) 等性激素水平及抗精子抗体 (AsAb) 、抗心磷脂抗体 (AcAb) 、抗卵巢抗体 (AoAb) 、抗子宫内膜抗体 (EmAb) 等免疫性抗体阳性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 E 2 水平 (50.24 ±3.1 )pg/mL 显著低于对照组 (66.27 ±4.09 )pg/mL ,研究组患者 P (1.69 ±0.37 )ng/mL 、 T (1.24 ±0.22 )nmol/L 、 LH (19.72 ±3.06 )mIU/mL 、 PRL (30.06 ±4.42 )ng/mL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43 ±0.25 )ng/mL 、 (0.92 ±0.13 )nmol/L 、 (11.05 ±2.24 )mIU/mL 、 (16.72 ±1.18 )ng/mL ,研究组 患者 AsAb 、 AcAb 、 AoAb 、 EmAb 等免疫性抗体阳性率 (26.67 % )、 (14.67 % )、 (13.33 % )、 (24.00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00 % )、 (0.00 % )、 (0.00 % )、 (2.67 %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不孕不育患者 与健康女性性激素及免疫性抗体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提示 性激素 联合相 关抗体 检测 有助于 女性不孕不育症的诊断

  • 标签: 性激素 关联抗体 不孕不育 诊断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其实施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 6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 2017年 9月至 2018年 12月在我院及湖州中心医院进行诊治,共计 66膝,为所有患者实施关节镜检查、 MRI及 CT检查,对比分析 MRI、 CT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特异性为 90%、敏感性为 91.07%、准确性为 90.91%、阴性预测值为 64.29%、阳性预测值为 98.08%。 CT检查特异性为 60%、敏感性为 82.35%、准确性为 77.27%、阴性预测值为 50%、阳性预测值为 87.50%。 MRI检查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 CT检查( P<0.05),两种检查方式敏感性差异不显著( P>0.05)。 MRI半月板损伤总检出率明显高于 CT检测( P<0.05), MRI 0级损伤检出率低于 CT检查、Ⅲ级损伤检出率高于 CT检查( P<0.05),两种检查方式 I级、Ⅱ级损伤检出率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 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显著提高损伤检出率。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核磁共振影响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 2016年 10月到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2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置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 200例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以及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积分结果显示,≤ 1分患者 21例, 2~20分患者 36例, 21~40分患者 67例,≥ 40分患者 76例。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其血清胆红素水平越低,尿酸水平越高,不同严重程度患者检验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检验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尿酸水平可以有效诊断冠心病,同时可以判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对患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故该种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胆红素 尿酸 冠心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盆腔瘀血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相关性。(相似)方法:对 112 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行阴道彩超检查,按超声诊断分级例患者超声诊断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的分别为 62 人、 27 人、 23 人,患病病程与静脉内径呈正相关,症状积分、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与超声诊断分级呈正相关, BMI 与超声诊断分级呈负相关。结论: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底静脉曲张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分级与上述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相似)

  • 标签: 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 盆腔瘀血综合征 超声诊断分级 临床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20 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 (MRI) 和 MRI 扩散张量成像诊断 (DTI) ,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 ADC 值、 FA 值、纵向本征值 (λL) 、横向本征值 (λT) ,并对比 MRI 和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ADC 值、 λL 值、 λT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 FA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 DTI 诊断 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 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 MRI 诊断 ,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MRI 扩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慢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良好,不仅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较高,且还能对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从而能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 标签: MRI 扩散张量成像 脊髓型颈椎病 慢性脊髓损伤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 (R)、凝血形成时间 (K)以及最大振幅 (MA)在脑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脑梗死急性期 95例与脑梗死恢复期 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 FIB、 R、 K、 MA水平,并比较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 (P<0.05),并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FIB、 R、 K、 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各时相 FIB、 R、 K、 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呈随时间递减趋势。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明显升高,可动态监测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辅助临床诊断,并可根据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脑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 纤维蛋白原 凝血相关指标 脑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LR)、血清淀粉样蛋白 A( SAA)、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2017年 10月医院收治的 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 57例)与感染组( 79例),同时选取同期 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 NLR、 SAA、 hs-CRP水平,应用 ROC曲线分析三种指标早期诊断价值,并观察入院 30d内感染组死亡率,评估三者预后价值。结果:感染组死亡率 35.44%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14.04%( P< 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NLR、 SAA、 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 0.05),且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 P< 0.05); NLR、 SAA、 hs-CRP早期诊断临界值分别为 11.78、 259.76g/L、 34.14mg/L,其中 NLR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 SAA;死亡组 NLR、 SAA、 hs-CRP水平均较生存组高( P< 0.05)。结论: NLR诊断价值较高,检测三者水平有利于早期临床诊断,及时治疗,并为预后评估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清淀粉样蛋白 A 超敏 C-反应蛋白 高血压脑出血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血清降钙素原 (PCT)指标检验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组患儿均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血清降钙素原 (PCT)指标进行检测,对比 3组患儿的 hs-CRP、 SAA、 PCT检测水平和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儿的 hs-CRP、 SAA、 PCT检测水平比较 ,A组、 B 组的 hs-CRP、 SAA、 PCT、明显高于 C组,且 A 组高于 B组,差异符合统计学理论意义 ( P < 0.05) 。 A组、 B组、 C组的 hs-CRP、 SAA、 PCT检测结果比较,很明显 C组的 hs-CRP、 SAA、 PCT检测的结果明显优于 A组、 B组,其中 B组较之 A组, B组的效果优于 A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结论:联合检验 hs-CRP、 SAA、 PCT指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虽然在感染的诊断方面, hs-CRP、 SAA和 PCT都是非特异性感染指标,但是通过这些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的组合使用,在医学上也可以获得快速的、特异性的辅助诊断,在必要时再结合血培养结果,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判断感染类型,还能避免抗生素滥用,从而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 [1]。

  • 标签: hs-CRP SAA PCT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CT对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价值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2016 年 5 月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 患者113例,根据手术以及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穿孔性阑尾炎组( 65例)和穿孔性阑尾炎组( 48例)。 结果 在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盆腔炎改变、阑尾周围炎(轻- 中度)以及阑尾周围炎(中 - 重度)的 CT 征象中穿孔阑尾炎与非穿孔阑尾炎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对穿孔性阑尾炎诊断时阑尾腔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周围脓肿以及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的特异性较高,阑尾周围炎(中 - 重度)的敏感性较高;非穿孔阑尾炎患者 CRP 低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 P < 0.05 )。 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在CT 征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术前诊断时可以采用 CT 诊断对患者是否存在阑尾穿孔进行一定的判断,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阑尾炎是否穿孔诊断

  • 标签: CT诊断 穿孔性阑尾炎 非穿孔性阑尾炎 临床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脂质运载蛋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