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胃肠营养的最佳护理方法,并以此作为护理规范。方法对重症患者实施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营养治疗,随时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病症为过敏反应1例,病症为低血糖1例,病症为中心静脉导管脱出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通过胃肠营养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例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全胃肠营养烧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道均通畅,感染得到控制,60~100d后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肠营养的护理效果良好,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全胃肠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2例外科危重患者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期间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微量元素进行监测,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方,及时正确护理。结果本组治愈率为97.54%,病死率为2.46%。结论TPN治疗能提高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率,改善预后及营养状况。

  • 标签: 危重患者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胃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肠内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肠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在统计学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营养治疗更具有安全性,进而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肠瘘 普外手术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本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间70例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营养方式分为普通组(n=35,常规饮食)和肠组(n=35,常规饮食+肠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分析总结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肠组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普通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肠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围化疗期 晚期胃肠道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胃肠道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有营养不良前兆、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必须提供营养支持,即肠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营养支持体现的临床价值越来越高,因此备受关注。通过营养支持,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同时又能减轻临床症状,有利于预后。如今,营养支持已经成为胃肠道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 标签: 胃肠道疾病 营养支持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作者: 王清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生儿育女》2022年第3期
  • 机构:唐河县公费医疗医院,河南 南阳473400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手术治疗结束后肠瘘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肠瘘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出10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过程当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给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几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对患有肠瘘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有更好的实际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手术;肠外瘘;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低出生体重儿实施肠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4例,对照组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肠营养并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正常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出院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无法实施肠内营养,需要通过肠营养来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在实施肠营养的过程中,通过建立肠营养静脉通路,持续对内环境及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避免了宫发育迟缓现象出现,明显的提升了早产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肠应用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 标签: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外营养 护理方法
  • 简介:我院对100例胃肠道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剂进行肠内营养(EN),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肠道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为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及完全内固定组,比较三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最为显著,保证了桡骨远端的长度,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 有限内固定 完全固定 C型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胃肠外科老年病患空肠输注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相关问题,了解护理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治疗的老年病患50例,对于所有病患,统一用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治疗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式,最后肠内营养干预前后病患对比及其并发症相关情况统计。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ALB、PA、TFN水平指标改善效果较护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肛门排气用时(47.5±11.7)h,首次排便时间(82.5±15.6)h,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用时(7.6±2.0)h;并发症发生率8例16.00%(3例腹胀、2例腹泻、3例腹痛),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胃肠外科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老年病患进行综合干预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效果,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胃肠外科 空肠输注 肠内营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术中放置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8小时开始经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针对留置胃管鼻空肠营养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常见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鼻咽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处理,无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d,平均住院费用31079.6元。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胃管鼻空肠营养管 胃肠道不适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胃肠道肿瘤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过程中比较多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不但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还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出现胃肠营养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患者自身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加上患者摄入的食物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等,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对其进行营养支持。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营养支持在消化内镜治疗手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探讨护理重点。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12月至2017年的1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手术的2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有120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均实施肠营养支持护理,并予以悉心护理,观察恢复效果。对照组有140例患者在术后未实施早期肠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止血治疗。结果观察组120例接受肠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其中治愈119例,1例发生并发症,与对照组140例未接受早期肠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配合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降低并发症,而重视护理重点工作能有效保障肠营养支持效果,提高患者配合度、满意度,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治疗手术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90例危重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在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的浓度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对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预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以肠内营养胃肠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及合理护理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胃肠疾病以及胃肠外科手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针对具体的肠内营养供应及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肠内营养 胃肠外科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本院实施肝胆外科术治疗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并分别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5%vs69.77%),P<0.05;观察组各项胃肠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恢复其胃肠道功能,提高临床效率。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肝胆外科术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疝修补术治疗对腹膜保护的价值。方法选择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8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腹腔镜完全腹膜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49)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n=49)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数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例,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情况良好,并发症少,可对腹膜完整性加以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成人腹疫沟疝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膜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接收90例危重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其中4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另外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胃肠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各项营养指标。结果在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量的浓度接近,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对治疗前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结论在ICU危重患者中应用早期胃肠营养干预,明显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早期胃肠营养干预 预后 相关性分析