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我院急救中心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共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2例,由于早期处理得当,除4例在到达现场时患者已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外,其余均抢救成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总结归纳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共有23例心源性休克,31例心力衰竭,另外75例患者为心律失常,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症状、焦虑不安、恐惧担忧情绪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121例患者抢救成功后送入病房继续接受治疗和观察,抢救成功率为93.79%。结论通过有效的急诊护理手段,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通过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为医生的抢救争取时间,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40例,均实行急诊护理,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取的患者中有7例为心源性休克,有9例患者为心力衰竭,有2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以及急诊护理后,有38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达到95.00%。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实行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心内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诊断为心肌梗塞的患者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急性期护理干预和稳定其护理干预,稳定期护理干预系统划分为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结果经过我院的观察和护理之后,56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9患者基本好转,8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例患者病情恶化转上级医院救治。结论我科系统总结的心肌梗塞护理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急性 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48例患者,显效44例,显效率91.7%;实验组有效23例,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21例,有效率87.5%,实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一般治疗+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效方案,可行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患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心肌梗塞常规护理,2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基础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2%,住院时间为(9.8±1.5)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3%,观察组患者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外,仔细认真观察病情和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及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心理指导 出院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心肌梗塞患者中循证护理的临床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据循证护理配合方案进行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护理工作人员评分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工作当中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循证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护理与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其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观察以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接收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38例,对38例病人进行早期病情观察以及精细化护理,对其临床效果给予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38例通过早期病情观察以及精细化护理以后,病情稳定一共有35例,并发症一共2例,死亡1例,在进入医院以后12小时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在早期对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病人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食管旁型裂孔疝患者有1/3易发生嵌顿而表现为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88-05~2000-11我院共收治以剧烈胸痛为主要症状的食管裂孔疝患者21例,其中15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37~76岁,平均52.1岁±9.7岁,4例有2次以上的发病。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史1例,平时无明显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只有2例在健康查体时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但未见异常。临床表现:主要是剧烈的胸骨中下段疼痛,疼痛难忍,大汗淋漓,5例出现背部放射性疼痛,2例曾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11/15例)。疼痛发作后,出现心电图改变6例,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其中1例ST段平直下移1mm,无1例出现心肌酶学变化(观察12~72h)。因严重疼痛,均注射杜冷丁50~100mg,1~3次,3例因心率低于60次/min,合用阿托品1mg注射效果好。误诊时间6~72h不等,平均27.2h±18.6h,1例因反复发作剧烈胸痛的患者曾在CCU治疗72h。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急性心肌梗塞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80例,将其按病历编号顺序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度进行比较健康教育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自我护理知识、日常预防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等方面知晓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干预中,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遵医行为,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2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花费、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76.19%),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住院花费、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显著少于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改善 老年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和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行支架术治疗的6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系统化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6min步行距离、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SDS及SAS量表评分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更低,而6min步行距离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相比对照组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心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 标签: 急性心梗 支架术 心脏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行院前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欣维宁联合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药物支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欣维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欣维宁联合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欣维宁 药物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心肌梗塞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88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老年心肌梗塞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的天数、心肌梗塞疾病认知、心肌梗塞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心肌梗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的天数、心肌梗塞疾病认知、心肌梗塞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负性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心肌梗塞护理中的作用确切,可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心肌梗塞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接收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8例纳入到本次研究中,将其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分别是34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案,而研究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成功再通率是64.71%,较研究组的85.29%低出许多,而对照组病死率是23.53%,较研究组的5.88%高出许多,统计学存在差异(P<0.05);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给予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各种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促进成功再通率的提升,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治疗人员进一步学习和推广。

  • 标签: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AMIA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017.2我院收治的86例AMIA患者分析治疗效果,在发病后12h内给予静脉溶栓及其他常规治疗。结果本组86例的总有效率为91.86%,治疗后E/A、EF、CO、SOD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静脉溶栓可改善AMIA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早期 心肌梗塞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抗血小板、抗凝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血管再通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7%,(p<0.05)。结论实施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的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患者的预后,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