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急诊接收12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依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照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率转复44例,观察组患者心律转复5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律转复差异明显(P<0.05);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律转复时间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优势明显(P<0.05)。结论急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与三磷酸腺苷对比,使用普罗帕酮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促进患者康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诊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对窦性心动过速(ST)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患者共58例,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取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下降程度及对疾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心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能有效降低ST患者的心率,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与担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臂式电子血压计及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间接血压与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血压相比较,探讨冠心病对间接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00例,男女比例为12080)分为观察组(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非冠心病组)90例,将测得的臂式电子血压、水银血压及中心动脉压通过组内相关系数行一致性评价;将测得的臂式电子血压数值、水银血压数值及中心动脉压数值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冠心病对臂式电子血压计、水银血压计及中心动脉压的收缩压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间接血压与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较差,且臂式电子血压及水银血压不能较好的反映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

  • 标签: 冠心病 臂式电子血压计 水银血压计 中心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采取彩色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6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采取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组诊断的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心脏结构及24h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在慢性心衰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对窦性心动过速(ST)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ST患者共58例,并随机进行分组观察,对照组采取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心率下降程度及对疾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心率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能有效降低ST患者的心率,消除患者对疾病的焦虑与担忧,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缩唇腹式呼吸 窦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炙甘草汤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使用炙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酶谱指标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肌炎心动过速患者中,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方法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性也较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炙甘草汤 心肌炎 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酮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酮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酮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酮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计存在100例,2017年3月~2017年10月是此次研究的时间段落,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前入院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并予以胺碘酮治疗;后入院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并予以普罗帕酮治疗;分析组间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律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均以研究组上述指标更有优势性,P值均<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普罗帕酮 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采用超声心动图(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心肌病的患者为研究目标,其中扩张性心肌病(DCM)有28例,缺血性心肌病(ICM)则有30例,两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诊断,对其心脏形态学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的左室内径均增大,DCM组增大尤为显著,伴有全心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心肌不增厚甚至弥漫性变薄,左室壁呈显著弥漫性运动减低。二尖瓣环径明显扩大,瓣口反流明显。ICM组则左心扩大,右心扩大不明显,左室壁运动减低幅度不一致,呈节段性、不运动甚至矛盾运动,且此处心肌变薄回声增强,常伴有缺血以外的室间隔及(或)左室心肌增厚,运动相对增强的现象,二尖瓣环径基本无改变。CDFI两组均出现心腔内血流颜色暗淡,但是DCM组明显高于ICM组,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有明显的鉴别价值,且是无创性诊断,其诊断价值较高,效果显著。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