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至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收治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高流量吸氧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21,84%)相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24,96%)低了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肺炎感染、治疗中死亡率、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记录可知,观察组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系数高,且该治疗方式的安全系数高,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高流量吸氧治疗 低流量吸氧治疗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月经周期穴位伏安特性与血流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校大学生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肾俞双侧穴位进行测试。分别在非月经时期、月经期、月经后对所选的穴位进行伏安曲线和血区血流量测试。结果非月经期的健康女性肾俞穴伏安特性和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期与月经后健康女性的伏安特性与对照点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非月经期、经期和月经之后健康女性的左肾俞穴和对照点相比穴位处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小于对照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可以准确的体现人体血气的变化状况,同时穴区的血流灌注量丰富是穴位低电阻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疾病征兆性的提示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女性 月经周期 伏安特性 血注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高流量吸氧,治疗组采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对比两组PaO2、PaCO2、pH值、辅助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辅助通气总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优势明显,可作为患者呼吸支持的重要选择。

  • 标签: 经鼻高流量吸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24例。对肝癌患者与肝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密度,3/32为高密度;肝癌增强扫描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明显多于动脉期(P<0.05),且多于肝血管瘤的门脉期和延迟期(P<0.05)。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不同特点,对于区别肝癌和肝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螺旋CT 小肝癌 肝小血管瘤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此次的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入院顺序的先后进行分组,前4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盐酸氯胺酮进行麻醉,后4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低流量七氟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及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血压过高、心动过缓、恶心、躁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清醒时间、用药量整体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观察组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低流量七氟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低流量七氟醚 腹腔镜手术 麻醉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术中护理规范,预防动脉瘤破裂,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方法,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术中护理流程及规范性的操作,总结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麻醉手术过程中55例手术患者均为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情况,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期、维持期、手术过程中重点时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桥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途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的观察和对照,分析诊断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关系。结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和肺内肿块,是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特征,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再配合经皮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到90%以上。结论CT螺旋扫描配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细胞癌确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CT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引流量与全身创伤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试验组(n=52),对照组施以腹腔镜手术,试验组施以开放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及术前与术后1d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试验组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术前与术后1d两组患者的IL-6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的降低引流量,但并未增强全身创伤反应程度。

  • 标签: 开放手术 甲状腺近全切除 术后引流量 全身创伤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医院手术治疗拇外翻4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四类单纯跖骨头内侧疼痛,单纯小趾畸形,单纯前足胼胝疼痛。根据X线测量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切口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拇内翻及仰趾畸形,46例中38例70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年6个月,其中优64足(91.4%),良2足(2.9%),差4足(5.7%)。差4足为症状较重,疼痛缓解后过早活动,肌腱移位附着尚未愈合,或穿尖头高跟鞋引起拇外翻复发。结论改良的微创法治疗拇外翻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治疗 拇外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形势下,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细胞肺癌的治疗。从某种角度而言,靶向药物在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出性的效果。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对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应用研究。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从前人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归纳,整理成综述如下。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靶向药物 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病例:患者,女性,39岁,发现左足跟部皮肤增厚、粗糙半年,偶尔瘙痒,遂入院就诊。患者否认有局部外伤、肿瘤或慢性病史。皮肤专科检查显示,患者左足跟部皮肤见一处粗糙稍隆起区域,范围约1.1cm×0.5cm,色发白,无明显肿胀、压痛或皮温升高。应患者要求,将病灶完整切除并送活检。

  • 标签: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诊断 病理
  • 简介:摘要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肺叶切除结合淋巴清扫为其标准术式,但目前对淋巴结清扫的治疗作用还存在异议。本文从手术原则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对非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于患AECOPD撤机后序贯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的40人采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后的治疗方法,予以普通氧疗;研究组的40人,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检测结果可知,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撤机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的疗效确切,缓解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气道 撤机后治疗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复发性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在逐渐趋于多元化,合理性细胞毒药物能有效对其进行治疗诊断,相关研究人员要对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后的耐药性予以判定,从而提出更加系统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本文集中讨论了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复发性细胞肺癌的方法,仅供参考。

  • 标签: 复发性小细胞肺癌 化疗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细胞肺癌分层应用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是否行EGFR基因检测分为基因检测组70例(均为EGFR突变患者)和非基因检测组70例,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或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比较2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基因检测组组mPFS为13.0个月,非基因检测组mPFS为5.0个月,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检测组CR2例,PR36例,SD26例,PD6例,ORR54.29%,DCR91.43%。非基因检测组CR1例,PR10例,SD11例,PD48例,ORR15.71%,DCR31.43%。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在一线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但只有选择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才能提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前列腺细胞癌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采用核磁共振及病理活检辅助诊断,采用放射疗法。结果2017.01.05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CD56阳性,Vimebtin阳性,其他均为阴性。放疗前MRI显示前列腺明显不规则增大,右侧髂血管间隙间增大淋巴结影,盆腔少量积液。放疗后MRI显示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其内部有肿块大约9.7cm*6.8cm*9.4cm,可见包膜,膀胱充盈不佳,提示放疗无效。结论当前前列腺细胞癌依赖病理检查确诊,临床放疗尚无较好疗效,其治疗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前列腺小细胞癌 病理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腹部切口的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有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用于参照组患者,腹部切口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应用于实验组患者,在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的过程中,对其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失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子宫内的肌瘤均得以成功剔除,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内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切口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安全可靠,治疗效果好,患者恢复快,是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首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部小切口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艾儒棣教授使用古方“定风珠”治疗混合结缔组织病1例,疗效显著。艾教授在治疗时以益气固表、养血柔肝、祛风解痉为主要治法,“活血通络”治疗痹症的思想贯穿始终,用药“精”、“准”、“效”、“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混合结缔组织病 小定风珠 玉屏风散
  • 简介:摘要目的经高流量氧疗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改善疗效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经脱机但未进行气管插管拔除的患者共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处接人工鼻给氧,观察组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脱机前、脱机后12h和脱机后24h进行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的指标观测,并统计气道湿化满意人数、纤支镜吸痰次数,脱机后再上机、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人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在脱机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后再上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和ICU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系统能有效的降低ICU脱机后的呼吸频率,改善了患者的脱机后再上机率,并改善了气道湿化效果,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改善作用。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脱机 住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